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创新
2018-10-17江小英黄燕华
● 江小英 黄燕华
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在培智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实施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颁布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16年版培智语文课标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教学实施等方面有一脉相承之处,但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培智教师应认真研究课标,以使生活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理念革新
(一)明确教学以生活为核心
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一致,培智语文新课标强调了生活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的是新课标将“生活性”列入了培智语文课程的一大基本特点,指出生活语文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生活化”这一理念牢记于心,并将之贯穿于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实现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景展现,且能让学生应用于生活之中。
(二)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当前,在“生活化”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的培智教材在编制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特点,呈现了生活自理、生存常识等一些生活化的知识。但是,也因为“生活化”一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过于偏重生活,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生活语文”,其实质仍为语文,所以无论教材怎样生活化,都不能跨出语文学习这一界限。我们要看到,新课程标准中不单提及“生活化”,还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教授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价值内涵。[1]在培智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树立“将语文素养与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相结合”的理念,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实用性的语文知识,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的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初步的阅读与写话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个别辅导 供图 黄燕华
生活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常识、自理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语文处处在我们身边,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和作用。
(三)注重特殊儿童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
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一直是特殊教育中的一大热点,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是常用方式,除此之外,良好的教育也是缺陷补偿的重要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过去教师们较多地关注学生存在的“缺陷”,思考的是如何弥补学生的“缺陷”。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发展的现实性”。特殊教育教师们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不要只将目光放在孩子的“不会”“不能”之上,更要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特长、兴趣、潜能,并以此为切入点,加以适当地引导、发展,努力实现对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两手抓。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所做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2]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智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语文的特点和需求,学习起点、方式与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式”。可见,科学正确的学情分析是培智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情分析要全面
不仅要列出学生人数、障碍类型与程度等,还要了解学生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能力与知识基础。在学情分析中,我们要将目光更多地放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发现他们现有的能力与优势,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的依据,达成新课标倡导的“充分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的要求。
(二)学情描述要具体
学情分析太过笼统难以得出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例如有的教师在学情分析中只指出了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一定”该如何界定,从中看不出学生的水平,对教学目标的确立缺少指导意义。为此,应将学情分析具体化,如“一定的阅读能力”是表现为“能在他人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大意”,还是“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只有将学情分析具体化之后,教学方案的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
在正确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特点,教师再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分层目标设计,确立教学的重难点,选择适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学策略。
三、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将新课标理念付诸实际最直接的环节,也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在深入理解2016年版培智语文课程标准及将之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后,笔者认为特校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突出语文教学的功能作用
课程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要让课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吸收课程标准中的养分,完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联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让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情境展示是培智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单要做到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更应努力使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知识迁移做准备。
2.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运用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培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生活语文应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运用知识所起到的强化作用,是多少堂语文课可也无法替代的。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学到的东西能在生活当中应用,是对他们学习的最直接的肯定。通过运用知识,学生能牢固地掌握这些语文知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可以带学生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需要。也可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学生近期的学习内容,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在日常环境中训练孩子对生活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建立在教材、课堂、家庭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之上,使生活化的知识装进书本、走入课堂、走到学生的生活中。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支持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培智生活语文的实施需遵循个别化原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体现个别化原则,教学组织也要符合个别化原则。
《中秋节》教学 供图 黄燕华
教师应注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有机结合。集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一般性课程目标。小组教学可将学生按能力水平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落实选择性课程目标。当前大多数培智班级中,教师都将学生进行了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策略。以《中秋节》一课教学为例,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太阳组、月亮组和星星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在课上,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教师提出了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太阳组的学生通过阅读句子找出中秋节的活动和美食;月亮组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和词语找出中秋节的活动和美食;星星组的同学则只需要看图说出人们在做什么即可。不同难度的任务符合各层次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别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实施个别化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及时而恰当的支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地进行课程调整、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调整、教学策略(如识字策略、书写策略、阅读理解策略等)选用。[3]总之,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的不同,教师要相应改变支持方式,使得教师的支持成为学生通往最近发展区的桥梁。
