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生计变化现状及满意度分析

2018-10-16张桂颖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明显增加生计来源

张桂颖

(通化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0)

土地一直是农民最为稳定的可持续生计保障,兼具经济价值和保障价值。国家对土地流转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198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土地流转,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为其奠定基础,2015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农村土地流转绩效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土地规模经营等角度对土地流转的绩效进行评价,主流观点认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1-5]。虽然现有文献关注土地流转绩效的很多,但是具体落实到土地流转对农户的影响却很少,偶有研究也只是涉及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而农户收入只是农户生计的核心内容,目前对于土地流转农户具体生计问题的相关研究过少。有学者关注了被征地农户的生计问题[6-7],但是被征地仅仅可以看成是土地流转中全部转出的一种极特殊情况。土地流转之后农户的生计问题是农户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问题可以在理论上填补现有学术界从微观视角研究土地流转绩效的不足,丰富学术界对土地流转绩效的研究;现实中可以使得政府对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变化情况及满意度有所掌控,进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吉林省土地流转起步较晚,虽然户均土地高于全国水平,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范围却处于全国中下水平,虽然近年来土地流转速度呈现了加快趋势,但是自发流转比例大、组织性低、流转对象社会化程度低,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吉林省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转移缓慢,同时机械化耕作受限,规模化效益不明显。笔者所在课题组的预调研发现土地流转使得农户生计模式从单一走向复杂,但是却不具有可持续性,转出农户非农就业不稳定,转入农户规模经营效果不加。

基于此本研究从农户微观视角出发,以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为例,探讨土地流转后农户生计变化的情况以及农户对此变化的满意程度,为完善吉林省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1 概念界定与数据来源

1.1 概念界定

生计是谋生的方式,是建立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基础之上的谋生方式;生计包括能力、资产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6]。生计满意度主要指土地流转的农户对于当前生活状况的一种综合性主观感受与判断。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笔者所在课题组成员在2017年3月对吉林省10个市(县)20个镇40个行政村的450户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首先是对自己熟悉的土地流转农户进行初步预调研,之后调整问卷,再进行大面积正式调研,调研对象为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考虑到吉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流转程度差异,本研究选取了长春市的农安和榆树、四平市的公主岭和梨树、白城市的大安和镇赉、通化市的集安和柳河、白山市的靖宇和抚松作为样本调研地区,在调研地区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镇随机走访了1~2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调查10~15户土地流转农户。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8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3.75%,在被调查的450户农户中,有转出农户 240户,占比53.33%,转入农户 210户,占比46.67%,转出农户比例略高于转入农户。

2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变化现状分析

2.1 农户收入与支出的变化分析

2.1.1 收入变化分析 转出农户在土地转出之前主要是以农为生,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外出经商现象普遍,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地位逐渐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有62.09%的转出农户非农收入明显增加。转出农户将土地转出后,其种植养殖土地面积都会减少,相应的农业收入也会减少,从表1可见71.26%的转出农户农业收入明显减少。总体来看,转出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呈上升趋势,其中有54.58%的农户总收入明显增加,充分体现了非农就业工资高的优势;但不可忽略的是仍有10.42%的农户总收入发生较大减少,当前农户文化素质低、非农就业技能差,外出务工多从事底层的服务行业,工资难以保障。转入农户大部分是长期以农为生的农户,也有部分是外出打工或经商受挫返乡的农户。210户转入农户的收入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70.01%的转入农户农业收入明显增加,71.43%的转入农户非农收入明显减少。总体来看,转入农户有56.19%家庭总收入都有明显增加,虽然当前农业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能够经营得当,适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农业收入依然可以获得较大增加。

表1 转出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表2 转入农户收入变化情况

2.1.2 支出变化分析 本研究将农户支出分为生产支出(化肥农药薄膜、饲料兽医、水费、电费、交通、燃油、雇工、租金等)、生活支出(买粮、买菜、买肉、日用品消费、服装、家具、燃料等)和其他支出(看病、电话费、子女教育支出、请客送礼、赡养老人等)。转出农户支出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240户转出农户中有81.25%的农户生产支出明显减少,75.42%的农户生活支出明显增加,超过半数农户的其他支出也在增加,而总体上看有77.50%的农户总支出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转出农户将土地转出以后,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必然减少,不得不购买原来自给自足的食物,从而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支出,同时离家外出务工的农户需要支付大量的电话费,且城市看病费用、子女教育费用都偏高。

