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背后
2018-10-18曾梦
提到中国的电子管风琴事业,朱磊教授的名字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对我说:“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这个人自身拥有多少漂亮的成绩单和多少光鲜亮丽的头衔,而是要看他做了多少事,影响了多少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果然,正如朱磊自己所说,在中国电子管风琴发展的这三十年间,他并不满足于个人的光辉成绩,而时常为整个行业的未来绞尽脑汁、彻夜难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行业和学科的发展,竟然会因为一个人在背后的默默推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直以来,我都是非常幸运的,可以跟着朱磊老师一起参与到推动专业发展、构筑学科建设的事业中,同时又作为最直观的见证者记录下这些可贵的发展历程,因此有了上一篇《一个人的交响乐——电子管风琴的前世今生》。而关于这篇文章,我思量许久,之所以题为“荣耀背后”,因为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没有随便得来的荣耀,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所以,我只想以最真实的状态来还原在电子管风琴发展的三十年里,朱磊老师的烦恼、欣喜和所思所想。
● -曾梦 ○ -朱磊
● 200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建系之初,您被委以重任,担任系主任的工作。那时您才二十九岁,算是当时上音最年轻的系主任啦,而我也刚刚留校。我看着您时而憧憬、时而烦恼,有时更是会辗转难眠。现在看来,那两年是您对专业发展最为纠结和痛苦的时期,能否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那个时候您的思想状态?当时您又是经过了怎样的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要研发国产的电子管风琴?
○ 我从十一岁开始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长期与学校里各个专业的同学一起交流。带着这样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我时常会将电子管风琴和其他专业进行观察与比对。长此以往,最终我发现,一个专业的长期发展得益于两个重要线索:乐器发展史与学科发展史。
比如钢琴的发展,最初的钢琴并不像今天这样成熟,钢琴制造业的不断改进衍生了音乐家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演变,最终乐器和学科形成了相辅相成并共同发展的局面。和钢琴相比,电子管风琴九十年代才引入中国,在乐器方面尚不成熟的局面相应地也使得学科发展缺乏完善的体系。所以我意识到,乐器的发展必将大大激发学科的发展。
2003年建系之初,缺乏多样性的琴具和进口琴价格昂贵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接受度。如果这件乐器连社会的普及度都实现不了,又何谈音乐院校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呢?因此,我开始慎重地思考:我们必须要开始乐器研发的道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制造”是世界发展的“发动机”。我国的诸多厂商有能力为世界制造乐器,同时也完全具备了研发和制造乐器的条件。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 我们国家有非常多的优秀民族企业,很多人都会好奇,您当时为什么会选择与吟飞合作?
○ 2003年,也是出于机缘巧合,我在天津音乐学院高继勇老师的介绍下了解到有一家公司也许愿意来帮助我实现电子管风琴的国产化设想。因此,我尝试着和吟飞乐器有限公司的领导人开始了第一次对话。
最初研发国产电子管风琴和开拓中国市场是一项极其庞大的计划,既费时费力又耗资巨大,因此大家都非常慎重。所幸,吟飞公司的领导人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识和眼光,十分赞同从“中国制造”往“中国创造”上转型。我们携手构建了“吟飞电子管风琴”的品牌。我们花了近两年时间进行研发,直到2005年,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乐器——RS500,虽然很不成熟,但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您从和民族企业第一次合作到现在已经研发了六款琴,我目睹了这十几年之间,您除了忙于学校的系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时常奔波于吟飞的工厂,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的辛苦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否也遭遇了许多困难?
○ 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是极其艰难的。当我真正了解到他们当时的状况以后,我发现,一路走来,这些人是在真正地践行“中国梦”。在条件非常艰苦、资源极其匮乏、经济也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在努力地做到最好。比如从制琴方面来说,小到内部的一颗螺丝钉、一段排线,再到琴体的外观设计、包装运输等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和无奈。有时候我们可以勾勒出非常美好的蓝图,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有那么多无奈和遗憾。
或许这就是我们中国整体工业水平的局限。但是这十几年来,我亲历着民族工业飞速发展、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我们中国的企业不只是担任着制造者的角色,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可以自己担当创造设计、核心技术开发的工作,最终完成产品的制作。時至今日,我们可以说这样一台琴已经完完全全是我们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的结晶。
● 那时候,当您把第一台RS500送来学校的时候,我们所有师生都兴奋地围了上去,充满好奇地试弹和体验,就好像有了新的家庭成员一样开心。而从您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家长对新生儿的那种疼爱和期许。从那时开始,我们有了自己的乐器,然后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继续积攒经验、总结不足,不断走出第二、第三、第四代的产品。您认为琴制的发展对我们学科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