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2018-10-16东剑涛,朱炯骁
1 教师抱怨“家长群”成隐形负担
现在,家长微信群已经成为老师课外工作的重要阵地。不过,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已成为老师的隐形负担,不少老师感叹:“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有时候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一会儿一条,微信一直蹦。”陈宏是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班主任,上课之余每天花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短视频发到群里。但很多家长觉得还不够。“没有在视频里看到我家孩子”,是群里家长经常给出的反馈。
摘自(中新网)
点评:笔者也是家长。当老师在群里发一条消息后,后面“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一跟就是一大串。这固然是尊重教师、表示感谢的方式,但时间一长,也让人有些反感。而且每个家长都发信息的话,后来的家长就可能看不到重要信息。
基于网络技术的微信群当然便捷,但凡事走过了头,便有可能走向反面。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家长都满意,家长们也怕教师“怪罪”自己不表态,于是双向甚至多向之间的不停交流,必然使“家长群”过载。用好“家长群”这件工具,尽量减少副作用,增加便捷性,最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2 大一军训半小时晕倒4个,请假人次近乎10%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大一新生军训。当日天气凉爽,最高温24摄氏度,但在30分钟的军训开幕仪式上,却有4名大学生晕倒。在后续的几天军训中,大学生请假人次近乎10%,去校医院就诊开假条的军训新生不断,在大家眼中,千禧宝宝成了“体质最弱”新生。这么多学生短时间内晕倒,东北农业大学以前从未有过。大学生小苏回忆,高三一年,她都没有上过体育课,学校也不安排。大部分同学都像她一样,为了高考几乎与运动绝了缘。
摘自《黑龙江晨报》
点评:千禧宝宝是不是“体质最弱”的新生,可能不好下肯定的结论。但是,如果体育不真正被重视起来,以后的学生恐怕会一届比一届身体弱,倘若真到了“没有最弱,只有更弱”的程度,那我们的青年一代就真的很令人担忧了。实事求是地讲,现在不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实不怎么样。当“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硬性要求被“注水”后,当体育课被其他文化课挤占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岂能得到改善与提高?
3 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改头换面变身“回租贷”
针对近期部分网络借贷平台为逃避监管,改头换面通过“回租贷”等形式,继续面向在校学生开展贷款业务等严重威胁学生权益、危害校园安全情况的出现,教育部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利用秋季开学前后一段时间,集中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工作。通知强调,要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完善预警防控机制。要增强防范意识,培养理性消费观,引导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摘自(教育部网站)
点评: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治理力度加大,不良“校园贷”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它们随时都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这些年,因“校园贷”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基本上没有因交不起学费等原因引发的,大多数都是因一些大学生盲目消费、提前消费、攀比消费而产生。面对各种诱惑,普通家庭孩子的生活费远远不够用,这时网贷平台的便利,刺激了他们超前消费习惯的养成。但是这种习惯,夸张点说,有些像毒瘾,一旦染上,很难去除。所以,除了大力治理整顿外,关键还在于教育大学生要有勤俭节约的意识、量入为出的计划,做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别掉进不良”贷“的陷阱,后悔莫及。
4 高校开设“恋爱课”引热议
据《中国妇女报》近日报道,多家高校开设的“恋爱课”有些火热,但也遭受了一些质疑。其实,大学的“恋爱课”并非今年才有,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开设了“婚姻与爱情”的课程,2016年天津大学开设了“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这些“恋爱课”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全国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很多高校对此仍处观望态度。
摘自(凤凰网)
点评:一般家长总是对孩子的早恋“如临大敌”。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就说不上什么“早恋”了,禁止或担忧大学生谈恋爱,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通。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这个年纪,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也是正常人际关系拓展的需要。于是就有怎么看待它的问题了。大学开设“恋爱课”,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面对爱情与可能到来的婚姻问题,答疑解惑,疏导症结,使学子能将感情与学业的矛盾处理得恰到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明白:开设“恋爱课”并不是要鼓励大学生们都去谈恋爱,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助他们解决成长道路上必然要面对的情感问题。这其实体现了教师不仅是教书、更是在育人的一种责任感。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学业与感情并收获的理想青年一代。
点评:东剑涛 插图:朱炯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