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经验构建的有效路径

2018-10-16林琼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9期
关键词:乐谱小学低段节奏

林琼

【摘 要】一、二年级是小学生音乐经验的形成时期,该阶段获得的音乐经验将对他们后续的音乐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教师加以关注。要构建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经验,教师可以运用简单动作,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运用手指节奏指令,帮助学生熟识四分与八分音符;注重融合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建立稳固的四拍乐感;设计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感知不同语境中的节奏要素;引导学生“一脑多用”,提升其分配听觉注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信号,提高其听觉灵敏度;注重歌唱与律动,帮助学生建立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整合乐谱体系,提高学生的读谱和演唱能力。实践证明,以此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构建音乐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经验;节奏;乐谱

一、二年级是小学生音乐经验的形成时期,该阶段获得的音乐经验将对他们未来四五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的音乐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在小学低段全面参与到丰富而有序的音乐学习中,最大可能地激活和唤醒他们在感知、理解及表达音乐方面的潜能。通过实践,笔者得出结论:通过以下几条路径来构建低年级学生音乐经验是行之有效的。

一、运用简单动作,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

建立学生身体对音乐的反应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学习方式,其中身体对音乐单位拍的感知是最核心的部分。学生每一次学习音乐时都要进行感知和表达,从而不断巩固自身对音乐最自然和本能的身体反应,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比如常见的身体动作如踏步、颤膝和拍腿等,就是帮助学生感知单位拍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渗透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持续保持对音乐的感性反应。

踏步的方式适合学生在原地站立或空间移动时来表现,颤膝则是伴随着踏步,在身体相应处的律动表现。二者都是具体的身体表现,能够带动身体其他部分共同参与到单位拍的感知与表现中来。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身体律动的经验之后,即使不做踏步动作,他们的肩膀、膝盖等也会主动地对音乐单位拍做出反应和表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坐姿选择拍腿的动作,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单位拍。相比于拍手,这一方法更加适合低段的学生。这是因为低段的学生对大肌肉的控制力强于对小肌肉的控制力,对他们来说,较大幅度的身体表现更容易控制。因此,单位拍的表现应少做纯粹的拍手律动,而以拍腿为主,拍手辅之,二者共同产生效果。

二、运用手指节奏指令,帮助学生熟识四分与八分音符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是一、二年级音乐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节奏型。该阶段教材呈現的歌曲中,由于音乐表现的需要,会出现二分音符,偶有十六分音符和前后十六分音符,但四分与八分音符节奏型仍然是最主要的节奏框架,值得教师关注。

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看手指的节奏指令,进行四拍节奏型的识读记忆与反应表现。四分音符用食指表示,八分音符用食指和中指表示(如图1),偶尔穿插的十六分音符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表现。课堂上,教师先用身体动作(如颤膝)给出单位拍的速度,之后再有韵律地用手指呈现四拍的节奏型,学生则在四拍之后立即做出记忆反应。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熟练识记四分和八分音符,这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融合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四拍乐感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学习中,所有对节奏型以及音调型的感知和表现均以四拍为单位进行。鉴于此,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四拍乐感。比如在解读文本与设计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四拍的音乐语汇单位,注重融合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四拍的感知与表现。当学生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四拍音乐语感后,可适当穿插二拍长度的音乐语汇,让他们在四拍与二拍的交织中体会音乐语言的丰富性与表现力。如教学歌曲《其多列》时,笔者就让学生以节奏回声的方式整体感受歌曲,课堂上做了如“二拍、四拍、二拍”的不同时长节奏型的回声互动。学生在二拍与四拍节奏型的对比中感受到了由长度不同的音乐语言带来的不同体验,对四拍乐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四、设计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感知不同语境中的节奏要素

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节奏型的教学纳入丰富的音乐语境中,通过听、唱、读、写等节奏练习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当节奏型与不同的音高结合,会产生全然不同的音乐表现。学生置身于如此多元的音乐语境中,不仅能掌握和巩固音乐节奏,还能积累多元的音乐经验和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除了在整体性的音乐中感受节奏,学生还需要具备在音乐语境中剥离和提取节奏的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歌曲,与他们进行节奏互动的小练习,如教师演唱某歌曲或某旋律片段,要求学生对片段中的节奏作出相应反应,从中剥离出节奏,提高其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

五、引导学生“一脑多用”,提升其分配听觉注意的能力

学生中、高年级多声部音乐思维与听觉能力的形成需要其在低段时就对此加以关注和锻炼。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低段学生“一脑多用”,培养其听觉注意的分配能力。“一脑多用”的注意分配,指的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同时完成多项音乐任务。即便是一首简单的歌曲,也可以对此设计“一脑多用”的音乐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的节奏型,同时进行简单的读谱或演唱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注意力进行分配,做到能够兼顾同时进行的多项音乐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音乐经验,不断做新的尝试,逐步提升学生分配听觉注意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信息,提高其听觉灵敏度

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和关注音乐内部的具体信息,而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特定的音乐信号。通过观察学生身体对音乐的反应,可以判断他们是否能用听觉感知某种音乐信息,还能了解他们的听觉灵敏度。因此,教师要从音乐中提取有价值的音乐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设计出既符合音乐特点又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音乐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信息的积极关注, 提高其对听觉反应的灵敏度。

七、注重歌唱与律动,帮助学生建立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学习音乐课程要从最原本的音乐表达入手,以嗓音、歌唱、身体动作、造型和声势等为主要的体验、感知和表达方式。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嗓音,人们从小便与其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教师要认识到一切音乐学习都应从嗓音与身体出发,通过音乐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身与音乐的密切联系。在开展音乐体验式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歌唱”与“律动”紧密结合。如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一音乐作品,聚焦其音调型,并从听、动、唱、读四个方面整体推进,将“律动”和“歌唱”聚焦在对旋律中某个或多个“音调型”的关注上,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各部分协调能力。

八、整合乐谱体系,提高学生的读谱和演唱能力

音乐学习中,最初的读写练习要将节奏与音高分离开来,节奏以五线谱的体系来表现,音高则用字母来表现。之后当学生对节奏体系和音高体系都较为熟悉后,再将两者融合。如教师可以将节奏谱放入三线谱内呈现音的高低,在巩固阶段还可以将字母写在音符的符头上,让学生读写旋律片段。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音高概念之后,可进一步变化乐谱的呈现方式,如将字母谱写在五线节奏谱的下方,而后将字母谱与简谱节奏体系融合,最后再进入简谱的识读阶段,帮助学生准确地读谱和演唱。

良好的音乐素质与能力的形成需要稳固的音乐基础。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全面有序地构建音乐经验对其在中、高年级系统地学习音乐课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教师应遵循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最大可能地激活和唤醒该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为其后续学习音乐课程奠定基础。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小学 310005)

猜你喜欢

乐谱小学低段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乐谱:放飞梦想
轻快漫舞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基因密码乐谱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