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视力康复办法是真的管用还是骗局?
2018-10-18
流传度:80000000+
如今的中国,近视发病率很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你身边一定有很多近视的亲朋好友。面对肥得流油的市场,不法商家纷纷打起了“视力康复”的歪主意,并声称能够“治愈近视散光”智能降低度数”,甚至“轻松摘镜”。
有吹嘘高科技神奇仪器的、有推销 “不打针、不吃药、无痛苦”,轻松恢复视力疗法的、还有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参加过这类机构的线下训练,并反馈“效果不错,不戴眼镜视力也提高了”
但,真有这样的好事?有人说,很多家长都上当了,不仅被骗钱,还搭上孩子的视力。由于多数近视的原理在于眼球过长,散光则是因为角膜各方向弯曲度不同。想要纠正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眼球的形状,目前没有一种训练或是神奇仪器能做到。
大咖来辟谣
主持/张 红
教授 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 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山西省医学会第三届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识破视力康复猫腻 给你一双慧眼
中国一直都是近视大国,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 6亿,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面对近视市场,不法商家纷纷打起了“视力康复”的歪主意,并声称能够“治愈近视散光”甚至“轻松摘镜”。令人眼前一亮的宣传词真的那么神奇吗?
我们要识破这一场骗局,首先要了解近视的成因。真性近视大多是眼轴变长造成的不可逆过程,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把眼轴变短。那么视力康复机构擅长采取的“障眼法”有哪些呢?
1.视力表。我国对视力表有严格要求,正规操作才能测出真实视力。在不同机构、不同视力表、不同光线、不同辨认时间等情况下,视力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前后的差距会让近视者误以为视力得到提升,使不良商家有机可乘。比如,在视力表印刷分辨度强、灯光较亮等情况下,测得的裸眼视力会更高。
2.电脑验光。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同一个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使用同一台验光仪测视力,得到的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多。电脑验光环节具有可诱导性,如果驗光师故意引导人盯着仪器的探头或其他近处的东西看,测出的近视度数会比实际的度数高很多。
3.配镜度数不一定准确。现在的眼镜度数和之前的比较,不能说明视力变化。对于初次验光配镜的孩子,正规医疗机构是先散瞳再验光,可以测出最真实的近视度数。然而,很多机构都跳过了“散瞳”这一步。此外,配镜处方还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等多种参数,普通人对此并不熟悉,视力康复机构可以在上面“大做文章”。
4.模糊适应。为什么有人觉得短期视力训练之后感觉能看清楚了?视力训练其实起作用的地方不是眼睛,而是大脑。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楚。只是,这一切适应都建立在模糊的前提下。举一个例子:同样近视度数的孩子,远处物体在眼睛里的成像状态是差不多的,但一个孩子如果天天处于这种模糊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训练辨认,大脑的辨认能力就会暂时增强,视力检查显示较好。
关于近视的防控,我们到底应当怎么做?
近视的预防:目前最有效的近视预防方法,是足量的户外活动。现有的研究表明,当孩子每日的平均户外活动时长累计超过两小时后,近视的发病率将会明显降低,并且这个“两小时”如果是碎片化的时间效果将会更好。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在课间休息时离开教室到操场上去;尽量在上下学时用骑车、步行代替机动车;休息日尽量到户外去玩而不是窝在家里。尽管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但如果利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两小时其实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近视的控制:对于视力已经下降的孩子,我们首先应当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判断引起孩子视力低下的原因,鉴别“真假近视”,如果孩子真的成为了真性近视,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科学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