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2018-10-16崔英
崔英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智者在对话。读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像一边踏进了苏霍姆林斯基充满爱与智慧的芳草地,一边在聆听一场对教育的真情告白和真切思考。两位老师不论是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洞见还是对教育的付出,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读着闫老师的书,觉得很亲近,很畅快,时而拨动心弦,时而醍醐灌顶,时而心悦诚服,时而如觅知音。
闫老师的文章处处彰显着对教育规律的思考、对孩子的真爱。读后感受很多,收获很多,觸动心灵的文字和思想很多。
书中《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一文写道:“课堂不是一座禁锢与控制学生的华丽建筑,它应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星球,有着适合任何一种花朵开放的土壤,而教师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具备这种潜质的人。”这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高效课堂的教育潮流,而忽略了“人”的需要。
她的“教育就是提高免疫力”的观点,我深深认同。时下,我们面对很多功利化的教育观点,当孩子成绩不好时,会有家长质疑教育,教育者也会动摇教育的信念。究竟教育的价值何在?闫老师的观点很有说服力。教育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让她开出美的花朵,从而去抵御不好的影响,让孩子能够看到和享受到人生中美好的一面,即使在不好的境遇中,他也有辨别的能力,有心灵防御的力量。
书中《师生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一文让我很有感触。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倡导良好的师生关系。身边的同事有的就对学生很宽容,处得像朋友,但似乎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我曾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一位老师,每次上课都和大家聊天,聊生活,下课了,课没讲完,可每次大家又都很开心。毕业后发现,这位老师的课并没留下太多记忆。正如闫老师在文中写道:“假若教师本身怀着空虚的心灵,他就不能以自身丰富的精神力量感染学生,他对学生的爱就建立在一种最原始的保姆式的感情基础上。学生跟他在一起,并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钦佩。”这句话提醒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有情感和行动,还要有智慧。
我们现在常常把阅读挂在嘴上,可事实是,平日里总有各种忙碌的理由把阅读排在后面。我自己也是,常常是买了书,或是下了决心要读书,却又计划落空。闫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她如何挤时间阅读,又如何通过阅读收获成长,身边的老师如何通过阅读突破自我。这不仅唤起了我对阅读的信心,也让我找到了个人成长的方向。伴随着教龄的增长,我时常会感到内心活力的减少,目标感缺失,读着闫老师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生机。广泛而不间断地阅读会让自己的生命常新,思想常新,青春常在。
读着闫老师的书,我从心底生发出幸福。读着她的文字,感受她人格的高尚和纯真,我想,我会努力向着明亮那方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