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绽芳华
2018-10-19文丨陈子瑶
文丨 陈子瑶 全媒体记者 陈 涛
立足岗位做贡献,不忘初心跟党走
她们,坚定中不失温柔,果敢中不乏聪慧。
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竭尽所能、默默奉献。
江山如画,汇川区的女党员们,正在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芳华。
为了一方土地
黔北大地,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
这条战线上,不乏许多女党员的身影。其中,沙湾镇党委副书记金露和当地致富带头人敖小芳,为这片土地构筑了一道百姓富的风景线。
2017年7月,金露从机关来到乡镇,刚到岗就面临着安村脱贫出列的重任。
“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懂,就只有加班加点的学。”金露说,要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并传递好有用的信息,首先得学会开群众会。于是,每当书记、镇长要去开群众会的时候,我就跟着去学,拿本子记、还录上音。
那些日子,金露为了尽快摸清情况,经常走家串户,了解老百姓真正的困难在哪里。村里没有产业,她就结合当地情况,找准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当金露选择把花椒作为安村产业发展项目时,起初老百姓都持怀疑态度,她就挨家挨户地动员,直到大家都同意种植,并为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聘请技术指导员,还和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
“虽然安村花椒种植只有500亩,但是它已经惠及105户贫困户。”金露讲道,安村作为市级一类贫困村,在今年初已顺利出列。
种花椒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既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增加了村民致富的门路,而金书记也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美谈。
敖小芳是80后,创业路上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翻木屑、装菌包、上菌包、检查菌包……经过八年努力,遵义市宏光光明食用菌种植场内,43个黑色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她还自学养蜂技术,利用种植大棚之间的空地,放置了50多个蜂箱。
“一人富不算富,要大家一起过好日子才行。”敖小芳告诉记者,种植场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每年可提供20多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和5个稳定就业岗位。
在敖小芳的指导下,村民在这里既能挣到不错的收入,还能学到香菇种植技术,一个月算下来有两千多块。关键是离家也近,这样可以方便她们照顾到家庭。
“目前,种植场生产的香菇供不应求。”敖小芳对于今后的发展也已经有了规划,下一步我准备继续完善种植场的配套设施,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将销售模式升级为“生产、加工、销售”,进一步增加收入。同时计划创办一个合作社,让更多的老百姓加入进来,让他们学习技术,共同致富。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将打造成农旅一体化基地。
金露和敖小芳只是汇川区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女党员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女党员,她们在这片热土上,不仅展现了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风采,更撑起了脱贫攻坚的“半边天”。
让老百姓舒心
当街道办、社区的书记可不容易,尤其还是一个女书记,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既要敢担当,又要讲奉献。
每天在高桥办党工委副书记邓婕、乌江恬苑社区书记胡小梅身边都会发生着各种“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能影响生活的点滴,也正是一件又一件“小事”的解决,得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
邓婕到高桥办履职的时候,正好遇到撤镇设办后工作的全新转型,“一来就必须马上进入角色,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理顺,否则工作很难开展。”
为此,邓婕熬了几个通宵,拿出关于开创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方案,积极探索人口管理、社区治理、“三型”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城郊统筹发展的五种发展新模式,以“一个统筹、三个融合”为抓手,统筹各方资源和社区党组织力量,推动党组织共建、活动共联、利益共享。
“当时,真的很多夜晚都睡不好,方案出来了还需马上去落实。”邓婕回忆,其中,要联系辖区企业与社区共促共建,我们就去跑企业,将党组织服务窗口前移,在奥特莱斯商圈建立党支部和两个党建服务站,让社区党组织与企业支部交叉任职,推动党的建设在商圈经济发展中不断强化,也助推商圈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现在,在高桥办的走廊上看见的一幅幅党建文化墙,都是邓婕初来时研究而设计,而一切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
对于社区工作,胡小梅一干就是13年,所有的心酸苦辣只能一个人往心里咽,然而,她仍然喜欢这份工作。
胡小梅记得有一次创文加班很晚才回家,走在路上遇到一个以前帮助过的社区居民,“我已经记不得他了,但他一直记得我。当时,他正在跑的士车,就非要送我回家。那一刻,心里暖暖的,看着他们在我的帮助下,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我由衷地高兴。”
在乌江恬苑,胡小梅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主题,解决居民小区业委会、物业、商户、居民等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社区党总支依托智慧门禁系统、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运用共驻共建机制,充分调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极性,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乌江恬苑社区的居民们都很喜欢胡小梅,只要群众需要,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开展服务,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在汇川区,无论是街道办,还是社区,总有一群女党员匆忙奔波的身影,帮助着需要温暖的人群;干活麻利,受人尊敬,时时刻刻将老百姓的烦心事放在心上。
“住”进群众心里
女性能够撑起“半边天”,这不是一句空话。她们特有的优势一样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男性能干的,女性也能做。
在基层工作的泗渡镇组织委员马凤、板桥镇大沟村驻村工作组组长俞垚,她们在处理问题时,女性的柔情往往比男性的刚强更有优势,她们耐心、细心,更擅长聆听,处理问题也会更加恰当。
马凤身兼多职,分管五个部门十几项工作,很多事情越到基层越具体。即使在短短的采访途中,也不停地有电话打来,但是她从不说苦,也不喊累,“我把我的号码公开给大家的,希望有什么事情都能替他们及时解决,所以每天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她记得有一次开群众会,有个老大爷带头说了一些不利团结的话,一度让现场气氛很尴尬,“有时候群众工作真不好做,但能怎么办呢?所以,我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对他晓之以理,阐述事情背后的不易,最后得到了他的肯定。”
同时,马凤还带了一群90后的“娘子军”,“她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跟着我在乡镇到处跑,她们走到群众中间,将党的政策带去、为他们分忧解难,让群众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马凤很心疼这群小姑娘,但她们都说,是她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鼓励着她们,让她们有信心在这里呆下去,让她们坚信女性工作者在广阔天地也能大有作为。
“刚来的时候,真的很害怕。作为独身子女,我从来没有在山村长住过,也没有独自面对过那么多问题。”1992年出生的俞垚,在2016年来到大沟村驻村,这一驻就是两年多。
驻村的日子,俞垚沉下心来,迅速进入角色。她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在田间地头,她向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候还帮助村民干农活;在贫困户的家里,她嘘寒问暧,询问其困难情况,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还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村民对接产业发展……
这期间,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必是有很多艰辛。可是,在驻村工作结束,俞垚却选择再留了下来,“村里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希望再多帮助大家一些时日。”
经过历练,如今的俞垚文能坐办公室写材料,武能自己修门、换灯泡、干农活,除了自己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为村民们解决很多事情,引领他们往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前进。
在汇川这片土地上,这些女党员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千回百转的浪漫桥段,但是她们用执着的信念,谱写了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这是新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