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进学“预测” 整体理解悟“策略”
2018-10-15俞翔冯海方
俞翔 冯海方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暴、凑、喵”等8个生字。
2.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猜想。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猜想与推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教师逐步展开图片,请学生根据线索猜古诗。(相关古诗有《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和《池上》等)
2.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不过学习的方法和以往不一样。你要像刚才那样,依据发现的线索来猜内容!
二、揭示课题,猜形象
1.指名讀题,辨析“倒”的读音。
2.聚焦线索。
(1)师:读到“老屋”这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一幢屋子?还让你联想到了怎样一个人?
(2)出示插图及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 师:果真像你猜想的那样吗?你是从哪些内容中发现线索的?
② 指导朗读“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黑窟窿”“破了洞”以及“很久很久没人住了”等。
(3)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4)回扣课题。
师:老屋明明想着“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可题目却是“总也倒不了”。这是怎么回事?
3.出示旁批。
(1)出示第一处旁批。
师:这是一个小朋友读到题目之后的猜想。你觉得他为什么这么猜?
(2)关注旁批的语态,引导学生明白疑惑的语气表示猜测。
(相机板书:题目、阅读经验、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依据题目中“总也倒不了”和“老屋”之间的语言张力,结合旁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预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激发他们预测的兴趣。)
三、依据形象,猜情节
1.聚焦老屋与小猫的对话,学习“预测”。
(1)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师:故事果真像你或者那个小朋友猜想的一样吗?(随机认读“暴风雨”)
师:老屋会答应吗?为什么?
(2)出示第二处旁批。
师:这是那个小朋友的猜想。你觉得他是根据什么来猜想的?
关注旁批的语态,引导学生明白“应该会……吧”表示猜测。
(3)出示第四、五、六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屋答应了吗?你从哪里读懂的?
随机认读“凑”,指导朗读“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等。
师:老屋又想着“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这回老屋会倒吗?你是根据哪些线索猜想的?
(相机板书:插图、内容、联系上下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等,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学习“预测”。教师应让学生明白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享受预测的过程,感受预测的乐趣。)
2.自读故事发展,尝试“预测”。
(1)自主预测。
师:一边读课文接下来的部分,一边继续找线索,你又有了哪些猜想?请像那个小朋友一样把猜想的内容写在故事旁边,然后继续读下去,看看课文的内容和你预测的是否相似。
(2)小组交流。
每人交流一两处预测的内容,说说自己是根据哪些线索进行猜测的。
(3)小组展示。
合作展示不同阶段预测的内容,说说是根据哪些理由和依据猜测的。
(设计意图:根据上述猜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通过小组交流和展示,说明预测的理由和依据,明白预测不是胡猜乱想,并在交流和展示中感受预测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预测是一种阅读方法,是根据课文中的一些线索,比如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等,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一边读一边猜想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板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阅读经验 题目
生活经验 插图
联系上下文 内容
【教学评析】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阅读策略单元,目标是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为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把“预测”当作单元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预测策略,形成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所谓“预测”,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结合经验,对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和作者观点等进行自主假设,并在持续阅读中寻找文本信息以验证假设,从而不断推进阅读进程的一种策略。俞翔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抓住核心目标,有机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预测、学习预测并尝试预测,合理诠释了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主旨。
一、目标明确
“一边读一边预测”是这一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目标。单就本课时而言,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师要在教学文本的同时,引发学生的预测意识,使其了解预测方法,培养预测能力。这与以往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俞老师对这一核心目标的把握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以导入环节“看插图猜古诗”为例。俞老师有效运用希沃白板的“蒙尘”技术,分多次局部展开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有序出现的线索,猜想古诗内容。如画面上出现荷叶与荷花,学生立刻猜想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对应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后画面上出现蜜蜂,学生马上联想到《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又为蜻蜓与蜜蜂之间的差异而犹豫不决。之后画面上露出船舷的一角,学生立刻猜想是《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一导入,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哪怕并不多),使其充分感受“猜想”这一方法,经历“猜想”这一过程,体验“猜想”带来的乐趣。图画对应的究竟是哪首诗,教师最终也没有揭示,留下一个有趣的悬念,并随即导入本课的教学:“今天我们也要一边读一边猜想课文里究竟会发生什么。”从题目猜老屋形象,从形象猜故事发展,学生一直围绕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根据什么来猜想的”展开学习。他们猜得头头是道,猜得趣味盎然。
二、策略得当
阅读心理学表明,阅读过程都伴随着“预测”等阅读策略的运用。一般而言,这种运用是无意识的、隐性的、模糊化的。初步具备阅读经验的学生在阅读时也是如此。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开展预测?在学习和运用策略的同时,如何做到不仅显性地展现预测过程,还比较清晰地呈现预测内容呢?