表3 转出农户支出变化情况

转入农户支出变化情况如表4所示,210户转入农户中有74.76%的农户生产支出明显增加,68.57%的农户生活支出基本不变,农户的其他支出基本维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而总体上看有64.29%的农户总支出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农户转入更多的土地以后,一方面必然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等的投入,另一方面租入土地或雇工等也都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资金;而农户基本生活支出由于生活方式没有过多改变而变化不大;其他支出上由于大部分农户仍然没有医疗保险,医疗费用还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

表4 转入农户支出变化情况

2.2 农户收入来源的变化分析

转出农户中,与土地转出之前相比,有72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没有变化,占比30%;有100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略有变化,占比41.67%;有68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变化较大,占比28.33%,说明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农户的收入来源变化影响较大。从收入来源变化的方面来看,土地转出前,227户农户以种植业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最高,其他收入来源虽有涉及但占比较少;而土地转出之后农户收入来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种植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地位下降,外地打工户数增加明显,本地打工、土地流转费用、个体经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数也略有上升(图1)。虽然本地打工成本较低,又可以免受离乡之苦,但是吉林省乡镇的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农户在本地很难找到工作,这也是造成外地打工户数增加明显的原因。而以土地流转费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通常都是转出面积较大的农户。总体来看,土地转出以后农户从农业获得收入的户数减少了,而从非农业中获得收入的户数增加了。

转入农户中,150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没有变化,占比71.43%;47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略有变化,占比22.38%;13户农户表示收入来源变化较大,占比6.19%,说明土地流转对于转入农户的收入来源变化影响较小。土地转入之前种植业、外地打工、本地打工、个体经营是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分别有173户、33户、22户、29户;而土地转入之后种植业作为收入来源的地位有上升趋势,外地打工、本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农户比例均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户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非农业转而返乡继续务农(图2)。总体来看,土地转入以后农户从农业获得收入的户数增加了,而从非农业获得收入的户数减少了。

2.3 农户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

从作息时间、生活环境与社会关系3个方面来概括农户的社会生活。土地转出之后农户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作息时间上看,由于外出打工、本地打工的农户数量明显增加,其作息时间不再自由,且多从事于底层服务行业,日工作时间经常超过8 h,47.91%的转出农户劳动时间明显增加;当然对于将土地转出后未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户,由于土地面积减少,劳动时间可能会减少,20.83%的转出农户劳动时间减少;而对于流转面积较少或转出后由于非农就业不稳定而偶尔打工的农户而言,劳动时间没有太大的变化,31.26%转出农户劳动时间基本不变。对于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有45.42%的转出农户认为其生活环境不如原来,而33.33%的农户认为其生活环境比原来好,38.75%的农户认为其社会关系不如原来,25.42%的农户认为其社会关系比原来好。转出农户在转出农地后若从事了非农行业且稳定,其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且享受了都市生活的优越感,必然认为生活环境变好,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结交各式各样的新的社会关系;但是若其无非农就业技能、非农就业不稳定、朝不保夕,根本无法享受都市生活,反而给自己带来更深的自卑感和压力,深处社会最低层,不仅失去了原来乡村社会的社会关系,又没结交到新的城市社会关系,生活反而大不如前。而对于转出后没有从事非农行业又没有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懒散农户,可能经常聚在一起打牌喝酒甚至赌博,社会风气可能更不如前。

从土地转入之后农户作息时间的变化情况来看,37.14%的农户劳动时间明显增加,31.91%的农户劳动时间明显减少,30.95%的农户劳动时间不变,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转入较多农地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劳动时间增加,但是也有可能因雇工、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反而劳动时间减少。由于非农就业时间比农业生产劳动时间长,对于原来处于兼业状态的农户,其转入较多农地后,劳动时间会随着其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转入农户多为原来就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转入农地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不大,认为其生活环境基本不变的农户占比70.95%,社会关系基本不变的农户占比70.48%。

