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外围找矿前景

2018-10-18张英梅张国权陈昆明安茂国孟祥伟刘超谢丽丽王茂争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角砾岩含矿斑岩

张英梅,张国权,陈昆明,安茂国,孟祥伟,刘超,谢丽丽,王茂争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兖州 272100)

归来庄金矿床位于山东省平邑县铜石镇,铜石杂岩体东部边缘,赋存于近EW向F1构造蚀变带内,矿床矿化类型为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属“中低温热液隐爆角砾岩型”[1],目前探获金金属量超50t,为鲁西地区唯一特大型金矿床,也是山东省首个富碲金矿床[2]。这一矿床的发现与勘查,实现了鲁西地区特大型金矿床零的突破,丰富了金矿区域成矿理论,对周边地区以及同类型金矿找矿勘查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 归来庄金矿床的发现及勘查进展

1.1 金矿床的发现和评价

归来庄地区自古淘金者不断,几乎每条河流、沟溪都或多或少地有砂金分布。归来庄金矿找矿始于1987年初,山东省第二地质队首先在平邑县铜石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工作,地质组曾五进归来庄找矿采样,均一无所获,第六次进驻归来庄找矿已是1988年底,采用10m间距拉网式、梳篦式寻找,运用砂金溯源的找矿工作方法,沿着河沟底寻找露头和转石,从一块紫黑色蚀变角砾岩转石开始,一路寻找终于发现了基岩露头,样品分析金品位为9.9×10-6,实现了归来庄金矿找矿的重要发现。

1989年4月—1993年12月,对归来庄矿区采用地质、物探、化探、槽探、钻探、坑探等综合找矿方法,开展了普查至勘探一系列评价工作,于1994年12月提交了归来庄金矿勘探地质报告①山东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床勘探地质报告,1994年。,探求金矿石量429.97万t,金金属量34.8t,平均品位8.10×10-6。归来庄金矿的发现,创造了“新地区、新发现、新类型”,填补了鲁西地区无大型金矿空白,实现了山东省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1.2 深部及外围找矿进展

归来庄金矿勘探阶段,钻孔揭露最深部矿体标高为-300m左右,向深部尚未完全封闭。2008年以来,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及外围,采用“地质、化探相结合,钻探验证”的综合找矿方法开展了勘查评价工作。

通过地球化学原生晕勘查,发现Au,Ag,Sb等元素在近地表地段异常浓度较高,向深部逐渐降低,但在-300m标高异常强度再次增大;指示参数(Au+Sb)D/(As+Tl)D随着归来庄主矿体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而在-200m标高开始不降反增,说明矿体深部存在尖灭再现的可能[3]。通过工程验证,在-550m标高左右发现了厚大的金矿体[注]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平邑县榆林矿区(24~52勘探线)金矿详查报告,2015年。。

经过近几年的勘查工作,累计探明金金属总量超过50t,不仅扩大了矿床规模,使其成为特大型金矿床,并且证实归来庄主矿体沿构造蚀变带向深部、侧伏方向尚未封闭,同时在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发现了“磨坊沟式”金矿体,扩宽了找矿空间。

通过找矿实践,对构造控矿规律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如:发现F1构造蚀变带为区域燕甘断裂带的次级构造,认为其遭受了区域应力及次火山穹窿[4]的双重作用,具先压后张的特性;断裂构造带控制了岩浆侵位与矿体的空间定位,矿床处于伸展构造带的东侧,铜石杂岩体的东部边缘,含矿热液由SW向NE上侵贯入。根据矿体地质展布特征及厚度、品位等值线分布,指出F1构造蚀变带控制的金矿体具有总体向SW侧伏的特点[5-6]。

2 区域地质概况

归来庄金矿床位于平邑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远景区内,处于平邑凹陷、尼山凸起与临沂凸起的接壤部位(图1)[7]。

1—第四系;2—古近纪官庄群;3—白垩纪青山群;4—白垩纪莱阳群;5—侏罗纪淄博群;6—石炭纪月门沟群;7—奥陶纪马家沟群;8—寒武纪九龙群;9—寒武纪长清群;10—新太古代泰山岩群;11—隐爆角砾岩;12—侏罗纪二长斑岩;13—侏罗纪二长闪长玢岩;14—侏罗纪细粒闪长岩;15—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16—新太古代黑云母石英闪长岩;17—金矿化标志层;18—实测断层;19—平行不整合地质界线;20—角度不整合地质界线;21—大型金矿床;22—中型金矿床;23—金矿点;24—铜石杂岩体图1 平邑县铜石地区区域地质简图

