如何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8-10-19
“近视率”纳入绩效能否改善“视力”?
文丨■ 吴江
事实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必然意味着大量的眼力,用眼过度也必然是近视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学生近视率在上升,欧美国家学生近视率同样呈上升趋势,美国国家眼科中心的数据显示1971-1972年到1999-2004年这两个时间段,美国的近视率提升了66%,而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院则通过研究证实近视率与受教育年限之间的相关性甚至高于遗传。可见,教育或者说学习会伤及视力,其实应当被作为事实得到正视。既要高分,学生在学习上投入过量时间,近视率飙升不过是个可以预期的因果关系罢了。
相比而言,欧美青少年近视率虽然也在上升,但其近视率仍然要令国人羡慕。在中小学阶段,美国、德国的近视率低于10%;法国卫生部网站的近期数据表明,20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眼的比例是20%左右。而相比中国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被室内学习大量挤占,欧美中小学生则保持着每日接近4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笔者在欧美访问时,户外绿地有很多孩子在玩耍,即便雨天,足球比赛照常在户外举行。德国学校还定期进行“望远”活动,让孩子们在公园和山上凝视远处的田野和群山。一些移民美国、瑞典的朋友,他们的孩子基本上整个下午都是户外运动。大量时间花在户外的欧美学生,近视率让咱羡慕嫉妒,也就并不意外了。
那么,将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作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是不是能立竿见影的降低学生近视率呢?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固然出自善意,纳入绩效之后,也有望从政策层面减轻教育和学习负担,对青少年保持视力健康自然不无助益。不过,从现实情境出发,却依旧并不乐观。毕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为了在激烈的教育资源竞争中胜出,青少年的学业压力早已不只是来自校园。而这部分压力的纾解,其实很难通过政府绩效考核来得到传递。这不,一个暑假过来,按说没有课业负担,本该是眼力恢复的大好时机,却反而多了“小眼镜”,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可见,如何让教育更加均衡,改变全社会的教育理念,从而保证中小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才是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的治本之策。
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重在抓好落实
文丨■唐 伟
全国首份系统研究视觉健康的白皮书《国民视觉健康》显示,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人是近视。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发病率将增长到50.86%至51.36%。
如此高的近视率,如果不实行全面的干预,情况将会加剧恶化。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有很多,集中表现在迷恋电子产品,写字坐姿不正确,握笔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用眼中途不休息,缺乏体育锻炼以及挑食等。无论是主观性的用眼习惯不好,还是被动型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时间过长等,都需要外力的引导与干预,达到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目的。
如此情况下,对孩子视力实行分级管理,并纳入政绩考核是必要之举。分级管理是精准化和科学化的必然选择,解决了如何干预的问题,而政绩考核则为了解决“谁来实施”的主体责任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将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则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为各种干预措施的执行和综合机制的建立,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
在长期的路径依赖和风险焦虑下,很难将设计的措施落到实处,虽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已引起各方重视,并将体测纳入中高考成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惧于出现各种意外,非但未能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而是反向而行,将孩子“圈养”起来。一些学校因害怕出事,不但取消了长跑、单杠等动作剧烈的项目,还不允许学生下课后到操场玩耍,采取了“鸵鸟政策”。政绩考核的顶层设计已然明确,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执行难、考核难、落实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细则,加之没有第三方的评估和认证,政绩考核要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现实来看,明确了责任之后,还应尽快建立评估、考核和保障机制,既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又要为其建立保障机制,降低工作风险和减少后顾之忧,最终才能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师生参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制度。
防控青少年近视不能只盯住作业
文丨■刘运喜
无疑,学生课外作业太多,负担太重,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回归素质教育本质,对于防控青少年近视,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呼吁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减少家庭作业,保证孩子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但收效甚微。家长和老师基于教育功利思想,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家庭作业有增无减,其中有不少机械重复性作业,书包越来越重。可以说,是以素质教育之名堂而皇之加重孩子的课外学习负担,让孩子做更多的家庭作业,参加更多的校外培训班,以致孩子无法体会学习的轻松乐趣,只感到学习太苦太累。所以,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涵义,真正了解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素质教育的本质要义,把孩子们的作业真正减下来,让素质教育更加有趣有料有味,孩子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更有趣,应当成为我们的努力探索和追求的方向。
不过,防控青少年近视,不能只盯住家庭作业。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因素有很多,学习任务太重,家庭作业太多,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切实减轻孩子课外负担外,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比如加强对孩子用眼卫生的教育。无论读书或其他用眼活动,每隔一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眼睛,或者看看远方,看看花草树木,或者闭目养神几分钟。连续用眼二个小时,要做眼保健操,通过局部按摩缓解眼睛的疲劳。
