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寒门学子有春天

2018-10-16

农家书屋 2018年9期
关键词:通知书孩子

他在工地拌着砂浆,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一个上海交大,一个北大,双胞胎兄弟打算好了大学毕业早点工作,为父母减轻负担;他们父母靠务农为生,然而“一门四清北,五子皆才俊”……读书改变命运,寒门能出贵子。请相信,你读过的书,吃过的苦,都会铺成你脚下的路,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工地上收高考通知书

快递车远远驶来的时候,崔庆涛正在工地帮爸爸拌砂浆。看到快递员递过来的红色信封,他弯下腰,在水桶里仔细地洗了手,在沾了土的衣服上蹭了几下,略显局促地接过快递员递过来的一个红色信封,那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

崔庆涛家住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五里牌村绿荫塘小组。7月22日早上6点多,他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赶到离家四五公里外的箐口塘建筑工地,给在这里打工的父母帮忙。

在工地上,梦想成真的这一刻,家人的脸上笑开了花。崔庆涛的父亲崔茂荣不识字,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录取通知书,催促妻子把纸上的内容念给他听:“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崔庆涛同学,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请你准时于2018年8月30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校长林建华。”

崔庆涛的妈妈许树兰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顿地念给一家人听。“好好好,儿子,你还是好样的!”崔茂荣难掩喜悦地注视着儿子。

工地上看着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一家人。

17岁的崔庆涛家里有一个读高二的弟弟和一个念四年级的妹妹,为供三个孩子读书,前些年崔庆涛的父母一直在昆明市嵩明县帮人种大棚。直到今年,崔茂荣才回到者海镇上的建筑工地打工,方便照应家人。活儿多的时候每天能赚100多元,没活儿的时候只能闲着。“现在就怕下雨干不了活儿,耽误我们给孩子筹集学费。”崔茂荣说。

崔茂荣夫妇每天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中午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身体因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落下一些伤病。无奈家里用钱的地方太多,存不下钱,崔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崔庆涛和弟弟每学期享受3000元的补贴,基本解决了平时的生活费。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崔庆涛家所在的会泽县因受昭通鲁甸地震的影响,房子被毁坏。崔茂荣拿着政府补助的4万元,又借了点钱,盖了新房,可外债要还上几年。“那时我高一,为了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学习,爸妈瞒着我们把问题解决了。”崔庆涛说,虽然家里生活拮据,但是父母对他和弟弟妹妹的教育从来没有松懈。

崔庆涛的新家陈设简单,一台老式电视机放在两摞空心砖上。平时除了学习,崔庆涛闲暇时会帮父母分担一部分劳作。有时早上6点起床就到菜地里撒肥料,或者到建筑工地帮父母铲沙、装车、垒砖头。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痛苦中激励自己的是父母在工地挥汗如雨的画面。“其实读书相对于体力劳动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每次帮父母干完活儿筋疲力尽地回家后,就会怀念在学校‘动脑子’的惬意时光。”他说。

高一下学期成了崔庆涛的“转折点”。那时父亲崔茂荣得了肾结石,吃药不见好转,崔茂荣以为自己得了绝症,但是并没有告诉儿子。有一天,在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读书的崔庆涛要配眼镜,崔茂荣夫妇特地从昆明市嵩明县来找儿子。中午,平时省吃俭用的崔茂荣坚持要带崔庆涛去吃羊肉,这让崔庆涛十分诧异,“我当时觉得随便吃一点就可以了,后来在去配眼镜的路上他说想上厕所,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很痛苦,去了厕所,结石意外地被排了出来,我们当时都非常高兴。”后来崔庆涛才听母亲说起,其实那天崔茂荣已经做好了见儿子最后一面的准备,决定放弃吃药,“听天由命”。听了这些,崔庆涛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感觉自己的成绩愧对父母,当时我的成绩一般,后来就开始拼命学习了。”他说。

“像我这样的家庭,出去闯荡的话除了打工没有其他选择,高考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机会,高考这条路能让我迎来人生一个更好的平台。”崔庆涛手里紧握着红色录取通知书。这份来自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崔庆涛的家庭来说就像一剂“强心针”,给父母奔波劳苦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给弟弟妹妹树立了榜样。

“大量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教育和高考,改变了个人命运,通过教育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会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朝祥说,希望崔庆涛求学奋进的故事能够激励全县更多贫困家庭学生。