(一)逐步呈现内容
本节课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也不追求深入细致的解读,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充满新鲜感乃至陌生感,保持持续的阅讀期待。教学中,俞老师采用逐步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渐次接触并阅读课文,学习和实践“一边读一边预测”。
比如“依据题目猜形象”环节,利用“老屋”与“总也倒不了”之间的语言张力,激发学生的预测热情。结合题目中的“老屋”,教师分两步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一步,先讨论看到“老屋”,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幢怎样的房子。学生有猜想破破烂烂的,也有猜想随时会倒下的,等等。等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后,学生从“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黑窟窿”等词句中验证猜想。教师随即出示第二自然段,从老屋的心理角度再度证实它确实很老了。可题目明明是“总也倒不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其实有效运用了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他们结合生活经验,猜想有人来维修老屋;结合阅读经验,猜想会有故事发生。其后的教学也是分段呈现的。如阅读老屋与小猫的故事时,教师先呈现前半部分,请学生猜想老屋会不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再呈现后半部分验证他们的猜想。之后,学生自主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老屋与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教师建议他们用手遮蔽后面的文字,逐步呈现内容。
(二)有效利用旁批
随文旁批是本课的编排特色之一。这些旁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并运用学生的口吻,不仅明示了什么是“预测”,还包含了时机、方法等预测要素。教师只有充分关注旁批,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预测。
比如针对题目中的“老屋”“总也倒不了”,教师适时出示第一条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写旁批的小朋友是根据阅读经验作出猜想的,而且“是……吗”带有疑问的语气,表示猜测。再比如教学老屋与小猫的故事时,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关注插图,并出示第二条旁批“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引导学生讨论这又是根据什么来猜想的(根据插图和生活经验),从哪里看出这是“猜想”而不是结论(“应该会答应吧”含有猜测的语气)。由此可见,对旁批的学习,应重在激发、强化学生的预测意识,最终掌握预测的方法。
(三)合理迁移方法
学以致用。以用求学,学用结合,不仅能培养、提高预测能力,也能检验教学成效。
比如教学老屋与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之前所学方法,模仿课文中的旁批,“一边读一边预测”,而后同桌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从交流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能作出一两次预测,有的学生能由上而下作多次预测;有的就故事发展作了预测,如“可能接下来会有很多小动物过来”“老屋不会倒,老屋想听蜘蛛讲故事”等,有的则对某些细节作出预测,如“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老屋应该天天想倒下,可一到想倒下的时候就有人来求着住几天”“有可能会有虫子来这里,这样蜘蛛就吃饱了”等;有的学生表达清晰,有的学生则模糊一些;还有的用图画(插图)的方式作了预测,比如有学生画了一条小狗在向老屋寻求帮助,这显然是根据故事的发展和原有的插图作出的猜想。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是否作出了预测,更重视引导学生说明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为第二课时“懂得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奠定了基础。
三、关系和谐
首先是文本内容和预测策略之间的关系。很显然,文本作为学习预测策略的载体,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成为学习的主要对象。但完全撇开文本,预测也无从谈起。俞老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文本,在阅读中根据题目、插图及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展开预测,又在阅读中不断验证或调整预测的内容,同时也随机认读“暴”“凑”等生字。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阅读策略的学习主体明显是学生。就本课而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俞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预测方法,经历预测过程,展示预测内容,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背景”和“画外音”。
再次是中断和接续的关系。故事是连续的,而教学需要随时停下来,又随时持续下去。过于机械和强硬的教学行为,会使得教学过程支离破碎。俞老师合理利用文本的情节发展和随文批注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中断处理为“猜测”,将接续转化成“验证”,弥合了故事和教学之间的裂隙。
综上所述,对于统编教材中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单元体系作整体把握,更要对预测策略作整体理解。俞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较为合理地诠释了阅读策略单元的设计理念。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4000
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