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战术,把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时度效”
2018-10-18□
□
(泉州晚报社东南早报,福建 泉州 362000)
初期:真实性是舆论监督报道的生命应深入“虎穴”探清“敌情”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社会上一有个风吹草动,各种信息就开始漫天飞,片面的、不实的信息甚至谣言随之而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辨别真伪、核实信息则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评报道,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敢于做舆论监督报道,还要善于做舆论监督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应该客观反映社会现状,在真实性上要十分慎重,马虎不得。如果掌握的“事实”片面、不准确甚至子虚乌有站不住脚,不仅没有底气监督人家,还有可能因此造成恐慌,给社会添乱,引来官司,令单位蒙羞,甚至葬送职业生涯。
那么,舆论监督报道如何才能确保真实性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到现场去,是唯一的途径。舆论监督报道来不得半点道听途说、凭空想象和弄虚作假。如果把监督对象比作“敌人”,那么,唯有深入“虎穴”,方能探清“敌情”。
2017年5月底,笔者接到一条来自福建泉州晋江永和镇旦厝村村民的举报线索,说在村落边缘地带的小山坳里,有多家黑作坊偷偷利用收集来的泔水提炼地沟油,去向不明,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笔者所供职的新闻媒体是一家都市生活报,涉及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两大民生问题的题材,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作为一家以“服务、鲜活、负责任”为信条的新闻媒体,对此类丑恶社会现象进行监督报道,是我们应有的担当。
笔者首先向举报者初步了解了情况,掌握了确切的地址,但这远远不够,举报者所知也只是表象,事实是怎样?唯有亲自去现场探一探。
黑作坊位于晋江永和镇、龙湖镇和石狮的交界地带,在多个坟墓边的树丛里,现场10多条狗护院。笔者冒着危险迂回潜入其中,用镜头记录下现场状况:简易搭盖的木屋和棚子,恶臭绵延,污水横流,废渣满地,装在桶里的泔水和乌黑的油水,以及苍蝇飞舞的灶台。笔者还与一名作坊主对话,从他的口中核实了作坊确实是在提炼地沟油,并将对话内容录音。
有了以上实地调查的影音资料,对黑作坊炼地沟油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在发出舆论监督报道时,我们才能挺直腰杆、有的放矢。
中期:“冲动”报道易导致被动“草船借箭”方能联合抗敌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新闻报道讲究“时度效”,其中,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旦结束完现场的采访,真实性得到了核实,很多人觉得,可以回去写稿发稿了。其他形式的新闻报道多数可以如此,但舆论监督报道切忌这样的“冲动”。
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不是目的,重在解决问题。而媒体能做的只是报道,却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得有政府职能部门站出来。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相比,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媒体一个巴掌所拍不响的,我们需要寻求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结束完现场的调查采访,我们手里有草(一手资料),部门有箭(查处权力),此时,“草船借箭”联合抗敌(监督对象),才是上策。
反之,如果“冲动“报道,不仅可能打草惊蛇,令被监督对象逃之夭夭,还会置政府职能部门于被动,疲于应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想要合作,就不能把你的合作对象置于被动境地,导致消极配合、应付了事,而应在掌握了一手资料后去表明意图,寻求配合,方能和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提炼的地沟油去向何方?实在令人揪心。黑作坊现场附近的空气、土壤、水质都遭到严重污染,村民生活生产深受其害。为避免涉事人员为躲避查处逃之夭夭,也为避免部门落入被动影响对黑作坊的查处以及对地沟油去向的调查,笔者一开始并不急于曝光所掌握的调查情况,而是在暗访核实后,前往永和镇政府,向环保行政执法中队反映,阐明报道意图以得到配合。随后,同执法人员再次前往现场调查,挖出附近更多的黑作坊。
2017年6月2日,我们的首期报道《藏身小山坳多家黑作坊偷炼地沟油》以专版的形式重磅推出,图文并茂,令人触目惊心。很快,永和镇政府组织相关工作点、市场监督管理所、派出所、镇环保中队、镇执法中队、消防中队等多个部门40人左右前往旦厝村联合执法。我们立刻就政府部门的执法查处进行了追踪报道,凸显其主动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把握报道时机,善于运用“草船借箭”、联合抗敌,不仅更能达到报道的目的,还可以使政府职能部门化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彰显政府正面形象。
后期:切忌半途而废无果而终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一网打尽
做任何事情,都应注重最终达到的效果,这也是舆论监督报道“时度效”的关键一环。舆论监督报道最忌半途而废、无果而终,记者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一追到底,以星火燎原之势,将“敌人”(监督对象以及同类现象)一网打尽,直到问题最终解决。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采写黑作坊偷炼地沟油这一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我们的首篇报道推出后,新闻并未止步,笔者紧追不放,将部门行动以及查处的结果一一向读者呈现,以解读者疑惑和担忧。2017年6月3日的追踪报道《油脂未流向餐桌黑作坊将被拆除》,及时公布相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结果,解除了读者对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担忧,说明了黑作坊非法性。2017年6月5日,笔者再次追踪报道,《黑作坊被拆除油脂去向已查清》一稿,展现了部门取缔拆除黑作坊的行动,进一步详细说明地沟油的去向问题。
黑作坊所提炼的地沟油并未流向餐桌,着实让人松了一口气。部门对笔者调查发现的黑作坊予以取缔,也止住了其继续造成污染的可能。但是,在第二篇追踪报道刊发后,笔者又接到村民的举报线索,称其他处还有黑作坊。笔者遂再次前往调查核实。让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多部门联合,举一反三,扩大摸排范围,对辖区类似的多家黑作坊展开执法,笔者前往采访时,村民所举报的黑作坊已被依法拆除。2017年6月7日,第三篇追踪报道《村民再曝黑作坊记者走访已拆除》刊发,整组系列报道完整收尾。整组系列报道中,新闻媒体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既曝光了黑作坊内令人作呕的勾当,又展现了部门执法的力度,强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问题的解决。相关报道与部门行动,既为当地村民妥善切掉了造成污染的毒瘤,也为老百姓消除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担忧,还彰显了政府部门的正面形象。整组报道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肯定,也对类似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