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抑郁症”的背后

2018-10-17马志国

家庭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抑郁症夫妻家人

马志国

逸豫是个20岁的年轻人,家人说他得了抑郁症。据家人介绍,逸豫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很少和家人说话。近来家人发现他又有些情况异常: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不高兴,不说话了;跟别人还好些,跟父母更没有话说;而且还长吁短叹的,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不久前,姑姑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他没有穿却偷偷扔进了外面的垃圾箱。后来,家人看他总是郁郁寡欢的,就带他去看病。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就开始吃药治疗。让家人感到奇怪的是,几个月过去了也不见什么效果。

我与逸豫进行了单独会话,发现逸豫总体心理状态很正常,思维很正常,情绪很正常,自知力很正常,没有任何抑郁症的症状表现。而且我还感到,逸豫在单独会话中比在父母和家人面前表现轻松了许多,流畅了许多。

我们做了较多的轻松交流之后,我提出了扔衣服的事情。逸豫难为情地笑了:那件衣服自己不喜欢,可是姑姑买的又不好说,就偷偷扔掉了。最后把话题引入抑郁癥上来,逸豫自言自语:我没有病,没有抑郁症。最后说了一句有点话没头没脑的话:让他们离婚吧,他们离婚就什么都好了。也就是说,只要父母离婚,自己就好了。

我怎能不抑郁

逸豫父母的婚姻出了什么问题?与逸豫的问题有什么关系?经过与这对夫妻的沟通,我慢慢了解了他们婚姻的问题。

这对夫妻有严重的婚姻问题。丈夫是家中的独子,上面有三个姐姐。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特别优待,没有更好的心灵成长,不知道担当,不知道责任,只知道任性,只知道耍性子发脾气。妻子在娘家也是老闺女,从小娇宠惯了,哪里容得下丈夫这些毛病?于是,两个人结婚不久就开始了夫妻内战。

一年后,逸豫出生了。可是,这对夫妻谁也没做好当父母的心理准备。逸豫还没满月,两个人就再次拉开内战的序幕。逸豫满月后,妻子带孩子回了娘家,而且一去不回。双方都没有及时采取理性的对策,结果是矛盾没有化解,还闹起了离婚大战。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离成,他们一家三口总算团聚了,可是,逸豫并没有得到多少家的温暖。这对夫妻还是时常吵架,而且还把“离婚”挂在嘴边,动不动就闹离婚。

这一切都不会逃过逸豫的眼睛。直到逸豫走过童年,慢慢长大,父母的持久战还在继续中。这样的家该是怎样的支离破碎?这样的家里,孩子的心怎样得到温暖的阳光?

逸豫告诉我:我恨他们,所以我说他们赶紧离婚。我在这样的家里长大,您说我怎能不抑郁?我怎能高兴得起来?我跟他们有什么话说?

父母问题婚姻的牺牲品

抑郁症是指一种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内源性精神病。其主要症状特点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行为的减少和伴随的躯体症状。就是说,抑郁症属于精神病,患者会有很多精神病症状,比如出现妄想和幻觉,自知力严重缺失。

近年来常常有一些被误诊为抑郁症的情况发生。当事人只是因为生活经历中的负面事件导致了情绪上暂时的抑郁状态,就被当成了抑郁症患者。我的心理咨询中就常有这样被误诊为抑郁症的案例,当事人吃了好长时间的药,最后停药后,通过心理咨询才解决了问题。逸豫的问题就是这种情况。很明显,逸豫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退缩、封闭、压抑、郁闷等。这不是抑郁症,而是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出了问题。

逸豫的人格问题来自父母的问题婚姻。一个人的早期生活环境,会给心灵涂上一层底色,奠定最初的人格基础,影响一个人人格特征的形成。可以说,逸豫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不良的早期家庭生活的直接后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源于父母的问题婚姻。

心理处方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首先是父母努力改善婚姻状态。问题婚姻的调节,当然不是单单为孩子,但是,现在也只好先为了孩子。经过沟通,逸豫的父母表示,一定要从严律己,修复夫妻关系,回归家庭常态,双方承诺谁都不首先冲动,停止夫妻战争,至少不当着孩子的面吵闹,努力还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其次是逸豫努力促进自我成长。在与父母做了较多的沟通后,逸豫第一次面露笑容:只要他们做好了,我会尽快找一份工作,我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为了促进逸豫的自我成长,减少家庭给逸豫心理上造成的压抑,我鼓励逸豫与家庭保持相对独立,鼓励他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样,也可以与父母保持适当距离,减少来自父母和家庭的负面的影响。当然,尽快停药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的一次通话中,逸豫的状态正常,情绪良好。父母也说孩子情况有所好转,他们会继续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发现当事人出现了抑郁状态的时候,我们不要轻率地给当事人贴上“抑郁症”的标签,我们需要探究当事人抑郁状态背后的心结,来从“心”治“病”。

猜你喜欢

抑郁症夫妻家人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