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的分析与优化对策*

2018-10-15董承良王雅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8期
关键词:区位农业产业经济带

董承良,吕 丹, 2,王雅鹏, 2※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 430212)

0 引言

继《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又出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最终确定以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形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规划》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在粮食12年连续增产,农民收入连续12年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困难,一是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政府农业补贴政策难以实施、财政支出因粮食压库而增大; 二是粮食“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价”抬高同时出现,给价格调控及农产品价格支持决策与实施带来了新的困难; 三是土地、水等资源约束增强,要求农业必须实行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题的绿色发展,进行以节水、减施化肥为中心的轻简生产,不再以资源环境牺牲为代价。据此,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库存,调结构,补短板”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使生产结构与资源条件相适应,与人们对农业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相匹配,解决好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两大原则性问题,是推动现代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湖北、湖南和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三角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最具潜力的地区,研究其生产结构及其调整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有效区分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差异,优化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合理布局其农业产业,以推动该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有必要对3省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协同性和相对优势进行分析。

1 中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为了优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农业产业,首先应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各省份的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其产业优势,深入测度该地区农业产业差异[1, 2]。对于地区产业差异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了不同区域差异测度的方法,如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广义熵等[3, 4]。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基础和投入,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因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而增长。为此,有些学者又将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运用到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之中,例如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区域经济的差异[5],还有对四川和广东农业产业的差异化分析等[6]。文章针对中三角地区的实际主要运用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中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及其省级间的差异。

1.1 研究方法

1.1.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刻画不均等现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指数,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越大[6]。

(1)

式(1)中,G为基尼系数;μ为所有区域人均GDP的平均值;yi和yj分别为区域的评估指标值;ni和nj分别为i和j地区人口占所有区域人口的比重。

1.1.2 区位熵指数分析法

区位熵指数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熵指数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也用区位熵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了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其计算公式为:

(2)

区位熵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区位熵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如果区位熵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1.1.3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以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体系,将对象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以此评价对象区域的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部门[7]。

假设所研究3个省中某省i在初始期(取作基期)的经济总规模为bi, 0在经历了t年后,经济总规模为bi,t; 按照农业产业构成,将区域i经济划分为n个主要农业产业部门,则可用bi,j, 0、bi,j,t分别表示i区域i产业部门的初始期与期末期的规模。同时,假设中三角地区3省的初期与期末第j产业部门的规模。

则:i区域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i,j为

(3)

中三角地区3省的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Rj为

(4)

标准化处理:

(5)

则,在0,t时间段内区域i区域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分量Di,j。

PDi,j=Pi,j+Di,j

(6)

1.2 数据来源

该文以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3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995—2015年的面板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3省历年的统计年鉴。

2 实证分析结果

2.1 基于基尼系数的分析

图1 江西、湖北和湖南3省的经济差异演化

基于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和湖南3省的人均GDP指标,分别计算1995—2015年的基尼系数。由图1可知,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在1995—2015的20年里, 3个省份区域差异都基本维持在0.06以上和0.08以下的水平上,表明3个省份的地区经济水平相差不大,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重叠性。

2.2 基于区位熵指数分析法的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和湖南3省的农业产业情况,该文借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对这3个省份的农业产业结构中一级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表1 各地第一产业及其子产业区位熵指数

第一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北1.241.170.851.141.891.55湖南1.221.231.681.220.771.64江西1.080.842.601.141.560.96长江中游整体1.191.121.561.171.391.45

表1显示,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区位熵都大于1,说明该区域涉农各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竞争力。分省份来看,湖北的林业、湖南的渔业、江西的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区位熵均小于1,表示各省对应的子产业发展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相反,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表明以上各省所对应的子产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处于优势地位。就子产业本身而言,林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江西为最高、畜牧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南为最高、渔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北为最高、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南为最高,显示了各省份各自的最强优势所在。其中,江西林业的区位熵指数远超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整体水平,显示出江西林业产业聚集度高,优势明显。

2.3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析

根据公式(3)至 (6)采用2004年和2014年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江西、湖北和湖南3省为分析对象,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陕西6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中三角3省主要农业产业部门竞争优势,如表2所示。