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由老到新有新太古代、寒武纪、奥陶纪、侏罗纪、白垩纪、白垩纪、古近纪及第四纪地层等;区内岩浆岩极为发育,其中中生代二长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分布最为广泛,形成年代在189~175Ma之间[8],多以岩床、岩脉、岩墙形式产出,是铜石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元素的活化、运移、富集密切相关[9];NNW向燕甘断裂是区域性断裂构造,其余为其次级断裂,次级断裂主要呈线状、环状构造围绕在铜石杂岩体周边、燕甘断裂带两侧,其中一些与岩浆活动区相贯通的次级构造,是矿液运移储存成矿的最佳场所[10],目前已发现多个与断裂构造有关的金矿床(点)。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纪—奥陶纪九龙群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奥陶纪马家沟群东黄山组、北庵庄组,为一套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岩层[11];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NNW向、EW向、NW向,NNW向燕甘断裂为区域性断裂,EW向、NW向断裂均为燕甘断裂的次级构造,为区内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其中EW向F1构造蚀变带为区内的主要容矿构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按产状形态可分为岩床形式的二长闪长玢岩、岩脉产出的二长斑岩同时形成脉状的隐爆角砾岩[12],其中二长闪长玢岩的最高侵位层位为三山子组[13],岩床厚度多在20~60m,产于朱砂洞组中的岩床厚度约为350~510m,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热液来源,归来庄金矿体赋存于由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的构造—隐爆角砾岩带内。

3.1 矿体特征

归来庄金矿床经过多年勘查工作,目前最大勘查深度为1000余米。归来庄勘探阶段最大勘查深度为-300m左右,圈定了12个矿体,探求金金属量约34.8t;后期勘查工作主要在归来庄主矿体-540m标高以深地段进行,圈定了7个矿体,探获金金属量为6.4t;其中间地段-300m~-540m标高仅有稀疏钻孔控制,估算资源量可达10t以上。矿床浅部和深部累计金金属量超50t。矿床的多个矿体中,①号主矿体为浅部与深部相互连接的矿体,金金属量约占矿床总量的99.27%,属构造-隐爆角砾岩型,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内,形态和产状严格受该构造蚀变带控制,其余矿体均为零星小矿体,主要赋存于F1的次级构造带内或者赋存于寒武纪张夏组、朱砂洞组钙镁质碳酸盐岩地层中。

①号矿体总体走向近EW,倾向S,倾角沿倾向向深部逐渐变缓,由近地表的45°~68°逐渐变缓至8°~11°,局部呈近水平,与胶东地区的阶梯式成矿特征相似[14-15];矿体总体呈脉状产出,沿走向或倾向呈“豆荚状”延展,品位、厚度不均匀,变化较大。

矿体控制斜深最大为865m,赋存标高+130m~-735m(图2)。

1—构造蚀变带及编号;2—钻孔位置;3—金矿体;4—寒武—奥陶纪地层;5—侏罗纪二长闪长玢岩;6—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图2 归来庄金矿床①-1号矿体主要勘探线联合剖面图(据张英梅等,2016编绘)

(1)-300m标高以浅地段矿体特征

-300m标高以浅地段共圈定12个矿体,赋存在F1构造蚀变带内及其顶底板碳酸盐岩地层中(表1)。以①号矿体规模最大,其余矿体多为单工程控制的小矿体。

①号矿体分布在35~24勘探线间,长度为550m,斜深650m,整体呈不规则脉状产出,矿化较连续,矿体产状与控矿构造基本一致,走向近EW,倾向S,倾角45°~68°,向深部有逐渐变缓的趋势。矿体厚度在6.12~36.50m之间,中间厚两侧薄,整体呈透镜状,厚度变化系数72%,为厚度较稳定型;矿体Au品位为(1.52~32.24)×10-6,平均8.10×10-6,品位变化系数218%,属有用组分分布很不均匀型矿体。厚度大、品位高的位置主要为-250m标高以上、33~25勘探线间,向两侧及深部品位、厚度逐渐降低。

