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分析方法学习与毕业论文质量关联性分析
——以A大学社会学专业为例
2018-10-18谭灵芝
谭灵芝
(重庆工商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层次本科生教育是充分体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特征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以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1].因此,作为研究理论实现的研究方法的拓展和创新一直是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佐证一个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2],并成为衡量本科生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研究方法的学习是高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方法论的学习和方法学建构的知识结构旨在拓展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方法的学习对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支撑整个学生的培养体系有较为重要影响.对人文学科的学生而言,既需要逻辑思辨为主要范式的研究思想,也需要运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夯实对社会问题变异以及对这种变异的前因后果的解释的理论研究的基础[3].尽管方法学的学习有非常显著的基础性作用,但日常学生培养过程多将其做为一门普通课程进行教学,也并未引起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较少的研究也是讨论各类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研究方法作为社会类学科基础性作用是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研究较少,特别是定量研究更显不足.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志,方法学学习与其关系密切.所以本文尝试以A大学社会学本科生学位论文最终成绩为样本,以计量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论文研究方法的抽取和剖析,借助VAR模型研究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化,从中获得影响二者关系变化的方向和结果,其结果有利于为今后A大学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合理配置方法学的学习和教师授课提供参考依据.
1 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A大学位于重庆市南部,该校在校大学生三万余人,以经济学、管理学和人文学科为主,因此研究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质量的培养有极强的基础性和方向性作用.
论文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A大学社会学专业自成立之初,即开展了《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即此阶段以初步的质性方法学习为主.2002年在大三学生开始开设《SPSS与社会学分析》课程,即此阶段开始了计量方法的学习.随后增加了初级计量学和中级计量学的课程.因此以四年学制的本科生论文为基础,选取了2004年第一批开展SPSS学习之后的本科生论文,时间范围为2004-2018年,共随机选取本科毕业生论文300本.
其次,对随机选取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方法学抽取和匹配:对仅使用质性研究方法的本科生论文、以计量方法为主的本科生论文和同权重使用两种方法的本科生论文分别与其最终成绩进行匹配,建立基本分析数据集.表1是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发现,2004年和2005年两年,质性方法仍为论文使用的主要方法,如田野调查、口述资料等,该比例分别为79.3%和73.7%.但进入2006年之后,使用计量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了93%和94.7%.尽管使用的计量方法都比较简单,例如简单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等,但质性方法已逐步处于从属和补充的地位.同权重使用两种方法尚未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
从毕业论文的综合成绩可见,较之单纯使用质性方法进行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的内容,以简单质性方法为基础,以计量手段为主要方法的毕业论文,其最终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且综合评价成绩提高也较为显著.但二者之间到底如何变动的,仍需经过计量检验.
表1 描述性统计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除去研究方法之外,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较多,本文参考已有文献,模型包括如下六个变量:Y为论文质量(以论文最终综合评价值的对数值表示);M为计量课程(二值变量:1=开设,0=否);D为论文指导教师是否为博士(二值变量,1=是,0=否);G为论文最终学分(二值变量,1=3分,0=其他);L为开课时间(1=二年级及以上;0=一年级);T为论文给予的准备时长(1=2个月;0=小于2个月);C为论文审核方式(1=盲审;0=其他).
首先构建VAR模型:
(1)式中,Zt为长期乘数,∏长期乘数矩阵.
数据主要来源于A大学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管理办公室(2004-2018).此外,由于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不会改变数据原有特征,且因为减少异方差性而降低估计偏误,因此,对部分数据以对数形式进入模型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本文拟采用AR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模型进行实证分析.ARDL是由PESARAN等构建完成的协整分析方法,通过简单的线性变换导出动态的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 Model,ECM),该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同时整合长期和短期动态.
2.2.1 平稳性检验
在运用ARDL协整检验前,需进行单位根平稳性检验.根据2014至2018年数据,用ADF对六个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表2,单位根零假设无论水平值或对数水平检验都没有超过临界值,而一阶差分也是平稳的.表明变量序列皆为非平稳(Ⅰ)过程.因此,可以进一步利用ARDL估计方法,其并不需要考察时间序列都是I(0)或I(1)过程.
表2 ADF单位根检验
2.2.2 ARDL模型和协整关系
从理论上讲,如果一组非平稳的原始数据经过一阶差分后变成平稳的,则该组变量可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可能产生失衡,Sargan等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ECM)试图纠正这种短期失衡关系.
