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2018-10-16郑杰川
郑杰川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下半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时,我国精准脱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我国精准脱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怎样深入推进我国的精准脱贫工作?日前,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
李小云说,下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是从经济结构这个角度来防范目前存在的风险。那么,这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通过这个产业开发来扶贫。那么,从产业开发来扶贫,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产业的一个以农业为主、多元化程度不高,在农业内部也都是以种植业为主,这样的话,很多地方出现了产品卖不出去,出现大蒜滞销、水果滞销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在精准扶贫的产业开发过程里没有很好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想。所以,下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精准扶贫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他指出,这个精准扶贫,现在看,它的重点是在深度性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深度性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重点,深度性贫困的难点也恰恰在于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条件都比较恶劣,本身就缺乏能够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加上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那么,从社会公共服务的角度来讲,这些地区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大。第三点,深度性贫困地区大多数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他们与现代产业开发的基本伦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差距比较大。所以这三个难点,实际上是精准扶贫从深度性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来讲的三个难点。
李小云强调,归结到一点来讲,深度性贫困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性的变量,就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务服务落后;二是内生性的变量,就是这些群体本身社会文化的约束。所以,未来最重要的精准扶贫,特别是深度性贫困地区扶贫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消除外部因素的同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培育深度性贫困群体的内生性的动力。
李小云最后说,从内生动力这个角度来讲,还不能够简单地去讲他们是等靠要、懒惰,这是一种歧视性的看法,是从我们富裕群體的角度来看的。事实上,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们也是非常艰苦奋斗、非常积极的。所以,核心的问题是说,在深度性贫困地区,应该把防止贫困发生作为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说,我们通过学前教育,补学前教育这个短板,补教育质量不高这个短板。那么,通过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各方面的投入,能够阻止贫困的发生,这样就为进入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