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那一束光

2018-10-16马戎戎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电影票房话剧文化

马戎戎

1978年,是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起点。

1978年9月22日,话剧《于无声处》在上海首演,燃爆沪上,与1978年8月卢新华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小说《伤痕》前后呼應,揭露“文革”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

1978—1979年,文艺界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大辩论。从此,文艺终于摆脱了“阶级斗争工具”的属性,艺术家终于可以回归艺术创作规律本身,人性可以成为文艺作品关注和表现的重心。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整个上世纪80年代,“反思”与“人性启蒙”是中国文艺最重要的主题。

1983年11月,电影《一个和八个》在北影放映室放映,中国电影开始从视听语言进行改革,开始了数十年的现代化进程;

198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并逐渐取代了电影,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最主流的娱乐形式。

崔健穿着绿军装登上北京工人体育馆,1986年吼出《一无所有》。之后,中国本土摇滚音乐逐步崛起, 集中表现出挣脱现实束缚、弘扬个性与积极把握自我的主题。

90年代初期,经历了80年代视听语言的革新、“艺术探索片”的积累后,第五代导演横扫几大国际电影节,摘金夺银,为中国电影创下了至今难以重现的辉煌。然而,随着1994年中国国门的进一步打开,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舶来的文化产品与港台流行音乐开始成为青年们的主要精神食粮,在价值认同与社会认知上,青年们开始主动向欧美和港台文化靠拢。也是在这一时期,伴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逐步成为主流。冯小刚的喜剧获得了极大的票房成功。而第五代导演和国产电影,则在市民消费主义与好莱坞的夹击下,陷入低谷。

1999年,孟京辉推出了他的先锋喜剧作品《恋爱的犀牛》。去剧本化和去舞台化的表演方式,使中国人在传统 “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之外终于可以接触到另外一种不同的表演样式。从这部戏开始,萌芽于80年代的中国先锋戏剧开始广为人知,广为人看,话剧演出消费开始列入工薪族的开支,成为都市青年的一种时尚,北京人艺不再“一枝独秀”。

之后,千禧年欣然到来。

1991年,中国的时装模特卢娜莎

2004年,被称为选秀元年,李宇春横空出世, 成为中国第一个全民票选出的“全民偶像”,并在当年登上《时代周刊》 (亚洲版) 封面。她独特的个人气质,正好符合了那一时期人们厌弃“标准”,转而推崇“个性”的时代价值追求。

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在2002年推出了古装武侠电影《英雄》,正式开启了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之后的15年,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30%的速度,开始了人类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高增长。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市场首超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票房市场。

40年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已经逐渐与世界主流接轨;尊重个体价值、尊重个体差异,自由、开放、包容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念。回顾历史,我们要感念1978年的那一束人性解放的光芒。如果没有那束光芒,中国人至今还会被排斥在世界主流价值体系之外,以他人眼中的“奇观”存在。

2018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排《于无声处》。年逾古稀的剧作者宗福先,在媒体上撰文:“看着台上年轻的演员来来去去,仿佛又回到了1978年的工人文化宫。这是1978年的回声吗?——回声不是尾声。”

猜你喜欢

电影票房话剧文化
话剧《坦先生》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年新气象,元旦来带头 2021年1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20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意料之中,整体表现平淡 2020年9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暑期档继续“遇冷”2019年7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话剧《二月》海报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