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不完秾丽秋色 诉不尽清秋情怀

2018-10-16柳眉

高中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悲秋萧瑟白露

柳眉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仿佛永远是一个悲伤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人不停地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夜凉露白 情之萧瑟

入秋的第一个节气是白露,白露之“白”即指颜色的“白”,用颜色的形容词来界定节气,只此一个。这使得白露具有了区别其他节气的色彩特征。

对于露珠之美,唐代诗人韦应物一首五言绝句《咏露珠》,将其敏锐地捕捉到的露珠之美,非常形象生动地记了下来:“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在二十四节气中,可以说白露二字最具诗意。这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赋予了诗人多少灵感。曹操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陶渊明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任翻说:“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最有名的当属《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生长在河边湿地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薄薄轻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在这沁凉幽缈的秋日清晨,思见心切、望穿秋水的歌者,正远眺着芦苇那头、大河对岸的“伊人”。芦苇轻摇,秋水长天,这样的时节,是该有一番思念。

在这在露珠皎洁、秋风渐萧的白露时节,万物都随之由荣而衰。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观此变化,伤悲之情油然而生,并流于笔端。“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蟋蟀吟深榭,寒蝉向夕号”,就连气势恢弘的《楚辞》,也有这样的诗句:“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无论是“藜杖侵寒露”“气冷疑秋晚”的自然变化,还是“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的情感冲击,或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思念情怀,都会让人品味出冷落清秋的意味。诗人们感受到清冷的晨露初霜,也留下不少动人诗篇。唐诗中写秋最为有名的当数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身处边地,月夜只闻戍鼓雁声,只见路断行人,耳目所及皆是一派冷落寂寥的悲凉景象。白露之夜,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抬头望月,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更加强烈起来。弟兄几个离散东西,天各一方,想到几个弟弟正在战乱之地,颠沛失所,平常寄信问讯尚且经常收不到,况且现在兵荒马乱之时,更是不可指望,于是怀念忧虑之情越发深重了。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这首诗写出作者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词彩华茂,凄清哀怨,沉郁顿挫,意境深宏。以巫山巫峡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

秋意铺陈 诗情阔远

“一场秋雨一场凉”, 渐浓的秋意让绚烂了一个夏季的花朵尽情凋零,让蓬勃浓重的绿意变得斑斓,让“春风吹又生”的一茬茬百草在秋风寒露中摇曳变黄。雁南飞,雀鸟遁,菊初黄,漫山遍野的树开始由绿变黄、浅黄、深黄,最后变成淡红、深红。一年当中,山川大地上色彩最为绚丽的景色如期而至,枫树飘红栌叶飞黄菊花散金,展示着丰富而动人的色彩,犹如古典丽人盛妆登场,款款而行,灵气流转,芳香四逸。把时令点缀得妩媚动人,光阴也因此变得缱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一年当中最绚烂的时节,诗人们尽情感受着这天地间漫漫铺陈的盛大美景。

杜甫之后历代悲秋者不在少数,而悲秋之作,更是汗牛充栋,把个天高云淡、风凉气爽的大好季节,写得凄惨悲切。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伤感,万物兴歇皆自然。唐代诗人刘禹锡,写过不少沉郁悲怆的怀古诗,但他写的《秋词》,却一反以往悲秋的格调。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诗人以阔大的胸襟非凡地融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这是多么雄浑壮美的景象,为后人留下了秋天高唱豪迈之歌。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綠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构成了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芳草,自从《楚辞》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芳草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游子情难自禁。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之伤,另一方面又使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让人们看到,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猜你喜欢

悲秋萧瑟白露
麻雀在树梢演奏萧瑟组诗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创享空间
白露月夜吟
白露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白露米酒
搞笑,才是感恩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