表2 2008—2014年3个省份农业产业的SSM分析

产业江西湖北湖南Pi,jDi,jPDi,jPi,jDi,jPDi,jPi,jDi,jPDi,j水稻236.1-306.9-70.8534.1-74.1460509.5-400.0109.5大豆44.4-54.8-10.418.5-30.4-11.932.1-40.4-8.3棉花451.7-489.4-37.7102.1-112.2-10.1434.2-470.4-36.2瓜果蔬菜640.4-618.122.32 243.1-421.61 861.51 507.1-994.3512.8油料280.0-302.0-22.0479.4-44.9434.5423.5-550.5-127.0水果1 761.7-1 516.9345.43 712.6-2 377.31 335.35 289.31 788.27 077.5烟草2 581.652.12 633.71 817.7-1 495.6322.13 315.6121.33 436.9茶叶548.7-397.6151.13 308.5-1 286.22 022.32 541.4-2 267.6273.8肉类424.1-285.3138.8977.5-422.55551 121.268.61 189.8禽蛋202.9-82.1110.8490.7-46.7444121.8-95.326.5牛奶435.8-535.2-99.4131.3-247.1-115.8292.2-245.047.2水产1 191.5-1 231.1-39.62 228.344.92 273.21 598.7-860.7738木材及竹加工5 509.3119.25 628.51 147.0-711.0436.02 541.8-737.11 804.7

表2显示,江西、湖北和湖南产业结构偏离分Pi,j普遍大于0,但有较大部分竞争力偏离分量Di,j都小于0,表明3个省份的农业产业部门具有较好的资源及发展基础,但产业竞争力较弱。相较而言,江西的烟草和牛奶和奶制品产业竞争力较强,湖北的瓜果蔬菜产业和水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优势相对较强,而湖南地区的豆类、水果、烟草以及肉类产业竞争力较强。就农业产业综合优势指标PDi,j来看,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原有基础较好,且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 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原有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较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 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

3 中三角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的结论及优化对策

通过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和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整体及其区域内各省份的第一产业和第一产业中各子产业进行了分析,发现江西、湖北和湖南3个省份的农业产业既有较大的重叠性,也有较大的互补性,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优劣互补、协同发展。综合各项指标,发挥各省份资源优势,优化其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保持传统优势,强化特色产业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各子产业由单一的数量规模优势型转化为质量、品牌、效益型优势。湖北的渔业可综合利用政府相关扶持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等支持现代渔业园区、苗种繁育、品牌培育、质量安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 湖南的特色种植业可利用土地流转的契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畜牧业方面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和畜禽宰杀后残余物资源化利用; 江西林业可将林木良种工程、森林经营工程、林业碳汇工程等重点工程作为着力点,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龙头加工企业经验,做大做强速丰林、毛竹、油茶、木竹等特色林产业。

3.2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在中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中,要十分重视粮食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一是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对粮食生产的耕地投入,让粮食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主体与核心; 二是坚持“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技术输入提高粮食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合理布局为切入点,把满足消费需求作为粮食品种、质量和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优势高产水稻,要重视丘陵山地区的薯类生产和玉米、豆类生产。

3.3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契机,利用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按照生产区域、产品流向、辐射范围,统筹规划产地、销地市场建设。根据区域内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建专业化的大型批发市场; 以省为单位建设域内特大型批发市场,并在巩固现有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扩大拍卖市场和期货市场; 3省份要注重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推行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和储运的全程质量控制,积极推动农业“三品一标”和ISO9000、HACCP、GAP等质量安全认证,用农产品质量品牌带动中三角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4 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

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环节,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储藏和保鲜水平[7]。一是对省级龙头企业在政策、技改投入、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给予扶持,壮大其经济实力; 二是把发展个体私营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其发展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包装、储藏等农产品加工业的下游产业[8]。

3.5 加大财政投入,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实行了产业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具有良好的二、三产业发展基础[9],目前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解决资金问题,为此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特别是对领军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资金、县域发展资金,以及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粮油项目贴息、扶贫专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中央和省直有关部门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项目资金,围绕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园区、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投放,形成资金聚集效应。同时,加强银行的信贷支持,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支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小额信贷,促进农业产业发展[10]。

猜你喜欢

区位农业产业经济带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