(2)-540m标高以深地段矿体特征

-540m标高以深地段共圈定7个矿体,其中①号矿体为主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深部,为归来庄金矿床浅部矿体延深部位,另外-800m标高以下发现了“磨坊沟式”金矿体,赋存于朱砂洞组硅化萤石化白云岩中(表2)[5]。

表1 -300m标高以浅地段矿体特征

表2 -540m标高以深地段矿体特征

据张国权等,2017,有改动。

①号矿体分布在49~29勘探线间,沿走向延伸550m,沿倾向延深220m,赋存标高-540m~-718m。平面上总体呈向SW倾斜的大筒状,纵向上类似漏斗状,上宽下窄;矿体总体走向为近EW向,倾向S,倾角随倾向向深部逐渐变缓,由-540m标高处42°变缓至8°~11°,局部地段为2°(图3)。

1—奥陶系;2—寒武系;3—二长闪长玢岩;4—二长花岗岩;5—金矿体;6—金矿(化)体;7—构造蚀变带及编号;8—地质界线;9—钻孔倾角/深度(m);10—钻孔编号图3 归来庄金矿床第33勘探线剖面图(据张国权,2017编绘)

矿体单工程厚度在1.58~22.00m之间,平均为8.26m,矿体厚度较稳定,沿走向近似透镜体状,即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变薄,从剖面上看,矿体厚度沿倾向变化不大,厚大部位多出现在矿体倾角由陡变缓处;矿体Au品位为(1.01~19.43)×10-6,平均3.77×10-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体品位沿走向变化不大,沿倾向向深部品位逐渐降低。由归来庄矿体底板、厚度等值线图(图4),可以看出矿体整体向SW侧伏,方位角约为210°~230°[6]。

1—地表矿体位置;2—钻孔位置;3—勘探线位置及编号;4—矿体底板等深线;5—矿体厚度等值线图4 归来庄金矿床主矿体底板等深线、矿体厚度等值线图

3.2 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成分

金矿石主要为含金硅化角砾岩、萤石化硅化角砾岩(图5),其次为碎裂状硅化灰岩、白云岩,其矿物成分见表3。

(a)—浅部含金硅化角砾岩矿石;(b)—深部含金硅化、萤石化角砾岩矿石(蓝紫色者为萤石)图5 典型金矿石照片

表3 归来庄金矿床矿石矿物成分

(2)矿石化学组分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金,浅部、深部平均品位分别为8.10×10-6,3.77×10-6,伴生有用组分为银,浅部、深部平均品位分别为14.21×10-6,17.60×10-6。碲、铜、锌、硫含量均较低,达不到综合回收利用要求。有害元素砷含量平均仅14.76×10-6,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16]。

(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浅部与深部颜色差别较大,浅部以灰褐色、褐红色、褐黄色较为多见,深部主要为砖红色、灰白色。

矿石结构:浅部以晶粒结构、浸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等为主[17];深部主要呈斑状结构。

矿石构造:浅部为角砾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土状、蜂窝状构造等,而深部主要为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

(4)围岩蚀变

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萤石化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多种蚀变叠加部位最有利于成矿。

3.3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氧化矿石,矿区氧化底界标高为-220m~-240m[18],已探明的氧化矿石金金属量为33.71t,约占整个矿床(50t)的67%;矿石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硅化、萤石化隐爆角砾岩,次为碎裂状硅化萤石化灰岩、白云岩;工业类型属低硫金矿石。

4 金矿化类型及“一体多型”成矿模式

通过勘查工作,在铜石地区不仅发现了归来庄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特大型金矿床,也查明了卓家庄筒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东大湾与张里微裂隙浸染型、十字庄矽卡岩型、王家村层间角砾岩型、银洞沟斑岩脉型等多种类型金矿床(点),它们在成因上与中生代铜石杂岩体密切相关[19-22],均产于以杂岩体的中心部位宝古山地区为核心的6km范围内(图1),赋存在杂岩体周边及外围以及线性和环状构造的交会部位及边缘。各矿床中深源元素碲含量极高,被认为是岩浆上侵过程中携带成矿物质而形成的金矿床[23]。岩体剥蚀程度较高,中心部位仅残留少量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及零星的寒武纪地层,向外围以逐渐出现较多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由于钙镁质碳酸盐岩层中孔洞发育、且岩石化学性质活泼,为含矿热液聚集提供了有利储存空间;区域性燕甘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叠加,使岩石产生众多裂隙,提供了良好的含矿热液运移通道及金矿体存储空间,许多金矿体均受断裂构造及裂隙控制。富含挥发分的含矿热液沿地层、构造薄弱地带运移,在不同地质部位、不同地壳深度沉淀,形成了以杂岩体为中心的“一体多型”成矿模式(表4、图6)[24]。