2.4 农户社会保障的变化分析

调研中发现,有31.25%的农户是在土地转出后参加了医疗保险,而23.81%的农户在土地转入后参加医疗保险;35.42%的农户在土地转出后参加了养老保险,34.76%的农户在土地转入后参加了养老保险。总体来看,土地流转对于农户的社会保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医疗保险的影响效果比养老保险效果差,对转入农户的影响比转出农户差。

3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从农户对其收入来源变化、总收入水平变化、总支出变化、社会生活变化和社会保障变化5个方面的满意程度来考察土地流转农户生计满意度的情况。

转出农户生计满意度情况如表5所示,转出农户对于其收入来源变化的满意度较高,65.42%的农户表示明显满意;对于总收入水平变化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有44.17%的农户表示出明显满意;而对于总支出的变化,有高达77.91%的农户表示明显不满意,不满意程度非常高;对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满意程度也比较高,有65.83%的农户表示出明显不满意;对于社会保障变化的满意度分布比较分散,有40.00%的农户表示明显不满意,34.58%的农户表示出明显满意。这些结果表明转出农户满意其收入的明显提高,但是也不满其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并且对于从事非农就业后的作息时间、生活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改变表现出极其不满,社会保障的变化也没有能够完全满足转出农户的需求。

转入农户生计满意度情况如表6所示,转入农户对于其收入来源变化的满意度较高,73.33%的农户表示明显满意;对于总收入水平变化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有49.04%的农户表示出明显满意;而对于总支出的变化有高达68.09%的农户表示明显不满意,不满意程度非常高;对于社会生活变化的满意度总体居于一般状态的农户占比47.14%,表示明显不满的农户略多于表示明显满意的农户;对于社会保障变化的满意度分布比较分散,有41.43%的农户表示明显不满意,36.66%的农户表示出明显满意。这些结果表明转入农户满意其收入的明显提高,但是也不满其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对于其社会生活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态度,社会保障的变化也没有能够完全满足转入农户的需求。

表5 转出农户生计满意度情况

表6 转入农户生计满意度情况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吉林省10市(县)40个行政村450户土地流转农户生计变化现状及满意度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5点结论:(1)土地转出(转入)后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呈上升趋势,且非农(农业)收入比重增加。土地转出和转入后农户的总支出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且转出后农户的上升幅度略大;土地转出(转入)后农户的生产支出明显减少(增加);土地转出后和转入后农户的生活支出均明显增加,且转出后的增加趋势高于转入后;土地转出(转入)后农户的其他支出均略有增加,转出后增加趋势高于转入后。(2)土地转出后农户收入来源发生较大变化,种植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地位下降,外地打工户数增加明显,本地打工、土地流转费用、个体经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数也略有上升;土地转入之后收入来源变化较小,种植业作为收入来源的地位有上升趋势,外地打工、本地打工和个体经营的农户比例均略有下降。(3)土地转出之后的劳动时间明显增加的农户比例最高,生活环境不如原来的农户比例高于比原来好,社会关系不如原来的农户比例高于比原来好;土地转入之后农户劳动时间的变化均匀分布,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基本不变。(4)土地转出后和转入后农户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略有改善,但改善比例并不高,总体来看养老保险改善的程度略高于医疗保险,转出农户改善比例略高于转入农户。(5)土地转出农户和土地转入农户均满意于其收入来源的变化、总收入的明显提高,但不满其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转出农户不满其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转入农户对于其社会生活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态度;土地流转以后社会保障的变化无法完全满足转出农户和转入农户的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通过培训手段提高农民知识素养,进而提高转出农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和转入农户规模经营效益。通过加大对农民非农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非农就业竞争力,拓展其就业渠道,增加其职业选择能力;通过加大对农民现代农业专业知识与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户规模经营的能力,机械化生产的能力。(2)提升农村农户家庭享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农户的脆弱生计。基层政府可通过积极宣传并推进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筹资加大农村养老机构等方式提升农户的社会保障水平。(3)通过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土地流转农户心理满足感,提升其生计满意度。生计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提升农户满意度,除了关注农户的就业及种植技能、社会保障这些硬件条件以外,更不能忽视农户心理这种软件条件。

猜你喜欢

明显增加生计来源
BY THE SEA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黄河在咆哮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法国针对华人暴力抢劫增加
神回复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生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