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数里乾坤”
——2017年农机化统计分析系列之一
2018-10-16郑纪超
郑纪超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农机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农机化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重大课题,主动入位,积极作为,统筹谋划,务实创新,认真作好新时代新答卷,全面加速推动我省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到2017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01亿千瓦,比上年增长3.7%,农机总值发展到797亿元,增长7.9%;拖拉机发展到248万台,增长0.6%;联合收获机发展到30.5万台,增长4.9%。完成机械化耕整地、播种、灌溉、植保和收获作业3.3万千公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机化经营为农民机手人均创收8284元,创利2933元,分别比上年提高1.6%和1.8%。总体而言,2017年我省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主要成效和特点是:
一是农机装备改良优化,持续增添新动力。我省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对农机化“两全两高”发展保障支撑能力进一步巩固加强。
动力机械“大增小减”。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60多万台,增长5.6%,而小型拖拉机降至187万台,减少了0.9%。50马力以上、20-50马力、20马力以下拖拉机占比分别为 10.8%、13.6%、75.6%(如图 1),分别提高0.8、0.4、-1.2个百分点,动力越大增速越快、动力越小增速越小甚至负增长。拖拉机台均动力从15.4千瓦增至16千瓦,联合收获机台均动力从44.9千瓦增至47.3千瓦,分别提高4.2%和5.0%,动力大型化趋势明显。
图1 2017年山东省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比重变化图
联合收获机更加复合高效。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达到21.7万台,比上年增长8.4%,占比从68.8%增至71.1%,提高了2.3个百分点,自走机型加速替代背负机型;共补贴稻麦联合收获机0.79万台,全喂入式机型占98.8%,其中喂入量超过7kg/s的达0.6万台,当年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0.98万台,其中99.9%为摘穗剥皮功能复合机型,高效、复合、多功能机具渐成主流发展方向。
专项特色作业机具日益完备。耕整机发展到40.4万台,大幅增长20.6%,新增耕整地机械6.9万台,其中微耕机占比高达89.9%;深松机发展到3.9万台,增长7.6%;免耕播种机、水稻插秧机分别增长3.81%、17.6%;马铃薯、花生、蔬菜、青饲料收获机分别增长22.2%、20.5%、18.8%、11%;秸秆粉碎还田机发展到12.5万台,增长8.5%。
高科技和新兴业态机具爆发增长。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从357架发展到1247架,在一年内即实现爆发式增长249%;谷物烘干机发展至2466台,继续保持48%的高速增长率;受粮改饲推动,秸秆捡拾打捆机发展到3164台,增长51.7%。
二是机械作业提质增效,持续扩展新空间。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改善,农机化发展新空间不断扩展。
耕种收环节补短板效果明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发展到83.3%,其中相对薄弱的总机收率达到73.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9%,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5%、94.6%,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相对薄弱的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5%,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中最薄弱的种植环节机械化率达到65%,提高了7.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提高了5.7个百分点,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粮食作物差距逐步缩小,其中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相对薄弱的机播、机收环节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4.9%、73.5%,比上年分别提高5.6和8.8个百分点;花生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9%,相对薄弱的花生机收率达到75.9%,提高3.8个百分点。
种植业全程机械化延伸拉长。在耕种收环节之外,种植业机械化不断向产前产后生产环节拉长延伸,全程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种子加工、育秧育苗、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各环节机械化均有发展,全年机械脱出农产品8058.5万吨,机械清选3097.9万吨,机械保质3462.2万吨,机械作业量占实际作业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3.5%、23.9%、26.4%,均比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
林牧渔、设施和初加工等行业全面机械化拓展加宽。林果、畜牧、渔业(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2.1%、39%、36.5%、31%、35%,分别提高了约 1.5、0.8、0.8、0.4、0.8个百分点,大农业全面机械化进一步推进(如图 2)。
图2 山东省农村各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对比
三是经营主体成长壮大,持续创造新价值。我省农机化经营服务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生产保障、经营创收和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组织化程度持续加深。全省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发展到2.1万家,增长了4.9%,其中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增长7.8%,远快于平均水平,但农机散户数量降至441.7万户,减少了0.8%,已连续五年呈现服务组织持续增长、散户持续减少的趋势。
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无论服务组织还是农机散户都呈现规模化经营发展趋势,拥有农机原值20万以下、20万(含)至50万、50万以上的作业服务组织数量分别增长-3.1%、7.8%、16.3%,拥有农机原值少于20万的农机散户减少8.04万户,农机化经营主体规模与增长速度呈现正相关。
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更加专业高效,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实施机械化作业6768.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3%,占全部机械化作业面积的20.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更多的作业量;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均从业人数达到17.8人,比上年增加了0.75人,而其他作业服务组织平均从业人数仅为4人且比上年减少0.4人,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集约了更多的劳动力。
经济效益持续增加。我省农机化经营服务主体强筋壮骨、成长壮大,为农机化经营创造了新价值,全年实现农机化经营总收入461.7亿元、总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1.13%、1.33%,农机化经营总成本增速控制在1.03%,低于总利润增速,其中燃油消耗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燃油消耗量减少了0.43%,农机化经营投入产出比提高到1∶1.548,比上年同期略有改善。
四是农机化投入科学配置,持续孵化新科技。2017年全省农机化总投入累计75.3亿元,其中属于发展类投入的科研和推广培训投入合计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比从3.83%提高至4.97%,而农机购置投入为63.53亿元,减少了5.22%,占比下降2.73个百分点,农机化投入结构的优化提升,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农机化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孵化、熟化了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为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和无穷后劲。以农机装备研发创新投入为例,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补助研发项目197个,其中,动力换挡拖拉机、高效智能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柔性脱粒技术和植保无人机等37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报专利181项,研发成果实际转化应用率达到81.8%。引导健全了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研发新机制,建立了秸秆利用、大蒜、苹果生产机械三大研发团队,扶持研发适宜农业规模化生产、优势作物、重点环节的农机装备,引领推动了我省农机装备整体水平提升,成为我省农机化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五是公共服务扎实精细,持续提供新保障。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主动履行职能,积极提供各类优质农机化公共服务,全年累计实施各类农机化培训55.8万人次,维修各类农机具557万台次,当年发放农机试验鉴定证书185份,为农机化“两全两高”发展提供了新保障。
强机惠农政策落实规范高效。共落实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8.2亿元、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资金1.9亿元,惠及农户13.5万户,带动全省完成机械化深松作业993千公顷。
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有力有序。积极构建信息、质量、绿色、平安、爱心“五型三夏”,推动“三秋”生产集成链条化、多样高端化、绿色标准化、信息规模化“四个转变”。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取得新成效。有17个县达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国家级示范县标准。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新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2个、示范县8个,清理变型拖拉机5万多台,变型拖拉机清理整治形势根本性好转,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