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做好精准扶贫主题报道
2018-10-19□文/周静
□ 文/周 静
内容提要 以小见大是记者在主题报道中践行的基本理念之一。精准扶贫报道要做到以小见大,就要善于用小落点体现大格局,通过讲述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呼应中央扶贫精神;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用小事件表现大主题,展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精神内核,诠释扶贫干部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以小见大是记者在主题报道中应践行的基本理念之一,它有助于主题报道在提升对题材的认知高度和强化内容贴近性方面实现有机统一。主题报道如果只注重宏观视野忽视微观切入就会显得贴近性不足;而如果只注重微观切入忽略宏观视野,又易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显层面。精准扶贫主题报道要做到以小见大,在具体操作当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小落点大格局
精准扶贫工作贵在落小、落细、落实,精准扶贫报道同样如此。为此,记者必须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抓活鱼”,捕捉群众脱贫路上的难忘经历、干部帮扶过程中的奉献故事、村屯脱贫摘帽前后的沧桑巨变等来自基层的一手素材。这些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素材能赋予精准扶贫报道以小落点,但要把这些素材“烹饪”成新闻佳作,还要在报道中体现大格局高站位。要让报道内容巧妙呼应中央扶贫精神,高度契合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部署。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6年至2020年前必须全面完成453万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54个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牵挂广西扶贫工作。2015年3月8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西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已经脱贫的要巩固发展,尚未脱贫的要加快解决。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他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广西要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下一番绣花的功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精准实施 “八个一批”,全力推进“十大行动”。这些都是广西媒体策划组织精准扶贫报道必须把握的大格局。
为策划组织好精准扶贫报道,广西电视台多次派遣记者深入广西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访,记录基层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折射广西干部群众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生动实践,在报道中体现小落点和大格局的有机统一。比如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栏目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播出重点报道《广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精心选取了两个点上的故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乡村旅游,力争实现产业脱贫;二是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继勇,按照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力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求,狠抓这项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报道反映广西以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举全区之力坚决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格局不可谓不大;而报道从田阳新立村和都安七星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切入,落点之小不言而喻,小落点大格局在这里有机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连续几年的新年贺词中都提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回应总书记这份浓浓的民本情怀,《广西新闻》在2017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中推出系列报道《最牵挂的人》,把代表委员履职经历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讲述来自基层的广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全国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工作,为了总书记最牵挂的人不懈努力的故事。如在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担任支书多年的梁丽娜代表为实现整村脱贫,带领村民养殖陆川猪、种植橘红。在广西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担任党总支部书记的罗朝阳代表引导村民发展瓜果蔬菜产业,还引进多家龙头企业,确保超过半数的搬迁群众在周边企业找到了工作。这组报道讲述作为基层干部的代表委员引导群众推进脱贫攻坚的故事,体现了基层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民本情怀的一脉相承。报道的策划思路彰显了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也成功地把大格局寓于小落点。
二、小人物大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里指出:“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人物主要包括贫困群众、除贫困群众外的普通村民、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干部等。这些身处基层的干部群众没有显赫地位和耀眼光环,即使是帮扶干部级别也不高,堪称小人物。然而,他们的命运变迁或者人生经历从不同层面折射了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反贫困斗争取得的显著进展与成效。无数个这样的小人物汇聚一起组成的群像足以绘就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恢宏画卷。