防控青少年近视,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并监督引导孩子少玩不玩手机,少打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孩子长时间盯住手机、电脑屏幕,受到电磁辐射。
比如丰富教育内容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和带动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多到户外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或者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公益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感受奉献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精彩,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课外负担,对于防控青少年近视具有重要意义,但防控青少年近视,不能只盯住减负,更要有立体思维,综合施策,丰富孩子的校内外生活,引导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家务劳动,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
防控近视关键是调和用眼与勤学的矛盾
文丨■范军
防控近视的最佳方法不外乎科学用眼护眼,保证足够的体育运动和户外休闲时间。科学用眼护眼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习惯,这些本来与勤学就不矛盾。孩子与自然光的接触时间减少,是视力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这已经成为眼科专家经常强调的常识。英国眼科专家哈蒙德教授建议:理想状态下,如果每天能保证两个小时户外活动,那么,就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近视。所以,确保与自然光的接触时间,是防止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又一条根本途径。
打通这一根本途径,显然办法不是如何对作业限时,而是改变勤学孩子的思想观念。要在不否定勤学的前提下,引导孩子爱上户外活动,确保接触自然光的时间。我班上的几位优生,就十分热爱球类运动,有几名成绩优秀的女生,还是学校女子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将。这可能是因为,我这个班主任喜欢球类运动,每天下午的课余时间都耗在球场,有时也有意识地跟他们一起玩球。他们没有佩戴眼镜,身体素质也非常棒,都是因为喜爱户外运动的造化。这说明,越是勤学的学生,越容易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而这种言传身教,远比给他们灌输户外运动重要性的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户外运动的体验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让自己的眼睛打个盹”的重要性,也会深刻领悟到,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教师和家长之所以觉得调和勤学与用眼矛盾很难,主要原因是自己早就被教育焦虑所捆绑,心怕孩子一旦爱上户外运动就影响了学习。教师和家长思想观念的固化,才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最大障碍。很多教师和家长对那些会玩、成绩又好的孩子赞叹不已,却不主动去参悟“玩中学”“玩是为了更好的学”的内涵,看到孩子埋头苦读就心中安然,看到孩子跑向操场就忐忑不安,这才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亟待破解的主要矛盾。
人的大脑活动和体力有一个时间上的临界值,持续较久或强度过大的脑力劳动会造成大脑疲劳和身体吃不消,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勤奋有度,适度的休息和运动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勤奋和运动、休闲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科学调和。为了避免勤奋与运动休闲、爱眼护眼的矛盾“积重难返”,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娃娃抓起,把爱学习和爱运动的习惯培养当作健康成长这枚硬币的两面,一起打磨。
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须“同唱一首歌”
文丨■李兆清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事关全民健康。当前,国人物质生活改善了很多,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如果国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却有好多近视的人,国民健康出现了问题,就无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相关方面要从全民健康的角度把方案落到实处,减少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儿童青少年更好地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原因很多。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口多,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想要从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自身要有足够实力才行。孩子们发愤读书、刻苦学习,有的因为看书多造成近视。当然,看书多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部分人的用眼习惯不好。有的孩子看书的姿势不对,有的孩子不认真做眼保健操,这些都是引发近视的诱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网络游戏。互联网时代,接触互联网的儿童青少年越来越多。如果将互联网用于学习还情有可原,但一些孩子玩网络游戏,而且玩了就上瘾、没有任何节制,最终导致视力出了问题。
相关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如果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然而,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并非仅此一种。何况,这些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位还需要看实际效果。相关方面要从促进全民健康的高度认真落实好这些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儿童青少年正确的用眼习惯。用眼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会儿,认真做眼保健操,尽量少打网络游戏,这些措施都落实到位了,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落实这些措施,需要方方面面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能打折扣。
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全社会要通力协作。各自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为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工作添砖加瓦,在这一工作上取得突破,才能让儿童青少年视力得到更好的保护,才能让儿童青少年更好地健康成长!
