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16卢岩
卢岩
摘 要:鉴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比如实验教学安排的不合理、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笔者试图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体现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体系作为导向,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动手能力结合对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一、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以Intel8086为讲解对象的基础性课程。伴随着学校新一轮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的改革,该课程在电气学院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指令系统、软件编程。所选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冯博琴等编著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该课程是由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授课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32个课时,实验课时是12个课时。针对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有:
(一)实验教学安排的不合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构成上与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有着密切的联系[1]。教学方式主要是由理论课与实验课组成,合理的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原有的实验教学安排多是任课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完成理论课教学后,开展对应部分的实验教学课,实验教学多是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完成实验环节的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灵活性。
(二)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缺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呈现出碎片化的缺点,多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以此开展教学工作,忽略了不同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汇编编程是C语言编程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講解完半导体器件后按照课程安排顺序讲解基本放大电路,因此任课教师在讲解后续知识时需要不断的重复讲解,学生的课堂集中力和学习热情受到很大的影响。即便教师不断的重复讲解,使学生强化记忆,仍然起不到很好的授课效果,并且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考与实践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传统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章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将不同章节组成一个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块,任课教师对教学模块开展理论教学取代了原有的单独章节的教学。考虑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硬件模块、汇编语言与C语言模块与外围硬件模块。针对各个教学模块单独制作相应的PPT,避免了单独各章PPT存在的教学内容不连贯的缺点和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传统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知识点,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点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为此,一方面理论教学课中教师除了讲解本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外还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对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认识深度。在每一部分的知识点讲解完毕后,可以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置专题讲座,以知名杂志上的热点论文为主,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实验课程PPT课件,在实验课开始阶段,首先给学生讲解本次实验课的任务要求,这样学生在随后的动手环节中可以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要求,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和学生的动手效果。而且实验课的安排应该尽可能的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突出关键知识点。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在于掌握8086的流水线结构,所以在实验课程安排上应该突出这三大主要内容,以它们作为主线设置实验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通过实验课很难使学生真正具备所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有必要设置额外的动手实验环节[2]。考虑到本课程的三大主要教学模块和三大主要教学内容,设置了三个动手实践环节,分别是基于8086的嵌入式认知实验、汇编语言与C语言编程实训、8086扩展外部存储器实验。学生通过电路的设计不仅可以掌握运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思考能力,最终助力学生形成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单片机奠定
基础。
(三)考核评价的优化
除了上述改革方案以外,恰当的考核方式是实现上述改革方案的有效手段。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按照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观察,程序代码,实验心得和总结等。其中核心在于实验心得,因为它反映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本实验的掌握程度。(2)合理的成绩评定,本课程可以设置成平时成绩占40%(考勤10%+实践环节30%);考试成绩占60%。
参考文献:
[1]田辉,徐惠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与内容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10(4):35-36.
[2]周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9,21(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