(三)实施情境化教学,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已成为一大共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把握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2016年版培智语文课标延续了这一理念,更加强调语言情景的创设,认为“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基于以上观点,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等方式进行真切的体验,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体验的产生,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智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让智力障碍学生亲身体验、参与,从而加深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可使用图片、视频等来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情景。智力障碍学生想象力匮乏,难以根据文字描述去想象画面,教师要适当利用图片、视频等帮助其理解。如在教授《司马光砸缸》时,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其次,可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产生真切体验,或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不需二次转化。如在教授“认识水果”等课文时,教师可带上真实的水果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了解某种水果的特征,获得直接经验。而在教授“逛超市”一课中,教师可带学生去情景超市,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加深印象。
再次,可创设表演体会情境。表演使语文课堂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符合智障学生“喜动不喜静”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演绎故事情节及进行对话,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授《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乌鸦的动作,体验乌鸦是如何想办法喝到水的,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对故事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读透学生,让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经验相衔接。情境创设必须从智力障碍学生的角度出发,琢磨学生眼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唯有如此,教师创设的情境才有可能被智障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让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虽然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不重视教材。强调教学情境的学科性,不仅是情境创设的初衷,更是判断其是否有必要存在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务必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文本内涵,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来生发情境。
“感知、体验、参与”三者间是层层递进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所以,教学不应该终结于课堂,而应延伸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让学生亲身进行生活实践,巩固知识。
(四)实施开放性教学,构建适性的语文课程
新时代下,建设开放、多样的语文课程已成为共识,培智语文新课标中同样提出要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和现代化信息资源,实现课程的多元化。与此相对应,新课标就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培智教学的一大重点,新课标建议阅读教学可从借助图片阅读、绘本阅读到生活中常用短语、短句的阅读,读图和读文并重。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开发阅读资源。绘本是很好的阅读资源,教师可将绘本引入语文教学中,如将绘本故事导入课文、借助绘本图片讲解词句或在课文结束后以绘本进行延伸拓展等。绘本以图为主,趣味性强,在讲解词语、句子时利用绘本图片可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意思,使用同类型绘本故事进行延伸拓展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主旨的理解。
建设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而且教学资源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为依据,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四、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标首先明确指出生活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改善教师教学。接着具体从教学评价的依据、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教师能恰当运用评价方式,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轨迹。
(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差异”是贯穿特殊教育的一条主线。新课标指出教学评价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与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多视角、全过程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
在“区别化”的教学评价下,依据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等,教师评价内容、要求等必须有所不同。对于障碍程度较重的学生,只要其能够参与课堂教学,适当跟读、跟指即可;对于障碍程度中等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其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优劣势安排不同的任务,进行个别评价;对于能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学生,一是要抓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二是要让其能运用所学知识造句、写简单的应用型文本等。
智力障碍学生的异质性较大,若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那么有些孩子永远处在“不及格”的那端。看不见学生的进步,看不到教学的成效,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区别化”的评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始终坚持生活导向
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对特殊孩子而言,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学评价要以生活为导向。对此,新课标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评价内容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二是评价方式要以学生在生活情境和活动过程中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可见,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单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评价,重点是能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有意识地观察学生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学习完《领条》写作后,教师让学生写领条为班级同学领牛奶,锻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
(三)发挥评价多种功能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适时提供多种支持。对特殊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对其自我认识影响巨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单是诊断,更要有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反馈,且尽量以正向引导为主,让学生知道教师关注自己的每一次表现。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操作、互动交流、作业展示、纸笔测试等,关键是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教师可动态性地评估学生当前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语文发展的潜力,助力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是特校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其强调的“生活化”“个别化”等理念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新课标的颁布对生活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挑战,这意味着我们要担起开拓者的角色,用心解读课标,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新课标是宏观的,具体落实到微观层面的教学当中,我们要从备课、上课、评价三方面贯彻新课标理念。课前依据学情设计个别化教学目标,课上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课下要恰当使用多种方法,正确评价学生,力求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善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