把视觉健康引入升学考量因素
文丨■张全林
近视眼除遗传、营养因素之外,很大成分是用眼过度和习惯不好造成的。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看书写字坐姿不正确,都会导致近视。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强,球壁的伸展性比较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造成睫状肌和眼外肌紧张、痉挛,从而引起视力减退。减少作业有利于促进视力健康,是不言而喻的。当下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比较多,很少有出去玩耍的时间,即便老师把家庭作业减下来了,家长也可能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的作业负担也很难减轻。长时间不间断地用眼,是导致孩子们近视的主要原因。
减少“小眼睛”要从细处抓起。保障青少年视力健康,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首要的。根据一些省市的实践经验,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具有基础作用。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每天进行两次眼保健操,做操时要有专门的生活老师进行指导监督,并让校医检查和纠正学生做操的方法是否正确。这些细节抓到位,就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亲近大自然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也是视力健康的必选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实,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近视率飙升,与户外活动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医学专家指出,在户外活动时,看看绿色,望望远方,这是眼睛放松的最好方法。学生的户外活动,不一定要干什么,意义在于让眼睛接触自然光,得到缓冲和滋养。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运动还是玩耍,都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鉴于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重要作用,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十分必要。
保护孩子视力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公共政策。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这一倒逼措施的确有硬度,关键是细化规则,才能保证落地。显而易见,保护孩子的视力不可能单兵突进,这需要在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以及社会引导等方面有一个综合的政策规划,形成社会协同力。2009年新医改以来,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高度重视,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但遗憾的是,公共卫生和医保的大量投入没有进入视觉健康领域,相关政策并未惠及视觉健康。补上这一短板,对促进青少年视觉健康极为重要。
明确了青少年视觉健康的责任主体,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但另一半也不容轻视,这就是孩子们的升学问题。基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并且在短期内难于改观的实际,这就需要在升学问题上,不能仅凭卷面考试分数,应该把身体素质引入升学考量因素。只有在终端体现出视力的重要,视觉健康才能真正引起社会的重视。
控制青少儿近视率需提升“教育远视率”
文丨■李英锋
此番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方案,加强对青少儿的近视防控工作,明确了防控的着力点和重点,划出一些红线,甚至将青少儿近视防控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挂钩,彰显了高层对青少儿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视和决心,方案的落实效果令人期待。
青少儿近视呈现出早发、多发态势并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诱因很多。诚然,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教学器材的使用、青少儿利用电子产品阅读、学习、游戏、娱乐时间的加长以及青少儿学习时坐姿不端正、灯具或光线不适合、用眼习惯不正确等因素都为近视率的居高不下做出了“贡献”,但一个最大的“病根”则是教育的功利与“近视”——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站在了“起跑线上”,就开始学习小学知识,从小学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书包,就为了升学、名校、重点等目标把主要精力用在课业、辅导班、培训班上,就“加班加点”,把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变成了“第三学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用眼时间长,锻炼的时间少,给眼睛休息放松保健的时间明显不足。
要控制青少儿的近视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眼病医眼,不能只治近视的标,而是应该找准深层病根,治一治近视的本,治一治教育的功利与“近视”,提升教育的“远视率”。学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有教育长宜放眼量的思维,多给教育的“眼睛”减减压,做做保健操,共同努力,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减轻课业负担,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摒弃考试成绩排名,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学生的音、体、美、劳等课程的时间和质量,严格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推进中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用更科学、更公平的综合素质考核的指挥棒引导教育从“题海教育”“应试教育”向真正的全面教育、素质教育转变,从源头给学生减负,给教育减负,给社会减负。教育的“近视病”治好了,治疗青少儿的“近视病”或者说是社会的近视病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效果。
要减少作业更要推广快乐教育
文丨■叶建明
家庭作业过多,做作业的时间过长,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也容易导致孩子的视力受损,成为近视。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八部门近日联合发文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减少家庭作业,乃至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笔者认为,这很有必要。
然而,从媒体舆论的反馈来看,很多家长对此却不卖账。特别是不少小学生家长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孩子放学本就放得早,回家后作业量又很少,或没有作业,孩子长时间处于放野状态,那还怎么上进?以后还怎么成才?
其实,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误区。对孩子教育,并不是说智力开发越早,知识灌输越早就越能成才。例如,德国小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孩子们上学很轻松,只上半天课,基本不怎么布置作业不怎么进行考试,学生有很多时间玩。但这并不妨碍德国小学生以后的成才,并不妨碍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成为诺贝尔奖大国。
事实上,减少作业或者不布置作业,既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也是在向快乐教育靠拢,向素质教育靠拢。德国早期教育实行快乐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心智的逐渐成熟,才在知识的传授上逐渐加码,最后,大学成学习最重要的时段。而我们恰恰相反,中小学的学习任务太重太累,到了最该学习的大学,反而太轻松,这种颠倒的教育现象,不但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也容易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增加,这无疑需要逐步扭转过来。
当然,在减少课外作业,推广快乐教育的同时,还要配之于考试改革,减少考试的次数,取消“一考定升学”“ 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模式,并普及大学教育。只有让父母们没有过多的分数压力升学压力,才能让他们对减少学生家庭作业没有抵触情绪,才能让更多的父母愿意接受快乐教育,并在快乐教育的普及中减少青少年近视。
(小栗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