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多年跟踪报道“木匠教授”带来的思考

2018-10-19鞠芝勤栾玉树

中国记者 2018年9期
关键词:制琴木匠对象

□ 文/鞠芝勤 栾玉树

内容提要 媒体人对某一重要新闻对象和新闻主题不断关注并连续跟踪,才可能抓住新闻主题的深厚背景和行进轨迹,掌握新的新闻发展线索,做出受众欢迎、有影响力的新闻。本刊2018年第8期刊登了《从一条跨度长达二十二年新闻看条线记者的深耕》一文,得到读者好评。本期刊发《重庆晨报》连续20多年关注“木匠教授”的体会文章,以作进一步的讨论。欢迎围绕类似主题来稿交流。

一、从发现木匠琴师到实现最后心愿,20多年持续跟踪关注

“有人说,当代中国只有两个木匠被聘为大学教授,一个是齐白石,一个是何夕瑞。”早在1996年,荣昌木匠何夕瑞制作提琴的故事便引起《重庆晨报》的关注,作为摄影记者的我采访后刊发了大篇幅新闻摄影连续报道《木匠琴师何夕瑞》,讲述了一天都没有进过专业音乐学院的何夕瑞,从木匠走上制琴道路到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的励志故事。《重庆晨报》成为首个关注何夕瑞的主流媒体。

媒体宣传进一步促发了何夕瑞为中国人造出好琴的激情,随后几年他制成了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何氏三圆琴”,另外还独创制造了“钟鼎琴”,成为民族乐器改革成功的一个先例,填补了中国民族乐器无低音的空白。何夕瑞的创造性贡献得到社会认可,四川音乐学院破格提拔何夕瑞出任客座教授。

20多年来,《重庆晨报》先后20多次对何夕瑞的事迹进行跟踪报道,关注他取得的每一项成绩。何夕瑞也与《重庆晨报》结下缘分,成为从《重庆晨报》走出的“明星”。

2018年4月,何夕瑞收到喜讯,他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民乐》杂志联合评为2017年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同时,又接到他骨癌晚期的噩耗。

这个又喜又悲的消息他没有告诉别的媒体记者,而是告诉了一直关注他20多年的《重庆晨报》记者,他希望通过一直关注他的媒体《重庆晨报》、上游新闻为自己完成最后的心愿:开一场自己的演奏会、举办一场研讨会。

消息通过新媒体和报纸发出后,在上游新闻阅读数据很快突破百万+,而阅读《重庆晨报》的读者纷纷致电报社,对木匠教授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同时也对身患绝症的他表示关心关注,并纷纷出主意支持他实现生前最后愿 望。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进行了破天荒的头版整版图文加视频报道,吸引了众多读者关注,并引发全国文艺界和音乐界强烈反响。同时,新闻报道还促成了演奏会及研讨会的举行,重庆市文联和荣昌区政府一起迅速牵头举办了“何夕瑞制琴五十周年专场演奏赏析会”和“何夕瑞制琴五十周年座谈会”,而连续报道这一事件的《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被列为媒体支持单位。演奏会和座谈会顺利举行,圆了何教授人生最后一个心愿。《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对活动全程进行了文字、图片报道,视频直播。

二、持久跟踪,坚持才能做出有影响力的新闻

国内外媒体人不乏对某一家庭或某一群体持久关注的新闻报道,这些人物从幼童逐渐长大成人,从容貌到职业生涯的变化,诠释了他们人生轨迹。人们为新闻故事中新闻人物的生动变化所感 染。

还有的媒体人为某一新闻系列作品不惜花费巨大精力与时间,比如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萨罗佩克从2013年开始徒步远行,从非洲开始走遍全球,计划用持续十年的时间做出《走出伊甸园》系列报道。

但是,近些年来,传统媒体受到冲击,媒体人流失严重,深度报道日渐式微,新闻媒体很难对某一新闻线索和主题进行连续跟踪挖掘,更难谈得上多年如一日关注。即便有些新闻有连续跟踪,也是走流程式的、缺乏新意的跟进,难以调动受众兴 趣。

如果媒体人对某一新闻对象和新闻主题的挖掘仅仅是浅尝辄止,对后续最新发展缺乏连续跟踪,就很可能造成新闻报道的粗浅,缺乏新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新闻素材的浪费。

□ 音乐会最后,何夕瑞上台致谢。

因此,只有对某一重要新闻对象和新闻主题不断关注并连续跟踪,才能够抓住采访对象、新闻主题的深厚背景和行进轨迹,掌握新的新闻发展线索,做出受众欢迎的、有影响力的新闻。

三、真情、信任、持续坚守换来独家报道

《重庆晨报》对某一个重点新闻对象和新闻主题连续二十多年的持续坚守,显得十分难能可贵。通过分析《重庆晨报》20多年来对“木匠教授”的系列跟踪报道历程,笔者有以下思考:

首先,媒体人应有恒心,对新闻深度报道有一种执着的理念。应该咬住一个题材不放,沉下去做深做透。“木匠教授”这一新闻对象被新闻媒体跟踪20多年,新闻媒体成为了新闻对象成长和人生辉煌的见证人,也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其次,媒体人要有真情投入,新闻作品才能感人。据了解,在何夕瑞新闻采访中,新闻颇为感人,被采访者含着泪水接受采访,记者含着泪水报道,媒体人情感真正融入新闻采访与创作中。

新闻采访与报道,也是媒体人与新闻对象相互影响、鼓励的过程。记者为采访对象的事迹所感动,做好报道。新闻报道也进一步激励了采访对象,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制琴上做出创新,推动他不断攀登事业高峰。

再次,媒体人要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争取独家报道。《重庆晨报》与何夕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缘分,传诵出一段佳话。当得知何夕瑞身患绝症后,记者多次上门看望,鼓励他用坚强的意志战胜病魔,希望他早日康复,重新回到他心爱的制琴室和大学讲台上,这些行动深深感动了何夕瑞。按何夕瑞的话说,“我们从此就是生死兄 弟!”

因此,媒体人要学会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要能接地气。只有这样,别人才能信任你,认同你工作的媒体。只有这样,对方才愿意为你提供独家素材,让你做独家报道。

此外,无论媒体怎么变化,传统媒体怎样受到冲击,内容始终决定新闻的生命力与影响力。突出的新闻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受众的关注。在“木匠教授”系列报道中,晨报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在报媒文字与图片深度报道之外,还推出了上游新闻媒体视频网络直播、微信报道等。在报道内容上,添加了20多年连续拍摄的何夕瑞工作老照片老视频,当年身强力壮的何夕瑞工作的这些镜头,与现在病危中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大大丰富了新闻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这些手段极大丰富了新闻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新闻影响力。

何夕瑞《圆梦》系列报道在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全媒体报道中引起反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同行关注跟进。重庆卫视专题部、梨视频等媒体纷纷上门求助,希望《重庆晨报》用20年的拍摄素材与他们合作,做深度专题报道。

猜你喜欢

制琴木匠对象
神秘来电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木匠身影
木匠手中的诗情画意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听懂木头的声音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谭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