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清风雅雨间富在青山绿水上
2018-10-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如何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富民工程有机结合;怎样把发展旅游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绿色引领发展、旅游助力扶贫”主题,2018年5月20日至25日,新华社党校春季干部进修班二支部调研组前往四川省雅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深入雅安雨城区、名山区、石棉县、汉源县、宝兴县、芦山县的14个扶贫点,主要调研了雅安生态富民和旅游精准扶贫等情况,走访了8个贫困村,现场采访了16个贫困户。调研组十位成员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上山下田,采访座谈,最后还在成都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进行了座谈交流,6天行程近1500公里。
一、区位独特、生态良好、浴火重生的雅安
雅安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东麓,东临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离成都115公里,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是链接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关键节点,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系革命老区、地震灾区和水利水电移民重点库区,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下辖6县2区,总人口157万。
雅安自古以来就有“华西雨屏”“西蜀天漏”之称,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天府之肺”和“动植物基因库”。雅安还是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64.78%,居四川省第一,是全国生态气候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据雅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曹刚介绍,雅安现有野生大熊猫340只,圈养大熊猫70余只,被誉为“熊猫家源”。同时,雅安还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是全国最大的藏茶生产基地,被誉为“世界茶源”。
雅安经过“4.20”芦山地震后的三年重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实现浴火重生。雅安市委书记兰开驰在与调研组座谈时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做出的“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雅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灾后恢复重建新路的雅安实践,坚定走“绿而美、绿变金”绿色发展振兴之路,努力实现“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加快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
谈到脱贫攻坚问题,兰开驰书记认为,雅安的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中高山区、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存在“量大、面广、程度深”等特点,平坝、河谷地带“插花式”贫困户占比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雅安市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始终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聚焦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及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两大任务”,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全胜介绍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2011年,雅安农村贫困人口23.6万人,贫困发生率20.16%。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958户94657人、贫困村261个,贫困发生率8.3%。经过三年集中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减贫27002户86220人、退出贫困村15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他表示,全市剩余农村贫困人口0.8万人、贫困村111个,计划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二、专注绿色优势转化,生态富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雅安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发展特色生态绿色产业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据雅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一心介绍,雅安始终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专注优势转化,努力走出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调研组在雅安的第一站来到了雨城区多營镇的中国藏茶村,雨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燕接受采访时说,这里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驿站”“318国道最美第一镇”。藏茶村已经吸聚了周围20余万群众融入藏茶产业链,带动全区茶农人均增收2000余元。
在雅安的最后一天,调研组参观了名山区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雅安市名山区副区长蒲丹惠介绍,这里的茶园面积35.2万亩,人均1.47亩,有90%以上的农户种茶,约75%的人口从事茶产业。2017年蒙顶山茶园茶叶总产量已经达到了4.92万吨,总产值58亿元。当地的茶农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茶叶带动全区农民人均收入为4050元,2017年茶叶带动全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到了8219元。
(二)农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增收
地处山区的农业大县汉源县,依托特色的花果资源,以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发展思路,建成了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十大特色产业基地。调研组来到清溪镇,这里是著名的“汉源贡椒”主产地。在清溪镇同心村脱贫农户王军家中,汉源县副县长谢纍介绍,同心村位于泥巴山下2300至2500米之间的高海拔地区,是汉源63个贫困村之一。治理了泥石沟后,建了新村,同心村发展生态种植甜樱桃和花椒等产业,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2016年同心村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
农户王军的爱人巨福连说她家里两亩多地,种了一二百棵的花椒树,加上种樱桃,年收入有7万多元。
(三)“花海果乡”乡村振兴战略的汉源实践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汉源县委书记杨兴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让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现在的汉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双溪乡申沟村,是汉源县“百里果蔬走廊”的一部分。调研组来到“申沟桃源”参观时,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挂满果实的万亩桃园,着实让调研人员感到震撼。宁波水果商人缪成兵和其妻子刘万霞介绍说,每年这个季节,他们大都在往浙江贩运辽宁樱桃和山东樱桃,那里樱桃的甜度一般为15—20。这次回眉山老家探亲,顺便来雅安看看,一测樱桃的甜度,达到了22—27。缪成兵说:“雅安樱桃更适合浙江人的口味!”
