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琵琶演奏中的弹挑技术及应用

2018-10-16邓欣

青年时代 2018年22期

邓欣

摘 要:今日之琵琶实际是根据弹挑而得名的;琵琶演奏中的弹挑技巧是也是我国许多其他民族弹拨乐器演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奏技法。从琵琶弹挑的技法中能够派生出许多其它方面的演奏技术(如滚奏、摭分、扫佛、夹弹和夹扫、挑轮等。)本文对琵琶演奏中的弹挑技术及应用从弹挑技术、弹挑技术的派生技法和在演奏中弹挑技术的应用几个方面开展了讨论,从而得出琵琶弹挑技术是琵琶演奏技术的基础,并举例给予了说明。

关键词:弹挑;滚奏;夹扫和夹弹;琵琶演奏

琵琶是我国种类繁多的民族器乐中历史悠久、充满艺术魅力的弹拨乐之一,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汉代刘熙在《释名》一文中谈及琵琶时是以“批把”相称的。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写成“琵琶”。而“批”(琵)、“把”(琶)二字本身在这里并无具体含义,仅是形象地记录了这件乐器在演奏中使用“推手”与“引手”两种基本技法发出的声音而已:即“推手却曰批,引手却曰把”(见刘熙《释文》)。这里的所谓“推手”就是如今我们所指的“弹”(符号为\),即右手食指向外(左)弹,得声谓“批”(琵);而所谓“引手”则是如今我们所指的“挑”(符号为/),即右手大指向内(右)挑,得声谓“把”(琶)。也就是说,今天的琵琶实际是据弹、挑演奏形式而得名的,由此也足可以看出弹、挑对于琵琶这件乐器来说关系之密切、重要。

弹与挑结合在一起运用称为“弹挑”。弹挑是琵琶右手技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法,是右手所有技法的发源地,很多技法都是从“弹”与“挑”这两种技法派生发展起来的。比如:中速的弹挑称为“夹弹”;快速的弹挑就称为“滚”;一弹一挑同时进行就称为“分”;弹两根弦就为“双弹”;弹三根、四根弦为“扫”;挑四根弦为“拂”;用食指做挑的动作就成为“勾”;食指弹,大指勾同时进行就成为“扣”。正式由于演奏技法的相继出现,从而大大丰富了其表现力,有力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得琵琶这件具有历史悠久传统的古老乐器经久不衰,使琵琶演奏艺术得以日臻完美。所以,为了提高琵琶演奏质量,必须正确掌握弹挑演奏的动作和基本方法。差不多每一位琵琶演奏者,最初都是从空弦弹挑开始学起的。实践证明:正确掌握弹挑技法是踏上琵琶演奏艺术之路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弹挑技法分析

从弹挑動作结构看,弹挑技法包含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所谓准备阶段即弹挑的基本演奏姿势,是指出学者要有一个正确、自然、大方的演奏姿势和良好的演奏习惯以及准确的演奏方法。“弹挑”是从右手大指和食指在一条线上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的一种技法。基本姿势是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呈水平状并与面板平行,保持手腕自然、放松、微微鼓起。大指和食指的指端保持自然弯曲、靠拢,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就像行走时的放松手形,这样就为弹挑的练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2.着力阶段

此阶段是弹挑的基本动作,包括弹挑与手腕的协调运动。为了使弹挑出的音色干净、纯实、悦耳,必须搞清楚弹挑的基本动作。“弹”由食指向外和手腕向外旋转两个动作组成。它是以手腕和食指大关节,也就是第三关节为支点,食指从小关节,也就是第一、第二关节为力点,将力从肩通过大臂、小臂、手腕、手指输送出来,最后落在食指指端,拨动琴弦发音。食指触弦之前,手指自然弯曲,在弹的动作启动时,食指的屈伸动作和手腕的旋转动作同时进行。“挑”由大指向内挑进和手腕向内旋转两个动作组成。它是以手腕为支点,大指一、二关节为力点,将力量由肩通过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传送到大指指端,挑动琴弦发音后放松、恢复到自然状态、“弹”和 “挑”在实际演奏中,是连续进行的,一定要把它们的分解动作掌握好后,才能进行连续动作。

3.结束阶段

在“弹挑”反复进行中,用力和放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用力就是训练指力,即训练手指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独立性。手指的运动手是靠手指本身的伸、屈推动手指运动的。食指、大指弹挑一定要有弹性,弹挑完马上回到原位,弹出、挑出的一瞬间就是用力,马上收回就是放松。弹挑弹性很好,也就是用力与放松协调得比较好。力度有了,但力度不均匀,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做快速夹弹时痕迹特别明显,所以,首先要训练好力度的均匀,然后再考虑放松。

琵琶演奏中弹挑技巧在琵琶表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琵琶演奏弹挑技法的运用中,可以根据不同旋律的演奏需要,通过手指的触弦角度、触弦点、过弦速度、运行路线、弹挑力度及指甲用锋等因素的巧妙变化,取得不同的音响效果,以满足表达不同风格、韵味之需要。