为减轻崔庆涛上大学给家里带来的经济负担,北京大学资助中心的老师主动联系他,提出减免学费、提供助学金、赠送新生礼包,基本解决了他的学费问题。“我能吃苦,现在国家政策好,等你们几个读出来,我们家的好日子就来了。”崔茂荣安慰儿子道。

崔庆涛说,爸妈在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念叨着想去北京看看,这次去北京报到的时候爸妈会一起送他,也算帮他们完成一个心愿。“一分耕耘毕竟会有一分收获,我今天走出了大山,将来也会回到大山,改变大山。”崔庆涛一脸坚定地说。

学霸双胞胎成绩差13分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今年高三毕业生中,有一对双胞胎高考取得了好成绩,哥哥倪庆明考上上海交大工科试验班,弟弟倪坤明考上北大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直博。兄弟俩是全班公认读书最刻苦的学生。妈妈是清洁工,爸爸是工人。能培养出这样两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哥哥倪庆明,今年高考总分678分,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被上海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录取。弟弟倪坤明高考总分691分,裸考被北京大学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倪庆明、倪坤明兄弟俩的愿望就是减轻父母的负担。

倪家两兄弟的父母,10年前来到绍兴,两人都在精工集团上班。妈妈是清洁工,一个月赚1000多元,爸爸老倪是给钢结构钻孔的工人,一个月赚三四千元。他们家门口还放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平时下了班,老倪就上街蹬三轮贴补家用。老倪说,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这样才能赚钱供孩子读书。

小倪的班主任宋老师,对这两个孩子也是赞不绝口,“这两个孩子,读书非常自觉。他们是全班公认的读书最刻苦的人,学校也非常关注他们成长。教育局免去了他们的学费,学校联系校友,有校友得知他们的家庭情况,赞助了他们高中的生活费,三年总共每人8000元。”

小倪家邻居一位大妈说:“别人小孩子天天看电视,出去玩。这两兄弟就是很爱读书,一回家,就在看书,学习非常自觉。当爹妈的每天也是拼命挣钱,大人自己都舍不得花钱,给儿子买好菜,买牛奶。这样的孩子,做家长的真是累死累活也是甘心的……”

小倪父母说,“到了初中、高中,两个人读书,也不用大人担心,也不用补课。夜自修回来了,两兄弟也是你追我赶,在家里继续用功,都要学习到晚上12点钟。有时候我们都要提醒他们,可以休息了,怕他们学习太刻苦,影响身体。”妈妈说,兄弟俩平时都很节约,一个星期一人就用一百块钱,就吃饭,其他不花钱。

爸爸老倪憨厚地说:“很感谢学校对两个孩子的照顾。虽然是外地人,但学校没有丝毫瞧不起孩子,一直很关照他们。去年,兄弟俩一个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夏令营,一个参加了在江西举办的数学竞赛,靠我们的能力根本没法让孩子参加,是学校在资助他们,我们厂里也一直在关照,有时候还会来慰问我们。”

今年暑假,双胞胎兄弟没有任何出游计划。弟弟找了一份家教,给一位初中生辅导。哥哥就在家看看书。接下来,两兄弟都要准备学习大学的课程。他们很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

只要有天赋,有毅力,再加上点运气,出人头地很有可能,只不过要比别人走的路更难更辛苦而已。

30万元奖励“耕读家庭”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一农家5个孩子,4个都考上了清华、北大,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收到当地给予的30万元奖励。

“太激动了!从没想过会获得这么高的奖励!”领完奖的吴治保和妻子难掩内心的激动。吴治保是安塞区白坪街道办五里湾村村民,他和妻子胡治爱育有5个孩子(三子两女)。

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老大)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小儿子吴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6月27日,吴大燕(老二)和吴青峰(老四)分别收到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小女儿吴改燕(老三)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辞去工作,开始备考,准备迈进清华或北大的校园,将一家人的梦画圆。

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走出了这么多高材生,寒门出才子的励志故事令人敬佩,也开创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范。

因为生在农村,出身贫寒,吴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便辍学回家耕地,妻子胡治爱更是没有上过一天学。夫妻两人年轻时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果,立志要让孩子们学文化,上大学。“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供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吴治保夫妇对子女教育锲而不舍的坚持。

提起胡治爱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只要提起安塞街头那个挑担子卖苹果的婆姨,住在老县城的安塞人没有不认识她的,县城的每一道巷每一条沟,她走过无数遍。每次挑担子从家里出发去县城卖苹果,步行单趟需1个多小时。在这条近乎“羊肠小道”的山道上,胡治爱只能休息一次,她说停歇太久,再次挑起来的时候就越觉得重,就不能完成一天三个来回的销售,就攒不够过完年要给儿女们准备的学费……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省吃俭用,衣不更新、饭不变样,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抠”到极点,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安心上学。

