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
2018-10-16张丽钧
张丽钧
这是一个高一女生交给我的作文,题目是《等着我》。
我蜷在床头,像个没活气儿的纸人,机械地摸到手机拨号。刚按下4,手指就像被蜇一般地缩回。我撇掉手机,抱起那个开满红黄花朵的小被,一朵一朵地抚弄那花,仿佛要将它们抚醒。妈妈絮叨过多少遍:“这小被是我平生做的第一件棉活儿呢!缝被子时,我的手被扎破了5次!”妈妈自怜又自得地朝我举起一个摊开的手掌,拨浪鼓般地摇。我撇撇嘴:“还说呢,笨死了!”妈妈是个老师,做被子自然是短板,但为了宝贝女儿,她毅然用惯拿粉笔的手拈起了钢针。犹记我小升初那年,我家搬家,门口堆了一堆旧家什。爸爸唤来收破烂儿的,连卖带送,把小半个家打发出去了。我回身瞥見那床小被,豪气冲天道:“把这个也拿走吧!”妈妈一听,惊得眼珠子都要滚出来了,劈手夺过小被,凶巴巴地对我说:“咋不把你老妈也卖了破烂儿呀!”
后来,我多次忆起这情景。我想,那小被上覆满了一个女人最初萌动的母性呢!还有,应是跟妈妈的身世有关吧。我有个暴戾的姥爷,最大的爱好是往死里揍姥姥。妈妈7岁那年,被揍得半死的姥姥悲愤离家,不知所踪……有一回,妈妈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节目,看得大泪小泪,爸爸也跟着抹泪。我骑坐在妈妈腿上,用腮去拭她的泪,俯在她耳畔问:“妈妈,你是想去寻我亲姥姥吗?”妈妈听罢,大放悲声。
一年前,妈妈被一纸诊断书击垮——胃癌晚期。多少次,我掐青了大腿,希望从噩梦中醒来。然而,噩梦却在日光下愈演愈烈。
弥留之际,妈妈抱着那床小被,将我唤至床前:“宝贝,妈妈一直对你隐瞒了一件事——你不是妈妈亲生的。15年前,妈妈从一个陌生人手里接过了你,你赤身裹了这床小被。15年间,我拼死搂紧这床小被,不让它见天日。别怪我编造扎破手指的谎言诓你,我无非想装得更像你亲妈。但我有时也会冒出一种戳心的念头——去‘等着我节目,朝全国观众抖开这床小被,为我的宝贝寻到亲妈……我就要走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我走后,你打这个电话:4006666892,带着小被去见倪萍阿姨。或许,那丢了小被的女人也一直在苦苦寻找这床小被呢……”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该不该打这个电话。我想,假如我真的去了那个寻亲节目,我最想寻的,怕也是那个忐忑地紧紧搂了这小被15年的女人吧?我会对她说:“妈妈,等着我!来世,咱俩一定做亲母女。不过咱俩得倒过来,你做女儿,我做妈妈……”
我为此文打了满分,又兴奋地找到小作者,告诉她说,这篇小说深深打动了我。女孩闻声泪如雨下:“老师,可惜它不是小说……”
【训练题目】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等着我”含义的理解。
2.请你分别揣摩文章结尾“我”兴奋、被打动和女孩“泪如雨下”的原因。
3.品读下面的句子,按括号内的要求答题。
(1)我蜷在床头,像个没活气儿的纸人,机械地摸到手机拨号。(赏析加点词语)
(2)妈妈一听,惊得眼珠子都要滚出来了,劈手夺过小被,凶巴巴地对我说:“咋不把你老妈也卖了破烂儿呀!”(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本文伏笔与照应手法突出,请试举一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5.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探究《等着我》节目走红的原因。
链接材料:《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该栏目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搭建“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帮助人们找回失散已久的故人。来到《等着我》的人,大多是被苦难摧毁精神或者面容的普通人,更多展现的是变故、失落、流浪、煎熬、不甘和拼争,随着久别重逢、破镜重圆、梦想成真,最后所展现出的幸福和喜悦是在其他节目中无法找寻的。
【参考答案】
1.(1)妈妈在弥留之际的最大愿望是通过《等着我》节目寻找到女孩的亲生母亲;(2)女孩想通过《等着我》节目表达自已对养母的感恩之心。
2.为女孩作文得满分而兴奋,被作文中母亲的美好愿望和女孩的感恩之心打动;作文再次勾起女孩对妈妈逝世的伤痛和无限怀念之情。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孩为是否上《等着我》节目而矛盾的心理。(2)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妈妈对小被子的珍视,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4.伏笔与照应(1):妈妈多次絮叨缝被子时手被扎破的事(伏笔)与弥留之际说出“编造扎破手指的谎言诓你,我无非想装得更像你亲妈”(照应) ;伏笔与照应(2):妈妈看 《等着我》节目(伏笔)与弥留之际道出上《等着我》节目为女儿寻亲妈的愿望(照应)……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密,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的情感主题。
5.示例:《等着我)面向普通人展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唤醒迷失的人性,回归爱与担当的精神与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