贫困群众是精准扶贫报道必须聚焦的重要群体之一。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应该说,大多数贫困群众心底都有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但也有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强。基于此,精准扶贫报道除要记录脱贫攻坚给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外,更需要讲述贫困群众中的代表人物自力更生的奋斗故事,激发整个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8年4月2日至5月10日, 《广西新闻》推出“我奋斗 我幸福·脱贫故事”专栏,集中报道14位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不等不靠,以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拔穷根”“摘穷帽”的故事。报道开篇之作《陆伟军:身残志坚勇拼搏自力更生拔穷根》讲述广西龙州县贫困残疾人陆伟军靠着养猪和种甘蔗,一家6口2017年脱贫摘帽的故事。双目基本失明的陆伟军为学好养猪技术,经常在猪圈里摸爬滚打,用心感受猪的生长习惯,以总结养殖方法;为了种甘蔗不踩到甘蔗苗,他边后退边扒土,用双脚来感受甘蔗苗的位置。“再黑我也要摸,再跌倒我也要爬起来再干,不能跑也可以走。”陆伟军这句话诠释的是一位贫困残疾人毫不畏惧艰难困苦,不脱贫致富绝不罢休的韧性,这正是在当前这个崇尚奋斗的新时代处在脱贫攻坚路上的贫困群众最应该拥有的精神内核。
奉献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是精准扶贫报道应该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群体。为做好帮扶工作,广西选派50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5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安排8000多个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这么多的干部分布在广西精准扶贫第一线,他们怎样坚守岗位,真抓实干,推进脱贫攻坚这项时代伟业?《广西新闻》在“精准扶贫决胜小康”专栏刊播了大量关于这个群体的报道。对于他们当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栏目组更是安排记者深入采访挖掘,持续加大宣传力度。2017年12月18日至31日,《广西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精准扶贫 决胜小康·脱贫攻坚榜样》,集中报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职工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其中,大部分是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第一书记黄江山任期内带领群众修路、发展产业;任期结束后又申请留任(新闻《黄江山:修路兴产业 无悔真扶贫》)。广西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委会副主任阮承积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越来越多的家庭摘掉了贫困帽,他本人却因车祸倒在了下乡扶贫的路上。这些扶贫干部的事迹说不上惊天动地,但他们所展示的那种不驰空想,不骛虚声,用苦干实干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的姿态,诠释的正是扶贫干部群体共同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这样的大情怀镌刻有当今新时代的深刻烙印。
三、小事件大主题
精准扶贫报道倡导小切口,注重记录脱贫攻坚一线发生的故事,这并不意味着报道的主题会因此降格。通过记者的深入挖掘、提炼,这些看似不大的事件同样可以表现重大主题。
2017年2月,广西电视台记者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采访时得到线索:因病致贫的黎益江家尽管收入水平和各项指标达到了自治区设定的脱贫标准,但因医疗负担沉重,缺乏持续脱贫能力,被村民代表列为暂缓脱贫户。记者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选题,于是赶紧向八步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了解情况,得知八步区在审核“脱贫摘帽”成果时严格实行村、乡镇、城区“三级评定”,从达到自治区设定的贫困户脱贫标准的7259户30534人中剔除了1881户7405人。通过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等重要指示精神,记者认识到八步区的做法折射了广西基层干部杜绝数字化、形式化、形象化脱贫,用实打实干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决心与行动,体现了广西基层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记者多次查阅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脱贫标准的相关规定,咨询自治区扶贫办等权威部门,确定八步区“三级评定”“层层做减法”是否合规合理,最终了解到这种做法其实是广西对脱贫攻坚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操作,只是之前没有被媒体关注过。记者对全部采访素材进行深度加工后制作的消息《“评他是脱贫户那就是对不起他”》于2017年2月28日在《广西新闻》播出,后来获得了2017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精准扶贫报道如何以小见大,从扶贫事例当中挖掘、提炼重大主题,这篇报道可以说提供了诸多启示。
除了正面出击,挖掘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等重大主题以外,精准扶贫报道有时还可以从事件侧面或一隅发力,拓展诸如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等重大主题。比如《广西新闻》播出的《龙州“鸟导”:弄岗村民的新职业 脱贫致富的新平台》,讲广西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由于生态保持良好,建起了数十个观鸟点,每天吸引上百名爱鸟人士前来观鸟、拍鸟。村民通过做向导、办餐饮、销售农副产品,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报道表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新闻《横县: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 农村每天都是鲜活的》讲农民在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的事,反映的是“互联网+”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大主题。当然,要从扶贫小事件中挖掘出重大的报道主题,记者不能孤立地去判断一个事件蕴涵的意义,而是要强化系统思维,把事件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考量,精准对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还要善于联系其它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关联事件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力求对事件有整体性、立体性、综合性把握。
综上所述,“小”和“大”对精准扶贫报道来说缺一不可。报道求“小”,注重微观切入,才能用扶贫攻坚一线“点”上的精彩故事来打动受众为报道添彩。报道见“大”,强化宏观视野提升认知高度,才能用小落点体现大格局,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用小事件表现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