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治疗方式
2018-10-16刘兆玺
刘兆玺
眩晕症是一种由于人体平衡系统出现障碍,使得机体对空间定向和平衡感失灵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且会经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笔者将在文中提出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受到此病困扰的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患有眩晕症的人经常会感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偶尔还会感觉自己大脑供氧、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休克的现象,只有经过闭目和或者卧床休息才会得到一定缓解。此症状一般容易出现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且多数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后非常危险,所以患者应该对其加强重视。
一、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患者属于本虚标实之症,主要病因是风、虚、痰引起的气血阴阳失衡,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的说法。
“风”是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如果患者经常忧郁易怒,则会使肝气不调,抑郁之气化为肝火,肝阳上亢,使得肝风内动,扰乱清窍,从而出现眩晕症状。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色赤红、失眠多梦、头昏脑涨以及耳鸣口苦,偶尔还会使血压升高,治疗这种眩晕症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杭芍、玄参、龙骨、天麻、夏枯草等其他中草药慢慢地平肝熄风。
“虚”是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中医里讲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则是生化之源,如果患者经常思虑劳倦、饮食不当,就会损伤脾胃,使得自身气血亏损,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濡养,故而患有眩晕。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动作幅度大或进行劳作就会面无血色、唇甲无华、心慌、胸闷、气短,且食量少易倦意,治療这种眩晕症的有效方法是食用药膳,药膳以黄芪、党参、当归、甘草、大枣、木箱、龙眼肉为主料的归脾汤最佳,能够培补气血、益心健脾。
“痰”是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如果患者经常饮食失节、食用过于甘肥,就会使脾胃的消化系统失常,使得体内因为聚集湿气过多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故而患者会感到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重脚轻、胸闷恶心、不思饮食且时呕痰涎,治疗此种眩晕症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茯苓、天麻、橘红、竹茹等中药化湿祛痰。
眩晕症患者应该注意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多食蛋类、瘦肉以及青菜水果,少食或不食辛、辣、肥、甘之物,日常以药膳进行食补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应该注意控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怀宽广、心情舒畅、MA绪稳定以及健康稳定的生活起居。中医之道讲求阴阳调和,在我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安全胜和稳定性都具有一定保障,但是由于中医治疗时间长,所以治疗成果见效比较慢。
二、西医治疗
西医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或者物理的方法控制健前庭功能、恢复侧前庭功能,从而增强前庭代偿作用,进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眩晕症状的目的。西医通常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一般疗法、体位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一般疗法是指将轻度眩晕症患者安置在相对安静舒适的房间,减少外界声光对其造成的刺激,让患者能够安心休息,缓解眩晕症状的方式。对于眩晕症状较为严重、经常反复性发作的患者,由于其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在眩晕停止之后复发的几率非常大.这时西医就会采取精神安慰的心理疗法,使其能够舒缓精神,放松心清。
体位疗法一般应用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症状中,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西医的医生通常会采用Brant疗法:令患者端坐在床边,扶着他们的头部和身躯缓缓倾倒,随后再慢速恢复到坐姿状态,另一边重复同样的动作,视为一个循环,每天做两次,一次重复五个循环,大约一周左右眩晕症状就会消失。对于眩晕症状严重的患者,医生会采用Epley疗法:令患者端坐在床边,先将头部向左侧偏转30度,随后整个人慢慢的躺在床上,将头部转至中间,再至右侧30度,随后缓慢起身,将头部恢复正常位置,如此每天重复两次,症状可有所缓解。
药物疗法是指眩晕患者通过服用西成药来缓解眩晕的方式。药物具体有两大类,一类是用来减轻眩晕症状的对应治疗药物,通常包括氟桂利嗪、苯海拉明、东莨菪碱、异丙嗪、麻黄碱、倍他司汀等;另一类是针对引起眩晕症状的不同原因进行治疗的药物,对于前庭神经元炎可以使用类固醇激素,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应该使用氟桂利嗪。
手术治疗针对的是眩晕发作频繁,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且听力有所下降的患者,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容易造成面瘫、脑膜炎等手术并发症。尽管西医治疗方式较为快速先进,但是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仍旧有待提高,故而患者最好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眩晕症患者的病因和治疗方式已经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医学界的讨论焦点,不论是使用中医方式治疗还是使用西医方法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患者可以采用中西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眩晕症,使得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