琵琶演奏中,在越靠近琵琶复手的地方弹奏,发声越是坚实有力;而越是在远离复手的地方弹奏,触弦点的振动越是充分昌盛的谐音越多,余音延续越长,点的感觉越弱,声音越是轻柔、纤细,甚至会有一种空灵感。所以,在琵琶演奏中用弹挑技法演奏慢速、轻柔的抒情性旋律时,触弦点可酌情提高,触弦角度小于45度,触弦手指的运行路线较长、速度较慢,指甲与琴弦的接触面积大,指甲在琴弦上的滞留时间也较长。这是一种颇具抒情性色彩的弹挑方法。这种弹挑方法区别于普通弹挑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上臂、前臂、手腕、手指各个关节、部分都参与这一系列的动作,各个关节起调节控制作用。前臂既有旋转,也有屈伸的动作,手腕转动较大,手指屈伸动作较缓、幅度较大。这种具有很强抒情性色彩的弹挑与左手的吟、揉、推、拉等技法有机的配合,可以取得极佳的抒情性效果,会大大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弹挑,可以产生迥然不同的音响效果。尤其是快速的弹挑;声音清脆、坚实、颗粒性强,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其音响效果类似于笛子演奏中的双吐,特别适于演奏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的旋律。琵琶独奏曲《春雨》便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一技法,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弹挑所产生的那颇具颗粒性的清脆音响,似颗颗雨点滴滴答答错落有致,对于营造春雨降落时的欢快气氛起了重要作用。如:例1

二、弹挑技术的派生技法

在本文的前面我们就有谈及“弹挑是琵琶技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法,是右手所有技法的发源地,很多技法都是从弹挑派生发展起来的。”右手技巧又较之比左手技巧更為复杂多变,右手技巧在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滚奏(弹挑技法的派生之一)

用快速的弹挑技法演奏上面这样的旋律时,强调的多是“点”,是跳跃性、颗粒性;而用快速的弹挑技法演奏下面这样的旋律时,需要强调的不再是“点”而是“线”,即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对弹挑力度的控制,尽量将点连成线,犹如以线串珠,给人以连绵不断之感。滚即连续急速的弹挑,犹如车轮滚动那样。强调其独立性,它是琵琶演奏技术中的弹挑派生而来的。一般在子弦上奏长音用轮,在中、老、缠弦上奏长音就很少用轮,而用滚等技巧。对滚的要求基本上和弹挑相似。它是在弹挑的基础上加快达到一定的速率。由于速度较快、滚的电子更要匀称,颗粒更要清楚。以突出旋律的起伏、走向以及音色的变化。通常称这种类型的弹挑为“滚奏”。

见谱例2《彝族舞曲》中一段悠扬的旋律(这里用的是滚双弦)。

在琵琶演奏中,弹跳技法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大段的单独应用。而常常是与其它技法配合应用,这便触弦了许多有趣的组合,从而大大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现将琵琶演奏中几种主要的组合技法简述如下:

2.摭、分

在弹挑的演奏中,食指与大指的动作,通常都是一前一后相继出现或先弹后挑或先挑后弹,或只弹不挑,或只挑不弹。而由食指与大指同时进行的弹挑,则可以发出一个由两个单音组成的和音,于是在此基础上便派生出了新的演奏技法“摭”、“分”。把食指放在所弹琴弦的右侧,用指甲内面触弦,大指放在所弹琴弦的左侧,也用指甲内面触弦,二者同时启动、相向发力,同时发声的演奏技法称为“摭”;相反,把食指放在所弹琴弦的左侧,用指甲的外面触弦,大指放在所弹琴弦的右侧,也用指甲外面触弦,二者同时启动、相背发力,同时发声的演奏技法称为“分”。摭、分是由手腕配合手指进行的屈伸动作完成演奏的,而大臂与小臂相对稳定,无需明显动作。通常摭与分几乎总是配合应用的。

如《新翻羽调绿腰》节选 例3:

3.扫、拂(弹挑技术的派生之二)

在琵琶演奏中,即右手从右上方向左下方逆时针方向运行,用食指急速地弹四根(或三根)琴弦,发出一个强音,这种演奏技法称为“扫”;而从相反方向完成的动作;即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用大指急速地挑四根(或三根)琴弦称为“拂”。它也是琵琶演奏技术中弹挑技法派生而来;将弹、挑的动作夸张、加大,便形成了扫、拂。扫和拂可以组合成扫拂,犹如弹和挑组合成弹挑那样。扫拂的结构与方法,就是放大了的弹挑结构与方法。扫、拂的演奏,若仔细分析起来,手指的触弦是按照顺序、有先后之分的。因此其音响效果从理论上来讲也应该不是一个音,而是几个音。但是由于扫或拂的动作快、力度大,几乎在瞬间完成的,所以发出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几个单音,而是一个大力度的和弦。在乐曲的演奏中,扫和拂的配合应用常常可以有力地增强气势、渲染气氛,有极佳的效果。如《春雨》(节选)。

