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18-10-18
《枕月而眠》参考答案:
1.父子塘边聊天 “我”塘边赏月 “我”枕月而眠。
2.(1)父亲看见鱼,就像看见孩子小时候一样,感到高兴快乐。(2)父亲在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或父亲留恋故土)。
3.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表现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
4.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
5.示例一:认为写月色为主,可从文题、开头、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咏月诗,全文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村月夜图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示例二:认为写夏夜为主,可从文题,全文主要写山村夏夜,表达对家乡夏夜的热爱等方面加以分析。
《灯》参考答案:
1.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用“风和雨的哭声”反衬环境毫无人气的“静寂”,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燈”的“暗淡”。②“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其反复出现,推动情节发展,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更好地暗示了小说主题。
2.①从“我”的角度叙事,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从“我”的角度叙事,便于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表达,且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3.从外到内、由物及人(或“情景交融”),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塑造了外表苍老消瘦、内心痛苦不堪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的悲愤之情;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4.①“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②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灯”既是母亲不幸遭遇的见证人,又是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者。③“灯”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现实社会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刷牙的科技革命》参考答案:
1.“白速得”的原料中有一种能产生刺激感的物质,这种刺激感就像一种信号,告诉人们“牙齿已经清洁干净了”。
2.“牙韵”牙刷,只要它的刷毛接触到牙齿,就会播放音乐,而且还可以根据刷牙者的喜好播放不同的音乐,让人们一边刷牙,一边尽情摇摆。
3.列数字、作比较,更好地说明了钟摆式的左右转动更有利于从各个角度清洁牙齿,高频振动能有效轻松摆脱难缠的牙菌斑,而刷头的杯形设计可以更好地清洁牙缝和牙龈沟。
4.示例:无论是牙膏的感官刺激,还是牙刷的人性关怀,其实都在诠释一种理念:科技的前进是以人的体验为内核和驱动力的。
《在鸟笼中消失》参考答案:
1.1813年(19世纪初),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但欧洲人破坏旅鸽栖息的环境,猎杀旅鸽。到了1878年(19世纪中后期),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见不到成群的旅鸽,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旅鸽,旅鸽数量急剧减少。1880年,旅鸽只剩下数千只了。1914年,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鸟笼中死亡。
2.示例: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这句话运用详细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人为干预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触目惊心。
3.示例1:我觉得以“在鸟笼中消失”为题更好,旅鸽在百年后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因为人类的滥杀,由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儿到最后的灭绝,给我们极大的警示。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是在鸟笼中消失的,说明当时已经没有野生的旅鸽了,这是一个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而若用“最后一只旅鸽”为题,则表达不出这层含义。 示例2:我觉得以“最后一只旅鸽”为题更好,点明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旅鸽百年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强调最后一只,更发人深省,也与文章中的玛莎所受的关注相呼应,而以“在鸟笼中消失”为题却看不出是何种鸟类,消失是否是全部灭绝,意思不够明确。
4.比如水塘里的青蛙,因为人们的乱捕滥杀,数量在急剧下降。而它们是一些害虫的天敌,因为它们数量的减少,导致害虫数量的激增,于是人们大量使用剧毒农药,使得大米含药量大增,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这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
《读书可治“愚病”》 参考答案:
1.读书可治迷茫、浮躁、懒惰、固执等“愚病”(大意相同即可。) 2.一是引出议论的话题;二是作为理论论据有力证明作者的观点。 3.第二段至第五段的顺序不能打乱。这四段分别阐述了文章的四个分论点,内容与第一段相照应,因此顺序不能打乱。4.列举事例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了“浮躁”心态的特点。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书籍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门,能够走过这扇门的人,自然知天地之广大、一己之渺小。作为学生的我,平时应付于考试,只顾读教科书,这其实也是一种“病症”,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广泛阅读开阔眼界。
《随时清扫自己》参考答案:
1.“随时清扫自己”或“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2.“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3.这一问句表现了当事人不敢清扫过去、面对新的未知的开始的心理。 4.这是文章的一个事实论据,作者通过理察的经历告诉读者“生命里填塞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潜能”, 我们要学会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定期解开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大扫除与人的心灵清扫进行类比,告诉人们要学会放弃,学会丢弃那些会拖累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