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成长 灵魂的救赎
2018-10-16王盈新
王盈新
名作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他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厌烦学校,整天游荡,无心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当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的时候,也没感到丝毫难过。最后他决定去西部,却因为在临走前跟妹妹告别时,妹妹一定要跟他一起去而放弃。最后,他带着妹妹去公园。当霍尔顿坐在长椅上,看着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妹妹,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于是他决定不再离家出走了。
作者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霍尔顿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反映了青春期青少年的特点。
片断摘录:
不管怎样,我总忍不住在想,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个几万个小孩子,周围没有一个大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抓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乱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抓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很疯,但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
我想先到荷兰隧道不花钱搭一辆车,然后再搭一辆、再一辆,这样不出几天我就可以到达西部,那儿阳光明媚,景色美丽;那儿没有人认识我,我可以随便找个工作做。我揣摩自己可以在一个加油站里找个工作,给人家的汽车加油什么的。不过我并不在乎找到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反正只要人家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人家就成。
素材延伸:
南大学者评“丧文化”: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近年来,以“咸鱼”“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在青少年中逐渐流行起来。“生无可恋”“穷到吃土”“蓝瘦,香菇”“忧伤到颓废”,都是年轻人喜欢用来形容自己状态的词。宿舍门口挂的是“学渣”牌子,T恤上写的是“人生苦短”,手里端着的是“放空咖啡”“没希望酸奶”,微信中传播的是自嘲式的段子、无厘头表情包……一时间,“丧文化”裹挟着一股负能量席卷互联网,又一次将90后、00后这些所谓的“垮掉的一代”推到风口浪尖。
对此,有人认为,“丧文化”,既是年轻人消遣逗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他们身上的隐性投射。社会舆论不可轻易给这个群体贴上“垮掉的一代”的负面标签,而应在青少年“丧文化”的自嘲里多一点宽容和反思。
适用主题:青春;梦想;积极向上……
片断速写:青春,充满着各种期冀与可能,它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可青春也会有烦恼,在年轻的心间留下困惑和迷茫。“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之路该怎么走”面对社会的纷繁多变,面对人生之路的多种选择,年轻人往往会有一段困惑和彷徨的时期,于是他们可能会叛逆,可能会失落,甚至可能会颓废。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穿着奇装异服,脑袋里装着天马行空的青春幻想,逃避学校和家庭,整日游荡。也像时下流行的丧文化,折射出某些年轻人灵魂的亚健康。
名作简介:《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哈罗德·弗莱的人,他从工作了四十年的啤酒厂退休后,在乡间过着默默无闻的平静生活,没有朋友,没有敌人,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与妻子的隔阂又很深。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这改变了他一成不变的生活轨迹。奎妮身患癌症,写信和他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但是在去邮局邮寄的路上,老人改变了想法,他路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627英里的徒步旅行,历时87天,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与此同时,哈罗德反思了过去的人生,重新认识自己,完成了一段灵魂再成长的拯救心灵之旅。
片断摘录: 一路中,哈罗德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寻找父亲的姑娘、有参加马拉松的年轻人、有带着六个孩子的妈妈、有神父、有醉汉,甚至还遇到了女巫。一路走,一路听着这些陌生人的故事,并不评判任何人。无论这些记忆能在脑海中清晰存在多久,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发现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使他诧异,牵动他内心的温柔。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哈罗德无法再否认其实一路上见过的每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的两难。
他这样坚定地走着,好像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离开椅子,像现在一样,走在路上。
素材延伸:
把“孤独静处”当做给自己的奖赏
作家龍应台在一次演讲时,谈走过中年迷惘后的人生发现。她说:“年轻人固然迷惘,你走到中年的迷惘,更复杂。”她谈到了国学大师钱穆教小学生写作文时的例子。钱穆把学生带到松林间的古墓群里,要每一个学生选一株树坐下来,然后开始孤独地“静”,之后开始写作。龙应台要学生们把“孤独静处当做给自己的奖赏”。她说:“离开青春校园之后,你会踏上一条电扶梯,电扶梯有个名字叫做‘努力。这个电扶梯一直往前,不断向上。在名为‘努力的电扶梯上,你的心不断地累积灰尘,努力和忙碌的灰尘,一层一层在不知不觉中厚厚地盖住你青春时明亮如清水的那颗初心。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
适用主题:思考与觉醒;平凡与独特;反思自我;人生价值……
片断速写: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而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携着我们匆匆向前,五光十色的媒体信息能让我们娱乐至死,我们很少能有时间与自己的灵魂独处对话。而只有那样,才能使自我醒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尽管此后我们依然要进入普通的生活轨道,但适时地反思自我,审视灵魂,会使我们的人生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会给自己的生命注入除了生存以外的一点意义与价值,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价值。这种价值往往只有你在思考与感悟的片刻才能发现,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积累与创造。这些价值足以改变你的整个生命,就像《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在长途跋涉中,反思人生, 认识自己,拥有了全新的灵魂。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