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国情怀成为知识分子的底色
2018-10-18
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滋养孕育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精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和国的热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已经潜移默化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之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涵养了一个民族不能离别的心灵家园,熔铸为不言而喻的价值共识,足以引发海内外每名中华儿女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引导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知识分子突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书写出一篇篇“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传奇;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水之滨,坚守“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奉献精神;新时代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用沉甸甸的人生历程讲述着一段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追梦故事……这些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作己任的优秀知识分子,以坚定的脚步丈量戈壁荒原,以执着的初心攀登学术高峰,以无私的大爱培育科研人才,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书写出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动人篇章。
当前,我国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广大知识分子相对文化水平较高、知识比较丰富,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個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只有融入国家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知识才产生效用,抱负才能实现,情怀才有所寄托。广大知识分子尤当砥砺家国情怀,在爱国奋斗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之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独特优势,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断增厚知识积累,勇于创新创造,带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要立足干好本职岗位,为师者就要甘守三尺讲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搞创作就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唯有求真务实,写下敬业的诗篇、印证信念的厚度、衡量责任的重量,让家国情怀在践行中丰富和升华,才能更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广大知识分子应擦亮家国情怀的底色,让信仰天空更辽阔,让精神画卷更绚烂,让心灵追求更高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