根据公式(1),若Zt构成变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此时VECM可以为:
随后考察长期和短期动态系数变化,由于Zt=(yt,x't)',使vt=(v1t,V'2t)',则:
简化分析,假定因变量yt与自变量xt之间仅存在一种长期关系,此处,自变量xt表征多个影响因素的集合.此时,方程(3)为:
此时,误差项v1t和v2t同期因果关系特征可用如下回归式表示:
δt-N(0,σi2).假定 δt和 v2t过程不相关,则将式(5)和(6)代入(4):
式中,μ0≡α01-ϖ'α01,μ1≡α11-ϖ'α12,ø≡A11,
φ≡A'12-A'22ϖ,λi≡ø11,i-ϖ'ø21,i,γ0≡ϖ',γi≡ø12,i-ϖ'ø22,i
根据公式(7)可知,若ø≠0和δ≠0同时存在,则yt和xt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
其中,θ0≡-μ0/ø,θ1≡-μ1/ø,θ'≡φ/ø,分别为长期影响因素向量,vt为均值为零的平稳过程.若ø≺0,则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此时,误差修正模型ECM表达式为:
根据公式(9)可知,若ø=0被拒绝,则表明yt和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在一定情况下,ø=0被拒绝可能是有yt或者趋势因素所导致,为了避免上述结果,本文参考Pesanran et.al(1996)[21]LM、LR和F统计量检验方法,以yt代表论文人均最终综合评价分数均值,xt包含一系列影响因素(Mt;Dt;Gt;Lt;Tt;Ct),检验式(7)中ø=0和φ=0联合假设,据此可以较好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表 3).从表 3 可知,Mt、Gt和 Ct等三个变量与论文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
根据表4可知,存在长期因果关系的变量间其方程式检验的统计值皆稳定.LM检验结果证明变量间并不存在自相关的现象.表3、4的结果表明,对于A大学,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对毕业论文综合评价成绩增长的弹性效应最大,为0.7634,而论文学分和论文评审方式的弹性系数为0.6163和0.5213.说明因为各类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是引致A校社会性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较高的学分和盲审方式也会驱动学生主动提高其论文质量.
表3 论文最终综合评价分数均值与影响因素间的协整关系
表4 基于ARDL的人均碳排放值与影响因素相关系数估计
表5误差修正模型ECM(-1)主要说明了A校大学生学位论文与六个主要影响因素间长期均衡对短期变动率的调整结果.从表5可知,在论文最终综合评价分数与计量经济学是否开设、论文学分和论文评审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调整过程,且变量数值较小,说明对于上述三个变量而言,短期内论文分数波动可能造成的长期失衡关系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逐渐恢复到均衡状态.表明对于A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论文成绩对计量课程的开设、论文学分和论文评审方式反应十分敏感且迅速,从而表现为论文成绩发生变化.而一旦论文质量形成提高的去数,则在相当长时间内论文质量多会提升而非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若能通过增加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整学习方式,可以更为合理地提高论文成绩.
表5 误差修正模型(ECM)估计结果
2.2.3 短期动态关系及因果关系分析
通常对经济变量因果关系统计意义上瞬时或短期动态影响的分析,多会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4].而Miller认为,若因变量yt和自变量xt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此时需要借助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十分必要(表5中EMC(-1)).此时,变量间短期方程表示如下:
其中,Zt-1为误差修正项,ρ1为短期弹性系数.若ρ1≻0,则变量间存在短期因果关系.若不能拒绝零假设:μ21=μ22=…μ2k=0和ρ1=0,则说明各类影响因素的变动并不能引起论文成绩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如果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则在因果检验中就不存在误差修正项,此时检验方程为:
在(11)式中,若不能拒绝零假设:μ21=μ22=…μ2k=0,则表示各类影响因素的变动并不引起论文的变动.
检验结果见表6.从表6可知,论文综合评价成绩与是否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学分和评审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短期因果关系.说明无论长短期,论文综合评价成绩和上述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表6 变量向量自回归分析结果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3.1 本文所得出的A校社会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变动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与现阶段A校事实相符.说明多变的社会现象仅靠一种方式难以解决,借助更为精确的计量分析和检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论文质量.而高学分也有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书写论文,论文盲审增加了论文成绩的不确定性,从风险偏好角度,学生也更倾向于降低这种不确定风险,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而综合性方法对社会学问题的分析都有助于提高最终评价分数.可以预见,只要持续增强学生方法论学习,未来较长时间内,学生的论文质量会继续提高.
3.2 本文的政策含义体现在:综合性多学科的方法学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为后续学习和论文写作服务.因此,现阶段,应该加强方法学的学习,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计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采用幕课、微课和网络课程学习的方式,提高计量经济学和其他方法学的拓展性和前沿性学习.课程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方法学的课程建设,并强调方法学习的学分比重和学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