吴治保夫妻俩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为了让5个孩子能有学上,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忙活。但再苦再累,在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上,两人却从来没有犹豫过。“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便是四处贷款,我们也尽量不让孩子知道,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安心上学。”吴治保说。

3)主控芯片发送AT+NSOST指令,BC95模组发送数据至云服务器,指令中需填入云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待发送的数据长度和数据。

谈起对孩子们的教育,吴治保说到,孩子们从小就很懂事,也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或者骂过孩子。“我和爱人都没什么文化,教育孩子们用的都是一些土办法、笨办法。如果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就领回家让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让他们体会父母没有文化要受的苦头。”所幸的是,5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上都是你追我赶,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2011年春节,全家人坐在一起畅谈时,老大吴云峰发出个提议,“五年后,咱们北大、清华见。”听到大哥的提议,其他四兄妹也不甘示弱,“那你就在清华门口等我们。”

作为家中老大,吴云峰从内心感激父母,经常给兄弟姐妹们讲父母的不容易。他带头认真学习,积极帮助父母,兄妹几个从小跟着长兄读书学习。每天早上,只要听到父母起床了,5个孩子也都赶紧起床,摸着黑,拿着各自的课本到院子或学校的灯下背书,假期、周末都会抽出至少半天的时间和父母一起劳动。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大哥的一句“清华北大见”,兄妹几个坚守约定、坚定信念,共同携手要跨进清华北大的校园。

“爸妈从来不说到学校要好好学习的话,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吴青峰感叹地说,父母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懂得感恩。“他们用行动让我学会了坚强、坚持与坚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小女儿吴改燕大学毕业后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端起了“铁饭碗”,且收入相当不错。去年,她决定辞职去北京考研,向哥哥姐姐学习,继续学习深造。

如今,吴治保和胡治爱夫妇仍然耕耘在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并帮忙照看孙子,每天忙忙碌碌,一方面继续培养下一代,另一方面也让儿女们腾出精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报答家乡培育之恩。

相信还有明天

从乡村走进音乐殿堂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是从乡村泥土走进音乐殿堂的励志艺术家。如今镶嵌在他身上的头衔有很多,但光环背后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早年贫寒艰苦的人生之路。

在上海音乐学院,有一段佳话是必须让每个新生都知悉的,用廖昌永的话来说:“我清楚地记得,当年离开家乡,我身上只带100多元钱,带着几本早已翻烂的音乐书籍,带着母亲的嘱托和希望,便独自去了上海。到上海音乐学院报道的那一天,一直在下大雨,满大街都是水。我心疼妈妈刚给买的新皮鞋,毅然脱掉皮鞋,赤着脚一步一步走入上海音乐学院。”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7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只剩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姐姐。

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狂风骤雨,小小的他除了学习下地干活,帮家庭分担重负之外,别无他法。

逐渐长大的廖昌永在学校参加了几次歌唱比赛都拿了名次。当时学校的一位老师,觉得廖昌永有天赋,便把他推荐给自己一位教音乐的朋友——周维民,让他去拜师学艺,这对非专业出身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后来周维民回忆说:“当时他每周从郫县骑自行车到成都,那时路况又不好,有时车胎爆了,修车都找不到地方,他仍然坚持推着车子来学习,而且风雨无阻。”就这样,在周维民老师的引导下,廖昌永凭自己的不懈努力顺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正式踏上音乐道路。

来到大城市之后,廖昌永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落差感。他的生活费每月只有五六十元,还要靠三个姐姐轮流接济;身上穿的衣服也多是姐夫们穿旧的,又破又烂;同学聚会他从来不敢去,也几乎不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老师同学都逐渐视他为一个孤僻的“怪人”,更有一次,有同学的钱被偷了,大家第一时间便怀疑到廖昌永头上。

还好,生活的窘迫、身边人的质疑,都没有让廖昌永就此消沉下去,他不断在专业上精进自己,努力投入每一次练习,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

终于不负努力,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从此,不断在各种音乐赛中获奖,直至走向今天的人生高峰。

“寒门贵子”们对未来的笃定,对美好人生的相信,才让更多身处深渊的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之光。

猜你喜欢

通知书孩子
入学通知书
两份录取通知书
一张录取通知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