表4 各金矿化类型地质特征

据张英梅等,2016年。

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在归来庄F1断裂带,由于岩浆汽液及含矿流体在狭小空间内持续不断的聚集,当温度、压力达到一定限度时,在断裂的浅部地段发生强烈的隐爆作用,温度、压力得到释放,含矿流体中的Au,Ag,Te及其他元素逐渐沉淀。经多次热液作用、多阶段矿化叠加,形成了归来庄中低温热液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25]。

微裂隙浸染型:在铜石杂岩体的周边,沿古生代地层中的层间构造薄弱地带侵入较多的岩床,同时伴随含矿热液活动。由于古生代的三山子组、张夏组、朱砂洞组等钙镁质碳酸盐岩厚度大、微裂隙发育、化学性质活泼,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渗入与交代;同时,灰岩层上覆的页岩、泥灰岩、泥云岩等泥质成分较高、细腻致密,起到了对含矿流体的阻挡作用。因此,二长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床)—断裂、裂隙—钙镁质碳酸盐岩地层构成了“三位一体”[26]的成矿条件,形成了赋存于碳酸盐层内的、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的中低温热液微裂隙浸染型金矿床。

层间角砾岩型:区域上多期次构造活动使岩石裂隙较为发育,断裂后期伴随有中生代二长斑岩脉沿裂隙、构造、盖层与基底不整合面的薄弱带等运移、充填,在盖基结合面形成的以白云岩、二长斑岩为角砾成分的层间角砾岩型金矿体。

筒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铜石杂岩体的上侵顶托造成岩体四周地层挤压,形成多组断裂构造,主要为NW向、NE向、近EW向3组,富含大量挥发分的成矿热液沿两两断裂交会的薄弱地带集中,并携带灰岩等捕掳体向上运移,在断裂交会的通道里形成筒状角砾岩型金矿体,这类型金矿体规模较小,但金的富集程度高。

蚀变斑岩脉型:铜石杂岩体活动中期侵入的二长斑岩岩浆携带富含挥发分的含矿汽液,沿断裂裂隙形成的通道上侵,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近地表地段逐渐冷凝固结,遇到致密、化学性质不活泼的二长花岗岩等岩石时,岩浆热液无法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而在岩脉内聚集形成了中低温热液斑岩脉型金矿床。此类型矿床矿体常呈锥状,厚度由浅向深逐渐变薄,品位普遍较低。

1—朱砂洞组白云岩;2—朱砂洞组泥云岩;3—馒头组页岩;4—崮山组泥灰岩;5—张夏组鲕粒灰岩;6—马家沟群灰岩;7—二长闪长玢岩;8—二长斑岩;9—角砾岩;10—二长花岗岩;11—金矿体;12—构造破碎带;13—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14—筒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15—微裂隙浸染型金矿体;16—蚀变斑岩脉型金矿体;17—层间角砾岩型金矿体;18—矽卡岩型金矿体图6 铜石地区金矿“一体多型”成矿模式图

矽卡岩型:含矿热液上侵过程中,温度高、压力大,遇到化学性质活泼的灰岩、白云岩,在其接触带及附近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接触交代型金矿床[27]。

5 归来庄金矿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

综合分析认为,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下步找矿主要以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就矿找矿为重点,外围以“一带多区”为主要找矿方向[28]。

5.1 归来庄金矿床深部找矿方向

控制归来庄金矿床的F1构造蚀变带,为一经过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叠加的构造隐爆角砾岩蚀变带,既是含矿热液上侵的通道,又是矿体贮藏的空间[27]。从成矿物质来源及运移通道分析:归来庄成矿物质来源为西部的铜石杂岩体,成矿流体沿F1构造蚀变带由SW往NE上侵贯入,目前的勘查成果指示归来庄主矿体与F1构造蚀变带向SW方向均未尖灭。因此,归来庄金矿床的南西侧伏方向有很好的成矿空间和潜力。

