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8-10-17姜惠娟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定西743000

物流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程序员互联网+

姜惠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定西 743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比2016年又增加了16万,比“最难就业季”之称的2014年又增加了38万[1]。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达到21世纪初的7倍还多,大学生不仅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可能遭受一毕业便失业的重挫。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时下民生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为大学生创造了新的就业途径,而且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机会,让大众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背景

国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只能从学者们对创新与创业、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中得到只言片语。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根来龙之根据多年对企业和教学的研究,深入剖析全球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指出企业创新发展的五要素:出发点、因果关系、妥善性与正当性、模仿的困难性、发展性。硅谷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维克多在其《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指出,硅谷获得巨大成功的法宝在于其“他野蛮生长的全球顶级创新生态系统”。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起步阶段就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价值目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出现了价值偏差,片面地理解了国家“以创促就”政策的科学内涵,把创业教育定义为狭隘的创业活动。基于这一现实问题,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定位。

1.2 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现状

学校“软件技术专业”自2009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确立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工学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培养“Java程序员”为主线确定所需的知识体系,从而确定课程体系,并且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达到能力培养之目标,采用“课堂案例”、“阶段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三级梯度递进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习得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技能。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现行的这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全一致,而且结合“互联网+”背景和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研究一种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 现有研究与改革条件

2.1 现有的“2+1”培养模式

学生通过两年在校内开展基于Java程序员的项目式教学与学习以形成“准Java程序员技能”,第三年在校企合作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标准Java程序员的素质。为“1+1+1”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2.2 现有的课程整合、项目化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完成基于“课程整合、项目化教学”的创新教材7部,包括:《SQL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项目化教程》、《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项目化教程》、《JSP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等;建设完成7门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专业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与实践”,这些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已经建成了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有专职教师20人,“双师”型教师9人,包括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有效解决了“课程设计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

2.4 国家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甘肃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小额贷款可助你创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注册资金可分期注入;大学生创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甘肃大学生创业可折算学分;甘肃高校实施弹性学制,在校大学生创业可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延长2至5年修业年限;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3 创新理念、健全发展机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和前提

3.1 创新专业建设理念

“创业不是魔法,也不神秘,它与基因没有任何关系;创业是一种训练,而就像任何训练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它。”这段话告诉我们:创业精神是能够通过教育获得的,创业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创业激情也是可以通过教育激发的。

对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素质是伴随其一生的宝贵财富。不分专业,也无论他们毕业后是否准备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都必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通过这种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激情均得以显著增强与提高。对于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便更为重要。

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并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作为培养具备Java EE软件开发与维护技能的应用型专业,首先应该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学习有效融合,以促进学生“职业人”能力的提高。

3.2 建立“三联一专”的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机制

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且正在与当地政府逐渐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一体化的联合保障机制,即: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问题,然后邀请企业一线的成功人士为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本专业的负责人、授课教师共同完成创业课程开发、在线教育和顶岗实习。为本专业培养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学校教学部计划于2017年底之前通过向学校申请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发展管理中心,并聘请职业规划师、企业成功人士、双师型教师等担任成员,负责软件专业学生创业咨询、指导、规划,创业资金管理,创业项目的审批及创新创业教育中各种制度的制定。确保各部门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创业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4 创新“一条主线、个性发展”的“1+1+1”职业人培养模式

4.1 “Java EE程序员”主线是人才出口及薪酬的保障

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确定Java EE程序员为培养主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图1是软件企业中开发人员的结构及比例关系图,很直观地看到程序员的需求量为总需求量70%,而图2是几类程序员的平均月工资比较图,其中Java程序员的月工资最高,图3是2016年各种级别Java程序员的月薪情况图。因此选择以“Java EE程序员”为培养主线可以有效地保障毕业生出口及薪酬情况。

4.2 “导师制”确保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从“学会”向“学精”转化

所有学生在进行以“Java程序员”为主线的项目化学习的同时,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与对应专长的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形成“导师制”学习研讨组,使学生在导师的帮扶、指导下在所选方向进行深层次学习。根据“导师制”管理办法,每位指导教师必须积极辅导小组学生,并且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组学生作品展。通过“导师制”的教学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Java程序员”素质[3],同时突显学生个性,形成一条主线、多种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从而使学生面对职业岗位可选择性更多、更能适应岗位能力的需求。

4.3 “1+1+1”模式为培育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了原动力

改革现有的“2+1”培养模式(两年在校内开展基于Java程序员的项目式教学与学习以形成“准Java程序员技能”,第三年在校企合作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标准Java程序员的素质),形成注重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1+1+1”模式。即:“第一年形成基本创新创业素养”+“第二年习得专业创新技能”+“第三年顶岗实习实践并完善专业技能”=“合格的创新型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图1 软件行业各类人员需求比例

图2 2016年各类程序员月工资对比图

图3 2016年5月北京各类Java程序员工资比较图

4.4 完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的要求,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置于与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4],开设创造学、创业心理学、企业家精神、商务礼仪、投资理财等公共选修课,同时设立KAB、SYB、GYB等创业课程培训班。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衔接,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实践技能。如表1和图4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体系

鼓励院系进行积极的课程创新。课程负责人、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和职业咨询师均应当指导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创业技能的相关性。加强教材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引入互动教学、情景仿真、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

目前,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经完成基于“课程整合、项目化教学”的创新教材7部,包括:《SQL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项目化教程》,《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项目化教程》,《JSP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等;建设完成7门校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专业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与实践”,这些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4 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方案

4.5 构建一支职业指导型教师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也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已经建成了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有专职教师20人;具备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的资深软件设计师8人,主要来自北京传智播客软件开发公司,甘肃万维信息技术公司;“双师”型教师9人,包括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有效解决了“课程设计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人员将在近年内进行培训,争取取得“KAB创业讲师”证书、“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并选派教学骨干和优秀教师进行外出交流,争取培养和选拔出有一定影响的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

5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习得技能提高实战场所

5.1 积极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软件技术专业有专门实训室并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进行技能实践提供了切实保障;大学生创业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建成后将选择优秀创业项目进入中心经营,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学生书亭、学生家教部等实体,让学生在实体中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5.2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与创业创新大赛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教学过程不应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应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原则[5]。具体可结合校级、省级大赛,完成四项课程任务:通过学校和本省大赛期间提供的免费测评系统,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测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测评报告内容;对目标职业、行业、企业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组织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讲述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接受老师、同学的点评;递交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该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学校、市、省、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之目的。

5.3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多参加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加快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最有效途径。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既能发现、造就、选拔一批技术精湛、技艺超群的优秀技能人才,也能促进教师全面掌握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标准,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6]。

目前,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学生电脑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加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甘肃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甘肃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竞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等。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成就感。

6 总结

文章在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后,根据甘肃中医药大学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紧抓“互联网+”时代提供的创新创业机会创新了符合学校软件技术专业实际情况的“1+1+1”职业人培养模式,并从创新理念、保障机制、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平台的搭建等多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可操作措施。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程序员互联网+
为了让妈妈看懂地图,一位“野生程序员”做了个小程序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程序员
程序员之子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加班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