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化(下)

2018-10-16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竹管箜篌琵琶

今天“夫子学堂”热闹非凡,茶小妹拉着茶老载歌载舞,还不忘把自己的那帮小姐妹也拉上,她们一会儿来一个“反手弹琵琶”,一会儿又来一个“飞天”,一会又再加“胡旋”或“胡腾”,把敦煌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呵呵,大家可都是受鲁小班的影响,最近他最迷“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文化”,到哪都不忘跟大家讲述一番,这不,他往讲台上一站,扯着嚷门大叫:“大家肃静,上期的敦煌文化我相信大家都没看过瘾,现在我要接着给大家介绍更多有趣的敦煌知识啦,精彩不容错过哦!”

敦煌莫高窟中与音乐题材相关的洞窟多达240个,那些飞天或菩萨手中有很多似曾相识却叫不上名的精美乐器。这些音乐壁画不仅是乐人们在当时的真实写照,也是解开我国古代音乐史之谜的一把钥匙。

琵 琶

琵琶仅在莫高窟中所绘制的数量就多达700余件。飞天、药叉、菩萨等各类乐伎横抱琵琶演奏的画面散落在洞窟的各个角落。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

五 弦

五弦又称五弦直项琵琶,起源于印度,经由丝绸之路的天山北麓传入中国。曾一度盛行于唐代,入宋以后逐渐走向消亡。遗憾的是这件乐器在我国并没有得到传承。现今世上唯一一件唐代五弦直项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留存在日本正仓院。

阮 咸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猎骄靡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相传西晋有一个叫阮咸的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阮咸”。在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它的造型。

箜 篌

箜篌(kōnɡ hóu)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盛唐时期,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之后被宋代的月琴所取代。而它曾经辉煌的历史也只能被定格在一幅幅敦煌壁画之中。

飞天抱着的并非是一块搓衣板哦,那是琴。“琴”在古代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是相当悠久。琴最早见于《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都反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可见,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古筝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这件乐器在敦煌仅此一例。图中,乐伎双手持埙(xūn),音孔数量不详。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海螺(法螺)

这件吹奏类乐器比较不好认,别以为菩萨在啃桃子或地瓜,那是海螺,也称法螺,或贝,用同名软体动物“法螺”的贝壳制成,源于印度。在《妙法莲华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可见它有着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双重身份”。

腰鼓和羯鼓

随着西域诸国集聚大唐,我国对外来乐器的使用在此时达到了历史高峰,尤其是印度传来的打击乐器。而这些腰鼓、羯鼓、答腊鼓等也都在莫高窟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迹。在下面这幅经变乐队图中,前两位乐伎正在演奏腰鼓。第三位乐伎演奏的则为羯鼓。

唐朝时,很多人喜爱且擅长羯鼓,唐玄宗便是其中之一。他常说:“羯鼓是八音的领袖,其他乐器不可与之相比。”并作鼓曲《秋风高》,每当秋高气爽,即奏此曲。

当时的宰相宋璟深爱声乐,尤其擅长敲击羯鼓,他对玄宗说:“击鼓时,如果能够做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是说击鼓时头稳定不动,而下手急促,就像急雨一样。音乐家李龟年也善击羯鼓,一次,唐玄宗问他打断了多少根鼓杖,李龟年说:“臣已打折了五十支鼓杖。”唐玄宗说:“你不算特殊,我已经打折了三立柜了。”

左图中位于第一排的两位乐伎,左侧吹奏的是笙(shēnɡ)。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

筚 篥

第一排右侧吹奏的是筚篥(bì lì)。它是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的,名称也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最初的筚篥是由羊角或牛角制作而成,传入中原后,才改用竹制,体身也由弯变直。

竖笛和横笛

第二排,左、右两侧乐伎分别吹奏竖笛和横笛。

横笛相传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通常与横笛相对出现的还有竖笛。

除此之外,这张壁画里面还有角,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乐器。时常出现在两军交战的影像中,主要用于号召军队,振奋士气。由于音色过于粗犷,单一,因此,并不适用于乐队中。

排 箫

第三排左侧乐伎吹奏的则是排箫。它是一种竹制编管類乐器。在敦煌壁画中,形制纷繁多样。

相传大约在7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些原始的中国人经过竹林时发现了一根被风吹断的半截竹子,在风中摇曳,同时发出美妙声音。其中一个人砍了一根竹管,把它握在手中,另一只手捂住竹管的底部,然后吹这支竹管,竟然发出了美妙的乐音。这时其他的人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砍了长短不同、粗细不等的竹管,做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不同的音管,这就是最早的“单管排箫”。

猜你喜欢

竹管箜篌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箜篌城
果园管理一诀窍:小小竹管治根病全
以管窥天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为了一个学生 学校新开了一个专业
“琵琶”和“枇杷”
浅井变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