目前,雅安依托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等“五雅”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生态茶产业带、果药产业带和果蔬产业带,串起了全市483.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覆盖全市8个县(区)78个乡镇,辐射带动全市90%以上的农村和农民发展产业。
三、绿水青山、农旅融合,助百姓脱贫致富
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全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雅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被学术界称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以牛背山、达瓦更扎、夹金山、二郎山、龙苍沟、喇叭河、大渡河、青衣江等为代表的壮美山水,形成了雅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多元文化在雅安相互交融,‘三雅文化独特浪漫,文化特色鲜明。” 雅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曹刚介绍说。
(一)乡村生态旅游壮扶贫之树
自2015年旅游专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雅安加速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化,以旅游大发展助力全市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以生态为本底,以旅游为主体,打造新型农旅,发展新型乡村游,围绕生态建设,着力打造森林养生、避暑养生、阳光养生、温泉养生等康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综合体,让贫困群众在产业融合链上增收致富,让贫困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目前雅安市已建成8个康养基地,成功创建了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1个,乡村民宿达标户56家,助推48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
(二)打开孟获城,世上无穷人
5月21日调研组来到了雅安市的“南大门”,位于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最南端的孟获村。据栗子坪乡党委书记辜慧春介绍,孟获村是全县少有的纯彝族村寨,原来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彝族同胞基本靠种植土豆等农作物生活,是全县26个省定贫困村中最贫困的中高山村。近年来,结合震后重建,雅西高速在孟获村附近增开路口,交通变得非常便利。除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底蕴外,孟获村还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附近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走进孟获村中心,调研组看到了一排排统一风貌、凸显彝家民俗风情的别墅。原来,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孟获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全村共有127户需要重建,其中125户选择了搬入这里的孟获新村聚居点。同时,川投集团看中孟获村的旅游资源,加大了投资,把房屋从村民手中租回,按民族风味打造,一年付给村民2万多元租金,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问题。除此之外,旅游景区孟获城还给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很多彝族青年再也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
老村长鲁文华说:“国家的扶贫政策起到了很大作用,感谢政府的关心支持。现在高速路(雅西)修通了,游客来了,农民的土特产有了销路,加上(四川)能投公司在这里发展旅游,孟获村的生活越来越好。”
驻村第一书记、雅安市政协的王毅同志介绍说,孟获村不仅是孟获城景区的后勤接待中心,还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攀西阳光旅游的重要节点。生态旅游就是增收致富的新产业,村民们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打开孟获城,世上无穷人”。灾区变景区、农舍变别墅、村民变老板……结合震后重建,交通先行,农旅结合,孟获村的彝族同胞如同打开了一座新的孟获城,开发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传统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的宝藏,开启一条脱贫新路。
(三)半山腰上重生的“彩虹”乡村
调研组在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新村调研时了解到,地震前雪山村地处高山,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雪山新村支部书记李德安介绍说,“4.20”地震造成全村房屋严重受损,震前,雪山村不少村民居住在老旧的土坯房,村里没有像样的水泥路,村子环境欠佳。震后,雪山村的重建规划,面向全球发布了以“震后重建·彩虹乡村,熊猫老家——四川雅安雪山村村落复兴”为主题的设计竞赛。来自山东建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建筑专业志愿者,實地深入雪山村担当驻场设计。宝兴县旅游局局长姜妮告诉记者,现在新村以乡村度假旅游风貌为主。“田姐家客栈”的老板娘、雪山新村的村民田玉霞告诉记者,当初她在村干部的建议下,采用了独立设计师周玉禅的作品,利用灾后重建基金和个人贷款投资建的这个客栈,现在每年能带来十多万元收入。
雅安市旅发委副主任孟水明介绍说,雪山村逐步形成“以可持续民宿旅游为主,以生态农业和生态观光为辅”的发展模式。
四、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雅安的探索实践
在调研采访过程中,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灾后重建”。5月23日下午,调研组在芦山县县长周建华陪同下参观“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后,来到了重建的龙门古镇,古镇位于“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位置。芦山县龙门镇党委书记陈钢接受采访时说,重建的古镇是2015年12月底完工,占地1.5平方公里,共安置农户600户,建筑风格融合川西传统民居风情。目前,龙门古镇采取“公司+合作社+信用社+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发展古镇旅游,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古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调研组成员一致认为,雅安走出了一条灾区重建与脱贫攻坚互融互促的新路,使雅安乡村振兴有了飞跃式发展。
五、关于雅安绿色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公路就是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
在雅安4天的调研,生态富民和农旅扶贫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亲眼可见,调研组深感得益于道路通畅。路通到哪里,哪里的绿水青山就容易“变现”成金山银山。城里的自驾游车流进山要靠公路,山里的水果特产进城也要靠公路。调研中一些基层的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都急切地呼吁“高速公路能不能在我们这里开个出口!”
最怕就是“进不去,出不来”。宝兴县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县政府下乡办事的车,车顶都安了钢板,进山的路上经常有碎石滚落。
芦山强烈地震时,雅安境内的高速公路只有40公里。现在已经有了一条半高速,300多公里。关注雅安的路,是因为这里至今没通高铁,更没有机场。
蜀道不仅难,还很脆弱。去汉源调研的途中,有一半高速因修路被封。据当地人介绍,因为修路,今年来汉源的游客比去年少了一半。
(二)农业兴,旅游活,产业才是压秤的砣
雅安生态优势显著,但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缺少大型企业和成熟的产业带动,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产业扶贫无法获得有力支撑。
汉源素有“花海果乡”“花椒之乡”之称,由于没有大型企业确保农产品顺利销售,很多优质农产品做不到丰产丰收。
名山区的蒙顶山茶园每年产量4.92万吨,每年市场上绿茶鲜叶有60%都是这里出产的,西湖龙井、碧螺春、峨眉毛峰的茶商都是从蒙顶山采购鲜叶。名山区副区长蒲丹惠介绍说:“就是因为我们蒙顶山茶葉现在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还不够高,只能给其他地方的名茶提供鲜叶,名山的茶农只能赚些辛苦钱。”
(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
在雅安的调研中,调研组感到,对于雅安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保护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雅安宝兴县调研时了解到,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在前期划时,公园界线未落地、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对荥经、宝兴、天全县的国省重点建设项目、循环产业发展、原住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宝兴县副县长杨斌告诉记者,宝兴县有92.8%的面积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其中有82%面积在核心区内,科普区面积有30平方公里。目前国家公园规划期间所有地方的项目“不见不建不批”,没有给地方发展预留空间。若处置不当,易引发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
据此,调研组建议,雅安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还要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积极采取较好的对策。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和企业结构调整,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积极研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还收集到了地方同志对现阶段扶贫攻坚的一些工作建议,主要包括:
一是在扶贫各项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各部门涉及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统筹;二是建议对扶贫工作的任务标准、考核标准进行统筹安排,避免政出多门、多重标准、搭车考核的情况,特别是有些教育卫生的考核标准,已经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给地方上扶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三是各省贫困的情况千差万别,要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建议建立容错机制,包容创新,从制度上进行明确和关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执笔人:瞭望周刊社 赵悦。调研组成员:昝红霞、李鹏翔、刘育青、南辰、王咏涛、张梦、黄冠、魏泽红、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