目前,归来庄F1构造蚀变带揭露最大标高为-735m,赋矿围岩为二长闪长玢岩岩床,其下部为厚度40~70m的朱砂洞组灰岩、白云岩,岩层中裂隙及微裂隙发育,岩石的化学性质活泼,且已发现了多个零星小矿体。据现有工程控制程度及断层、产状的延伸趋势推断:F1构造蚀变带在45~49勘探线、标高-800m左右,切割朱砂洞组灰岩、白云岩及盖基结合部位,为金矿成矿有利地段。如F1构造蚀变带穿过朱砂洞组进入不整合面之下,则更加扩大了归来庄金矿深部成矿远景,进一步勘查,有望实现铜石地区找矿新突破。

5.2 归来庄金矿床外围——“一带多区”找矿前景

铜石地区金矿床的分布与铜石杂岩体的分布位置、产出形式有密切关系:归来庄、卓家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分布于杂岩体的中部东西两端、杂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磨坊沟、贺山庄、东大湾微裂隙浸染型金矿床及王家村层间角砾岩型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杂岩体的边部及外围;斑岩脉型金矿化以岩脉形式出现于杂岩体内环部位;宝古山隐爆崩塌角砾岩型金矿化体分布于杂岩体的中心部位(图1)。

外围找矿工作重点应围绕铜石杂岩体的上述赋矿特征分带分区开展,主要预测靶区包括:归来庄-十字庄断裂带、西金池-东金池断裂成矿区、营子洼断层两侧碳酸盐岩分布区、小官路地区及张里东岭-宝古山-银洞沟地区。

(1)归来庄-十字庄断裂带

该带位于铜石杂岩体东侧、燕甘断裂带的上盘,由一系列NWW向、NE向断裂组成。其中的F1,F2两条断裂蚀变带发现有金矿(化)体赋存,断裂走向近EW,被F6断裂切割(图7),含矿岩石均为复杂成分角砾岩,角砾成分多来自于围岩。深部勘查中揭露了2条蚀变带,分别与地表F1,F2蚀变带相贯通,为浅部金矿体的深部延伸。矿山开采过程中证实F1,F2断裂实为同一断裂,中间仅被一无矿破碎带阻隔。另外,F1蚀变带西侧十字庄地区发现有一条近EW向构造角砾岩带F11,断裂倾向S,倾角70°~85°,角砾成分主要为褐铁矿化二长闪长玢岩,周边有一些民采老硐,揭露角砾岩带宽度约7m,金品位在(5~10)×10-6之间。该断裂构造与F1,F2断裂总体走向一致,向西延伸至燕甘断裂,推断F1,F2,F11可能为同一断裂构造,只是被NE向断层错动。因此,沿F1构造蚀变带的西延部分——F2构造蚀变带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实测及推测断层;2—断层产状;3—金矿体;4—铜石杂岩体边界;5—十字庄矿点位置图7 归来庄外围断裂构造示意图

(2)西金池-东金池断裂成矿区

通过分析发现,归来庄矿体就位于F1构造蚀变带内,位于NW向、NE向两组断裂交会部位,矿体在交会部位膨大、离开交会部位则变薄,造成了归来庄矿体具有“豆荚状”膨大收缩、波状弯曲的特点;卓家庄金矿床受控于NW向卓家庄断裂与近EW向二长斑岩脉控制形成的角砾岩筒,目前发现的4个角砾岩筒呈等间距分布。这2个矿床均分布于统一应力场形成的共轭X形剪切断裂带内,由2个方向的断裂交会形成。因此,在铜石杂岩体周边,多期次中生代岩浆活动、多组断裂交会部位为有利的找矿靶区[29-30]。

西金池-东金池成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包括NW向、NE向两组,与归来庄F1断裂、卓家庄断裂同为燕甘断裂次级构造,断裂倾向SE,SW,倾角75°~82°。断裂周围主要出露马家沟群灰岩、白云岩及九龙群三山子组白云岩等,地层保留较完整,与归来庄矿区地表出露地层一致。以往1∶1万伽马能谱测量、布格重力测量等有良好的异常显示,且各异常吻合较好,推断区内有隐伏岩体和隐伏线状构造。因此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可与归来庄金矿床相类比,有发现第二个归来庄金矿床的可能[6]。

