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丧钟在田间悲鸣
2018-10-15谢清泉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年10期
谢清泉
乡村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几千年来不断演变、更替、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精髓。然而,如今传统村落已走在消亡的路上。
现代化进程正迅速蔓延至每个角落,传统村落正面临或消亡或改造的重大难题。在现代社会里,那些曾让无数人引以为傲的乡村是否只能被贴上“落后”“陈旧”的标签?怎么才能生存?一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我们不能让传统村落毁在轰隆隆的机器和冷冰冰的漠视之下。若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因为我们的无知而被葬送,那将是莫大的损失。
很多时候,传统村落的消亡是人为的,大量农村人口单向流向城市,农村空巢化、劳动力短缺、土地荒废,更有不法分子瞄准了农村这块“肥肉”,肆意滥用农村自然资源为自己谋利,给农村自然资源带来毁灭性灾难。一些传统村落被动利益化、商业化,成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古城”,其真实的文化内涵荡然无存。于是,本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村落变成“盗贼”的摇钱树、利益的喧嚣场。
我不得不呐喊,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传统村落的没落,根本上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弘扬传统文化,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无需提醒的文化自覺,重塑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自信。此外,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是其硬性保障。只有健全的法律才能让传统村落的保护“无死角”。
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以开发来促进保护,以保护来保障开发,从而获得经济和文化的双丰收。譬如丽江古城就是“以遗产带动旅游业,以旅游发展回馈遗产保护”。它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重视文化经营,注重民族文化传承。
保护传统村落不是把它们变成千村一面的旅游胜地,而是因地制宜地把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保留并延续下去。只有保护和开发并举,才能让村落得到发展,才能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