例4:

4.夹弹与夹扫

在连续弹挑的演奏中,根据表达乐曲感情的需要。在弹奏某些音时,有意加大动作将其奏成双音,这种单音、双音穿插运用的组合便称为“夹弹”。

如《马车夫舞曲》(节选)例5:

在连续弹挑的演奏中,为加重强调某些音,而采用扫的扫的技法演奏,这种扫和弹挑穿插运用的组合便称为“夹扫”。夹弹与夹扫也是琵琶演奏技法的一种;常用的夹扫多是按照扫、挑、弹、挑的规律组合的。夹扫的应用,通常是弹奏四个相同时值的音符,按照前面所说的扫、挑、弹、挑的规律。七中的第一个音符用扫,弹出的是一个和弦,后面的三个音符,分别用挑、弹、挑,发出的都是单音。当连续使用这种夹扫技法,弹奏由慢渐快的旋律时,可以使乐曲充满动感,产生一种不可抑止的推力,有利于将情绪推向高潮。在古曲《阳春白雪》的结尾处,就恰到好处地采用了这种演奏手法,效果极佳。

如:例6

5. 挑轮(弹挑技术的派生三)

顾名思义,所谓“挑轮”,是挑和轮的组合;是由琵琶弹挑技术组合而成的。即演奏时在轮音的同时由大指挑出各个单音。在连绵不断的长轮音衬托下,大指往往在较低音区挑出韵味独具的骨干音、主旋律。在琵琶演奏中,挑轮的使用往往给人以新颖、别致,轻松、愉快之感。如下面《彝族舞曲》中的一段旋律,便是用挑轮演奏的。

例7:

三、弹挑技法的应用

琵琶的弹挑技法在琵琶演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优秀的琵琶演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弹挑技能、演奏技巧、正确而熟练的弹挑方法,还要将这些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不同乐曲的演奏中。比如弹挑在文曲演奏中的运用; 通常文曲的特征着重在写意上,以抒情的手法把乐曲的内容作生动而深刻的描写,注重旋律的流畅,速度大都缓慢,而力度和音色变化主要由弹挑来控制。演奏文曲时的弹挑手腕动作大、手指动作较小,一般弹挑时手指是不能触到弦的,而弹文曲要求手指靠近琴弦,手腕转动发音,这样的声音比较柔和、委婉。另外手、腕、臂的动作都特别大,看似有些夸张,加上左手的推、挽、吟等技法的运用,就能演奏出“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的意境。在琵琶文曲的演奏上,多以左手的推、挽、吟、揉的运用,右手弹挑的运用,左右手虚实音的转换来表现乐曲内在的情感。左手触弦的擞、打、带等技法称为“虚音”,双手配合的吟、揉、推、拉等指法称为“实音”。如《夕阳箫鼓》中的“江鼓钟楼”一段,先以弹挑及半轮接挑,由慢渐快来模拟鼓声萧声,描绘夕阳映江面,夜风拂涟漪的景色,随后运用推、拉、吟、揉、擞等左右手技巧,奏出如歌的音乐主题,委婉平静,意境深远。例略。除此之外弹挑在武曲演奏中的运用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琵琶武曲指的是用鲜明的音乐语言,来表现一定故事情节,气势较宏伟,结构比较庞大的乐曲,具有叙事性和写实性的特点。叙事性就是武曲往往采用类似章回小说的手法来表现某些故事情节。写实性就是武曲常以绘声绘影,有起有结的手法来描写故事内容。近代琵琶演奏家有“武曲文弹”之说,其含义在于:武曲虽需相当高的技巧功夫,但切不可忽视乐曲内容刻画的“情”。用在武曲里的弹挑,手指动作应大,多用食指第一、二关节及拇指第一关节的力。发音富有弹性、手指自然,放松,放开,力点集中,发音铿锵洪亮。由弹挑发展派生而来的技法多用于武曲演奏中。如《十面埋伏》的引子运用了轮拂的手法,其也是弹挑技法的派生,突出了拂的效果,表现了乐曲的主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例略。

综上所述,弹挑不仅是琵琶,也是其他许多民族弹拨乐器演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演奏技法。可以说任何弹拨乐器的演奏,弹挑都是贯彻始终的。我们应该对琵琶“弹”、“挑”这两门技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认识琵琶的弹挑技术是琵琶演奏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由弹挑技术派生而得的其它各种技术得以充分发挥。进而能够较完美的对音乐作品给予诠释。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 [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林石城.《几种琵琶指法与符号》[M].人民音乐,1982.

[3]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庄永平.《青少年学琵琶》[Z].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5]张健.《琵琶基础教程》.同心出版社,2004.1.

[6]庄永平.《琵琶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