(3)营子洼断层两侧碳酸盐岩分布区

该区是寻找微裂隙浸染型金矿的良好区域。区内断裂、裂隙发育,岩石微裂隙极其发育,多呈垂直网状分布,有利于含矿热液运移和充填。区内朱砂洞组丁家庄段白云岩(金矿化标志层)产出稳定,分布面积广,碳酸盐化、萤石化、硅化等矿化蚀变明显,在白云岩下部及周边分布有厚度大且产出稳定的中生代二长斑岩岩床,厚度约20~30m,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金元素来源。在白云岩顶部有一层致密的泥云岩分布,厚度在0.1~0.6m之间,对含矿热液的运移起到了阻隔的作用,使富含金元素的流体沉淀在白云岩及其接触部位。区内已有东大湾、贺山庄、张里等多个金矿床(点)。因此营子洼断层两侧碳酸盐岩分布区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良好。

(4)小官路地区

该区位于铜石杂岩体北部、燕甘断裂带西侧,距铜石杂岩体中心位置6k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纪马家沟群、寒武—奥陶纪九龙群,岩性为白云岩、灰岩等碳酸盐岩。小官路断层角砾岩带长约1.8km,宽10~80m,倾向SW,倾角70°~81°,垂直断距60m左右,断层北侧有少量二长闪长玢岩出露。区内有1∶5万水系沉积物金异常分布,其范围较大、峰值较高,其峰值为20×10-9,形态规模与小官路断层角砾岩带的分布相吻合。以往钻孔揭露角砾岩带宽度约17.10m,角砾成分以灰岩、二长闪长玢岩等为主,金品位最高为0.23×10-6,有良好的金矿化显示,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5)张里东岭-宝古山-银洞沟地区

该区是铜石杂岩体喷发周边、斑岩脉最为发育地段,区内已发现有张里东岭、银洞沟等斑岩脉型金矿化体,真厚度在0.50~5.00m,平均Au品位为(1.00~3.00)×10-6,多见萤石化、硅化、褐铁矿化、黑云母化等蚀变。区内Au,Ag,As,Te,Cu 5种元素土壤化探异常较明显,吻合程度较高,其中Au元素异常近似椭圆状,长轴约1.8km,短轴约1.5km,异常分带性显著,浓集中心突出。该地区是寻找蚀变斑岩脉型矿的重要地段。

6 结论

(1)归来庄金矿床发现于1988年,以往探明金金属量34.8t。近年来深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证实浅部与深部的①号主矿体相互连接,矿床浅部和深部累计探明金金属量超过50t,是鲁西地区已发现的唯一特大型金矿床。

(2)归来庄金矿床于-300m标高以浅地段共圈定12个矿体,矿体赋存在F1构造蚀变带内及其顶底板碳酸盐岩层中。在-540m标高以深地段共圈定7个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深部,为归来庄金矿床浅部矿体的延深部位。在-800m标高以下发现了“磨坊沟式”金矿体。①号主矿体沿倾向向深部倾角逐渐变缓,由近地表的45°~68°逐渐变缓至8°~11°,局部近水平。控制矿体最大斜深为865m,赋存标高+130m~-735m。

(3)归来庄金矿床及周边区域(铜石地区)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微裂隙浸染型、蚀变角砾岩型、筒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蚀变斑岩脉型和矽卡岩型等,这些矿化类型围绕铜石杂岩体周边构成“一体多型”成矿模式。

(4)归来庄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大。深部找矿仍以寻找隐爆角砾岩型为主,应以沿倾向和侧伏向追索主矿体为主,同时兼顾盖基结合面之上的“磨坊沟式”金矿体。外围找矿应围绕“一带多区”地段开展,包括归来庄-十字庄断裂带(F2构造蚀变带深部)、西金池-东金池断裂发育地段、营子洼断层两侧碳酸盐岩分布区、小官路地区及张里东岭-宝古山-银洞沟斑岩脉发育地段等。

猜你喜欢

角砾岩含矿斑岩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山东五莲七宝山长老庄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区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地质特征简析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
河北省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建造划分
富水角砾岩岩溶隧道综合加固效应及基底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