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18-10-16吴会民姜巨峰刘肖莲李春艳付志茹白晓慧冯守明张先光
吴会民,姜巨峰,刘肖莲,李春艳,付志茹,白晓慧,冯守明,张先光
(1.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221;2.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天津301809)
血鹦鹉鱼别称财神鱼、发财鱼和红财神,起源于中国台湾,属鲈形目慈鲷科,由红头丽体鱼(C.synspilum Hubbs)雌鱼和红魔丽体鱼(C.citrinellum Gunther)雄鱼杂交所得,因其全身鲜红、体型短圆、嘴呈心形且无法合拢,有“招财进宝”“驱鬼镇宅”等寓意,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3]。
迄今为止,国内许多学者运用传统形态学和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鱼类及其杂交子代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如尼奥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4]、斑鳢(Channa maculata)与乌鳢(C.argus)[5]、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斑鳜(S.schezeri)[6]、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与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7]以及宝石鲈(Scorturm barcoo)与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8]的杂交等。然而,对血鹦鹉鱼的研究则多集中在繁养技术、营养需求、病害防治[9-14]等方面,对其亲本红头丽体鱼和红魔丽体鱼与其形态学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多元分析方法对血鹦鹉鱼及其亲本红头丽体鱼和红魔丽体鱼之间进行形态差异进行分析,揭示血鹦鹉鱼与其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找出对血鹦鹉鱼影响较大的形态特征,为血鹦鹉鱼的亲鱼配组、品级选优、种质鉴定及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6年6月26日在天津市里自沽农场进行,随机选取22对已成功配对的红头丽体鱼(♀)和红魔丽体鱼(♂)繁殖血鹦鹉鱼。每对红头丽体鱼(♀)和红魔丽体鱼(♂)养殖于1个(50 cm×40 cm×40 cm)的玻璃缸中,缸中放置产卵板,缸中水温为(30±0.5)℃,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待亲鱼产卵受精后立即将产卵板放入孵化缸进行孵化,孵化缸的大小和水质条件与亲鱼产卵缸一致。每对亲鱼的受精卵都分别专缸孵化,仔鱼孵出后先在孵化缸中培育,待仔鱼孵出3 d后开始投喂开口饵料,仔鱼的开口饵料为孵化的丰年虫和购买的“洄水”,主要成分是褶皱臂尾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及卵子。随着仔鱼的生长,约10 d以后逐渐投喂血鹦鹉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含量≥52%,粗脂肪含量≥9%,粗灰分含量≤16%,水分含量≤10%。随着血鹦鹉鱼的生长逐渐转移到更大的玻璃缸进行养殖,每个玻璃缸的放苗密度保持一致,均采用循环水养殖。22组亲鱼孵化所得仔鱼培育至6个月时达到商品鱼规格后进行测定,每组随机测定30尾。
1.2 测定指标
红头丽体鱼和红魔丽体鱼测定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尾柄长(X5)、尾柄高(X6)、吻长(X7)、眼径(X8)、眼间距(X9)、体质量(X10)、额顶(X11)等11项指标,并两两相比;血鹦鹉鱼测定全长(Y1)、体长(Y2)和体高(Y3),并两两相比。
1.3 分析方法
所得试验数据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试验所测的血鹦鹉鱼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变化范围见表1,方差分析表明,由22对亲鱼繁殖的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全长/体高和全长/体长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血鹦鹉鱼主要形态学指标
试验所测的血鹦鹉鱼亲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变化范围见表2,方差分析表明,红头丽体鱼与红魔丽体鱼的全长/眼间距、全长/体质量、体长/尾柄长、体长/体质量、体长/眼间距、体高/尾柄长、体高/眼间距、体高/体质量、尾柄长/体质量、尾柄高/眼间距和体质量/额顶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相关分析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的多项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具体相关系数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表4可知,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与其父本红魔丽体鱼的8项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其母本红头丽体鱼5项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血鹦鹉鱼的全长/体高与其父本红魔丽体鱼的11项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其母本红头丽体鱼的1项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2 血鹦鹉鱼亲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
2.3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回归分析
分别选取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为因变量,其亲本红魔丽体鱼和红头丽体鱼的形态学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根据显著性检验,剔除不显著因素获得血鹦鹉鱼与红魔丽体鱼形态学指标的回归方程:
根据显著性检验,剔除不显著因素获得血鹦鹉鱼与其母本红头丽体鱼形态学指标的回归方程:
3 讨论与结论
血鹦鹉鱼在观赏鱼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重要的观赏鱼,而且本属间杂交模型具有独特性,其体型与双亲的差异较大,在形态上显示了很强的杂种优势,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15]。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组合繁殖的血鹦鹉鱼体型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其体型存在明显分化。血鹦鹉鱼分级规则按体型等指标将其分为5类,体长/体高越接近1.0,观赏价值越高[16]。因此,养殖生产中应研究如何进行亲鱼配组以提高高品质血鹦鹉鱼的产出率,关于杂交种形态特征与亲本关系的报道很多,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不同杂交F1各性状受亲本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存在较为稳定的亲本偏向趋势。林婷婷等对宝石鲈、淡水黑鲷及其杂交子一代胜斑进行体色和体型进行研究,发现胜斑体色偏向于母本淡水黑鲷,而形态较偏向于父本宝石鲈[8];刘苏等对斑鳢(C.maculata)、乌鳢(O.argus)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发现杂交种在体表斑纹上偏向于母本斑鳢(C.maculata),体型和形态近似于父本乌鳢(O.argus)[5];赵建等对翘嘴鳜(S.chuatsi)、斑鳜(S.schezeri)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发现杂交种在体型和斑纹方面偏向于母本,而生长和个体大小则偏向于父本[6]。本研究中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与其父本红魔丽体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指标数均高于母本红头丽体鱼,这与上述几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结合血鹦鹉鱼形态学指标与其亲本红魔丽体鱼和红头丽体鱼形态学指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都与其父本红魔丽体鱼的体长/头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都与其母本红头丽体鱼的体高/眼间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在亲鱼配组时可以通过体长/头长来选择其父本红魔丽体鱼,通过体高/眼间距来选择其母本红头丽体鱼,以提高血鹦鹉鱼的优级品产出率,降低血鹦鹉鱼的尖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