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局气”,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发出邀请

2018-10-16刘向王腾飞

东西南北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载人空间站航天

刘向 王腾飞

中国就是以这样一种“局气”的态度真心实意去促进人类的发展。在许多西方国家什袭而藏的科技领域,中国都是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去力促国际合作。

当地时间5月28日晚,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在维也纳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

中国计划2020年前后发射本国空间站核心舱,到2022年建成名副其实的空间站。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外空技术,挖掘航天潜力。”

欲打造太空絲绸之路

“中国把自己定位为外空开发国际合作的先锋”,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就中国有关本国空间站的倡议做出此番评论。他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航天大国邀请联合国所有国家开展航天合作。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说:“直接邀请联合国所有国家合作,还是首次。无论是苏联还是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虽然都提出过类似建议,但它们都有一些限制以及政治或经济特点。而如此公开,不附加任何前提条件,这的确是第一次。”

按这位俄罗斯专家的意见,中国倡议包含技术和政治两方面。它表明,中国可以向世界奉献,并且也想这样做。

他说:“首先,这说明了中国技术的发展水平。它不仅要建成自己的轨道站,而且还要提供一定的技术质量保证。若对使用安全以及载人飞行安全没有把握,邀请其他国家派遣自己的宇航员,就不合乎逻辑了。而政治因素当然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像宇宙开发这样领域的任何国际合作,当然都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中国在努力证实自己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今天有8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卫星,10个国家可以发射。可能最先对中方建议感兴趣的,是那些还没太涉足航天领域的国家。”这位俄罗斯专家说,阿拉伯国家有可能是最先对中国倡议感兴趣的国家。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现在发展较快的国家,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这位俄罗斯专家指出,新倡议是朝开放迈出的一步。

航天技术研究所专家伊万·莫伊谢耶夫也指出:“这是一个措辞讲究而又非常悦耳的政治倡议。这是中国朝航天强国迈出的又一步。”他说:“邀请合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梦。空间站正在建,中国正成功地开发太空。邀请合作,让中国显得很光彩。”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2024年后中国轨道站有可能成为国际太空合作的唯一平台。

焦维新说:“开放是中国的一贯立场。这次在维也纳举办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更表明中国在空间站建设以及利用方面是敞开胸怀的,充分践行了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2024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就要退役了,届时在太空运行的就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因此,中国致力于更好地利用空间站、更好地让空间站为人类福祉和利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载人航天一贯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签订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在未来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项目的申请及实施程序上,有意向者需要向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提交申请,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进行项目初选,通过初选方提交实施方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对实施方案进行终选。

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面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科学的公共、私营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所、大学、私人企业等,都可以申请。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专家介绍,未来,中国空间站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空间地球科学和应用、空间应用新技术等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上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计划于2020年前后发射,全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设计寿命10年,运行轨道高度340公里至450公里,可容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轮换期间可容纳6名航天员。

空间站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由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对称构型。核心舱用于统一控制和管理空间站组合体,提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场所。实验舱用于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和空间技术实验。空间站预留新舱段接口可拓展舱位,并支持外挂大型实验。

另外,在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此外,还将研制发射2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为天文和物理科学前沿提供观测数据。

心酸过往是砥砺前进的动力

当中国的空间站以开放的态度向全世界发出邀请的这一刻,你是否还记得那段中国航天“抱大腿”,曾努力想要与美俄等航天大国在载人航天项目上寻求合作的心酸往事。

彼时,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欧洲太空局、加拿大、日本、巴西等6个太空机构共16个国家、地区、机构参与研制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载人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已闪耀太空,成为人类探索太空国际合作的典范。

而中国也曾对国际空间站心向往之。早在国际空间站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就有意作为项目启动方与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展开国际合作,却被美国以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为由,拒绝中国加入。

而在2000年底,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曾表示,中国将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增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争取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但这一次中国依旧被美方再次拒绝。

中国以和平的姿态想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件事本无可厚非,也曾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早在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世界上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巴兹·奥尔德林就曾呼吁,美国宇航局应考虑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对中国报以欢迎的态度。俄罗斯的航天专家当时也表示,有意邀请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主导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允许中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之中。

事实上,出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美国对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抱有戒心。为了防止“莫须有”的航天技术的扩散,保持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绝对优势,美国一直坚决抵制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

而这还仅仅是美国在航天领域全方面封杀中国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遏制。这种封锁和遏制几乎就是无差别的。

但无论怎样的技术封锁和遏制,也阻挡不了中国人前进的脚步。

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的重要一步。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中国长征七号遥一火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飞行任务先后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面胜利,迈入“空间站时代”。

正是“得益”西方的封锁和遏制,中国的航天事业依靠自己的力量艰难发展,通过一代一代航天人的奉献与牺牲,在夹缝中为中国拼出了一个航天大国的地位!

今天,中国有了可以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的12型运载火箭;有了以墨子、悟空为代表的在轨卫星超过200颗,总量世界第二;还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实验室,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打造出的探月工程……

中国的开放姿态

有一天,当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有机会走到世界科技前列,成为一种别人的现实需求时,我们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那些曾经想要“扼杀”我们的对手呢?今天,中国以这种空间站合作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在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上,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史忠俊大使向世界阐明了中国开放、和平、共赢的外空国际合作理念,欢迎各方参与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携手翱翔太空,谋求共同利益。

史大使表示,1967年外空条约庄严宣告,外空探索和利用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并应为全人类谋福利。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希望各国通过在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增进互信,打造真诚合作、互利互惠的典范,让外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而不是竞争对抗的新战场。

早在2016年,联合国就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中国和联合国邀请各方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三种模式的合作:一是利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载荷在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二是利用中方提供的实验载荷在空间站舱内开展实验。三是利用自行研制的舱外载荷在空间站舱外开展实验。下一步,中国和联合国将对收到的合作申请进行联合审核评估,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后由相关各方组织实施。

这样一种开放不设防的态度也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在按原计划于2024年退役之后,目前已没有空间站计划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可以按照规则向中方提起申请,在中國的空间站内开展空间实验。中国这一波“以德报怨”的操作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演示了什么才叫做开放坦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这种在科技领域的开放态度却又是中国心怀世界的“冰山一角”。另一个在扼杀中成长,最终发展壮大却又“反哺”世界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现如今,中国已领先于欧洲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世界上第三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以毫不吝啬的态度分享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开始将“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覆盖了巴基斯坦、沙特、缅甸、埃及、印尼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在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中,在赤道面静止轨道上布有5颗高轨地球同步卫星,使得“北斗”系统在东南亚这样的低纬度地区抗遮挡能力强,比其他系统信号更好。

中国就是以这样一种“局气”的态度真心实意去促进人类的发展。在许多西方国家什袭而藏的科技领域,中国都是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去力促国际合作。

就是因为自己曾经落后、弱小、无力,被冷眼以待过,所以才更加明白国之大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构建世界秩序,去促进人类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件事上,也许曾有国家以利人之名,行利己之实,但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

(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北京科技报》、新华网、凤凰智库)

猜你喜欢

载人空间站航天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自制空间站模型
逐梦航天日
2024年将出现首家商业空间站
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载入空间站之太空迷宫
在国际空间站上吃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