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方法与措施

2018-10-16丁冬梅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同情心同情

文 丁冬梅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景:两个幼儿在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为了争角色,你推我我推你地打了起来,围观的幼儿像看热闹一般,没有一个人主动出来制止这种行为;幼儿在玩桌面玩具时,玩具掉在了地上,老师请站在边上的幼儿帮忙捡起来,他却说:“又不是我弄的,干吗要让我捡呢?”幼儿排着队在外面散步,其中有个幼儿摔倒了,其他幼儿或袖手旁观,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同情行为的缺乏。这样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然而答案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幼儿独立性和勇敢精神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乐于助人和同情心的培养;有的是由于家长的溺爱,让幼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受到别人的帮助、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去关心、爱护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使很多幼儿不懂得体谅、关心、爱护他人,同情心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幼儿缺乏同情心,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都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幼儿期是各种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同情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教育的良机,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是由同情心所激起的。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首先要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乐于助人与同情心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一个人有了乐于助人的愿望时,他也就具备了同情心。

一、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幼儿同情心的重要因素

(一)运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同情心培养

幼儿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泛灵”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心理。何为“泛灵”?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例如,幼儿在玩玩具时,会很自然地将玩具赋予生命,与其对话。教师常赋予玩具生命,要求幼儿别把玩具掉在地上,这样会摔疼它们。在培养幼儿同情心时,运用拟人化的教育手段,则很容易在情感上与幼儿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当幼儿在折树枝时,我便会以小树的口吻说:“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呀!呜呜……”通过模仿小树的哭声,激发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共鸣。这时再因势利导,让幼儿想想如果自己受伤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树。又如,将小椅子拟人化,引导幼儿轻拿轻放。通过这些形式,逐步引导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感受,学会关心、体谅他人。

(二)同情心的培养需要环境的渗透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同情心的培养同样需要环境的熏陶。情绪学理论对情绪产生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研究表明:恐惧易转化为攻击、怨恨,而安全、信任易转化为同情与爱。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注重创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让幼儿置身于没有恐惧、紧张、压力的环境中。各班级根据教育主题,在每个教室外走廊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自然角”,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放置喜欢的小植物、小动物,并一起观察、照料它们。借此教育幼儿不要去攀摘植物,要学会爱护小动物,要让幼儿懂得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幼儿对动植物的关爱之心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另外,我们要重视潜在精神环境的陶冶作用,多角度地引导幼儿关心、帮助同伴,通过环境的熏陶、渗透,逐渐让幼儿形成稳定、积极的情感,学会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有效促进同情心的形成。

(三)同情心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

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内容看起来十分琐碎,却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如果能够抓住契机,巧妙地利用幼儿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引导和教育幼儿,不仅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还会使幼儿同情心的培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安安的胳膊被小想咬破了,安安顿时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在晨间谈话中,我请幼儿设想:如果你的胳膊被别人咬伤了,你会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我会让老师抱抱。”有的幼儿说:“我会哭一会儿,等到不疼了,就不哭了。”

(四)以故事、童话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所渗透的情感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听、说、阅读、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懂得平时不能只顾自己,而要多为他人着想,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喇叭花救朋友》《雪孩子》《霸王龙》的故事教学时,通过讲故事、朗读、表演、阅读连环画的谈话活动,让幼儿学习喇叭花在葵花生病时克服重重困难帮助葵花找瓢虫大姐,让幼儿感动于雪孩子从烧着的木屋子里救出小兔的牺牲精神。通过阅读故事,幼儿知道了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孩子在过着受冻挨饿的生活,以此激发幼儿思考该怎样帮助弱者,引导幼儿对穷苦人和有困难的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

二、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幼儿的同情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生成的,也不是靠幼儿园教育就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同情行为在家庭、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能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就不成为社会了。”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幼儿同情心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长是幼儿最早的学习和模仿对象,由于幼儿年龄小,模仿性和可塑性强,家长要积极地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家长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让文明礼貌成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是我们诠释同情心的方式之一。为了幼儿同情心的发展,家长应尽力让文明礼貌成为其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当幼儿不小心把其他幼儿的玩具弄坏时,家长应适时引导幼儿想想自己失去心爱玩具时的心情,引导其真诚地向小伙伴说“对不起”;当幼儿给他人提供帮助时,要及时肯定他的行为。长此以往,幼儿就会渐渐明白,做个对别人有帮助、懂礼貌、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现在的幼儿很多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什么都是自己的,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应该的。因此,家长要以民主的教育方法对待幼儿,坚持以商讨的口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件事。

总之,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必须投入真情,以自身的同情情感和行为去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同情情感,并促使其产生相应的同情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幼儿,这样才能在幼儿同情心的培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同情心同情
争做少年好榜样
滥施同情心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3月历史大事记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不该有的同情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