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果盘里的“外来果”

2018-10-16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骞郑和榴莲

上一期乐狸狸研究了一下古人菜谱里的“外来菜”,饶有趣味。看着手心里正要吃的水果,乐狸狸又有了探究古代水果的兴趣。都说秋色美,但乐狸狸觉得古丝绸之路的秋天尤美,仿佛能闻到那一路上的瓜果飘香……

葡萄

《史记》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葡萄,古名蒲陶,也写作蒲桃。原产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经古丝绸之路传入吐鲁番,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明确记载,葡萄是从中亚古国“大宛国”引入的。

葡萄还被古人视为送礼“珍果”,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詩称:“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在引进葡萄的同时,酿葡萄酒之法也传了过来。唐朝时葡萄酒已成为迎来送往的普通饮品,诗人王翰曾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石榴

《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了安石国。其时,安石国正值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王宫中的石榴树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也救活了这棵石榴树。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

张骞得石榴种,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首先在当时的帝都长安上林苑种植。据汉上林令虞渊追忆,上林苑其时栽植奇花异卉达三千株,内有“安石榴十株”。因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后又命人将石榴栽植于骊山温泉宫。

从此,由骊山“红宝石”变成的石榴,便开始在长安上林苑和骊山脚下定居繁衍,成为今日的临潼石榴。

西瓜

《本草纲目》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西瓜,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有古书记载,西瓜种是由五代时后晋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后带回中原,但此说法并未成定论。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后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一带传入中原。现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

榴莲

《星搓胜览》记载:“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甚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

榴莲,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后传入中国,具体以何种方式传入中国,典籍里没有明确记载。但有这样一个传说:

明朝大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途中饱经磨难,疲惫不堪,在东南亚一座不知名的小岛上驻扎休整,结果发现了岛上生长的榴莲。船员们摘下一颗硕大的榴莲,拔出佩刀把它切开后,涌出一股奇怪的臭味,因饥饿难耐,一人捏着鼻子尝了尝里面的果肉,发现居然很好吃,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摘榴莲,风卷残云大吃起来。

船队休整三天,准备拔锚起航,船员们都不想走。郑和问道:“大伙为何不出发啊?”船员异口同声:“这座岛上的果子太好吃了,我们吃不够!”郑和说:“既然这种果子能让大家流连忘返,我就给它取名叫流连吧!”从这个时刻起,榴莲第一次有了“流连”这个中文名字,后来则演变成“榴莲”。

故事虽然有些传说色彩,但郑和船队上有一位翻译费信,归国后根据回忆写了一本航海纪实《星搓胜览》,他在“苏门答剌国”条目便提到了一种似是“榴莲”的水果。另一位翻译马欢归国后撰写《瀛涯胜览》,其中也写到了似是“榴莲”的水果。

猜你喜欢

张骞郑和榴莲
张骞探西域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郑和下西洋
西游新记7
臭榴莲,香榴莲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抱榴莲长跑
榴莲“炸弹”
张骞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