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警务实战化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群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8-10-15王晓宾徐少辉
王晓宾, 徐少辉, 杨 蕾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2600; 2.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004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犯罪分子开始利用各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实施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行为,因此在新的犯罪形势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难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公安部关于大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构建科学高效的实战化警务运行机制为总目标,以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为总要求[1]。
刑事科学技术警察作为公安队伍的一员,主要承担现场勘查和物证鉴定工作,是获取证据的主要来源。因此,切实提高刑事科学技术警察警务实战化能力,有助于准确获取案件线索和快速破获案件。近年来,各个公安政法院校纷纷开设刑事科学技术(或物证技术)专业,并且不断尝试开设实训课程[2]。但是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在实训课程目标定位和组织实施方面,存在着理论与实战相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警务实战化能力,而且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影响其就业后的快速成长[3]。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实战引领,突出能力建设,注重机制创新的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1 课程群改革目标
1.1 贴近公安实战,培育“精于实战”的刑事科学技术公安专业人才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警察共有4万余人,无论是占刑警比例还是警察总人数比例都较低,各地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人手短缺的现状。同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刑事科学技术警察表示自身承担的工作量很大,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随着“一长四必”现场勘查新机制的全面实行,各地公安机关亟需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现场勘查人员。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培养公安一线工作中最需要的“综合+专长”的实战型人才。
1.2 符合公安基层一线执法岗位要求,培育“一专多能”卓越警务人才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意见》指出:“公安院校毕业生成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并且主要充实到基层一线执法岗位。”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在犯罪现场勘查一线的民警,除从事现场指挥、勘验检查、物证提取、物证鉴定工作外,还要和侦查办案人员及时进行沟通,紧密配合才能发现破案线索,快速的侦破案件。因此,只有全方位掌握岗位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全面了解相关合作的部门和人员,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犯罪现场勘查中体现出综合能力。实训课程就是从公安基层一线执法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培养综合型、实战型人才。
1.3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校园与实战单位无缝对接的桥梁
实训,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综合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工作技能为主要目标。在校园模拟实训中,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综合培养模式,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方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是学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高仿真演练,为学生进入公安机关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衔接学校学习与公安工作的有效桥梁。
2 课程群改革原则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群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课程体系,依托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涵盖多个理论知识点,按照公安实战标准,通过模拟真实案件情况,来提高学生的实战化水平。为实现课程群改革目标,改革应该遵从以下原则。
2.1 公安特色原则
作为不同于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实训课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群的建设要突出公安这一鲜明的特色,始终围绕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公安实战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紧密贴合当前犯罪形势和变化,力争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公安实训平台。
2.2 实用性原则
作为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课程,课程群的设置必须在充分认清本实训课程的建设目标基础上,弄清公安机关当下工作在进行什么、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对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实战中急需的技能进行课程开发。同时在课程内容和课堂组织上要达到设计逼真、典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2.3 开放性原则
课程群建设的开放性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导致犯罪形式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课程群内容必须紧跟公安工作中最新应用和热点问题,不断更新,设定一定的弹性空间,及时将最鲜活的案例和技术补充进入课程,来保证课程活力。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所反映问题,快速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3 课程群改革实践
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自2012年开始进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群建设,依托刑事科学技术“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刑事科学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改进,逐渐建立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
3.1 确立三大核心能力
课程群以公安工作实际需要为导向,紧紧围绕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三大核心能力:现场勘查能力、物证检验鉴定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见图1[5]。现场勘查能力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遗留物证的寻找、发现、提取以及对犯罪现场的分析与重建能力。物证检验鉴定能力是指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得出鉴定意见,并将其转化为线索和证据的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升警务工作效能,全面提高实战能力的能力。这三大核心能力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融合。通过确立三大核心能力为课程群建设核心,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实训教学活动中,为系统进行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逻辑导向。
图1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
3.2 实训课程群独立模块建设
为切实保证实训课程对学生警务实战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训课程均采用独立设课的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实训课程的地位,使其不再成为理论课的附属,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实现了独立,可以系统化的开展实训教学。同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共设计出9大模块的实训课程。每个模块围绕3大核心能力的培养,设置不同数目的实训项目,其中痕迹检验实训课程有24个实训项目,犯罪现场勘查综合实训有7个实训项目,文件检验实训有18个实训项目,刑事图像技术实训有15个实训项目,物证鉴定实训有4个实训项目,电子证据检验实训有9个实训项目,理化物证检验技术实训有17个实训项目,法医生物物证实训有15个实训项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有5个实训项目,见表1。这些实训模块课程几乎涵盖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所有方向,通过每个实训项目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高仿真程度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训练,达到亲身体验公安实际工作的效果[6]。
表1 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模块构成
3.3 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要培养出“精于实战、敢于创新”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至关重要。因为实训指导老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在实训中是否有收获、收获多少。经过几年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已经组建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共有教授11名,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16人,极大地保证了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这些教师除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专业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定期深入至公安工作一线,参加公安业务实践活动,从实战中获取一手的资料,来及时补充到实训教学当中。在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院还坚持“引进来”,依托公安部“双千计划”等项目,聘请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广州市公安局、南京市公安局、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等单位的刑事技术专家来校担任教官,从事实训教学和课程群改革工作,从而保证了实训课程的质量,提升了整个实践教学水平。
3.4 实训课程考核办法改革
为切实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有效保障课堂组织实施,客观评价学生实训能力,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改革考核方式,采用了如下方法。
(1)灵活考核组织方式
根据实训课程的类型,采取两类组织方式。一类方式主要针对考查物证鉴定能力的实训课程,由学生单独完成实训内容。另一类方式主要针对考查现场勘查能力的实训课程,通常情况参加实训课程班级人数为40名,将学生按照10人一组分成4组,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训,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一部分的实训内容。如犯罪现场勘查综合实训中,小组设指挥员1人,照相及录像2人,痕迹提取2人,现场绘图1人,现场勘验笔录1人,现场访问2人,现场警戒1人。
(2)丰富考核内容
实训考核内容根据实训课程的设计,包括实训操作、实训报告和实训汇报3个部分。实训操作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实训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实训操作技术方法的掌握。实训报告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规定,制作标准的鉴定文书。实训汇报部分要求学生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和实训总结以PPT形式进行汇报。
(3)系统考核成绩计分
考核成绩计分时根据每部分考核内容在实训课程的比例,将考核内容具体细化分解,并赋予每部分相应的分值。以犯罪现场勘查实训课程为例,计分项主要有模拟犯罪现场勘查计分项和PPT现场分析及汇报计分项,计分比例均占50%,计分项内容共包含13个内容,见表2。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楚明了自身的得失分原因,起到及时督促、准确纠正的效果。
3.5 实训教材与资源库建设
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教材和资源建设是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提升实训教学效果的根本方法之一。作为指导学生实践的实训教材既要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操作训练讲解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更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将两者融合成为提升警务实战化能力的内容,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安职业教育的特色,满足教学的需求。近年来,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对全国公安院校和公安实战部门的充分调研,完成了刑事科学技术“十二五”国际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教材的编写。如《刑事科学技术案例应用教程》一书,在内容方面,共编制了38个案例,涵盖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在教材编写人员方面,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以外,还邀请长期奋战在公安一线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警界精英。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实现刑事科学技术实训教材“服务实战”的需求,促进了启发式教学。同时建设专家库、教学视频库、案例库、试题库等多个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学生及时获取实训资料,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表2 犯罪现场勘查实训课程考核计分表
4 课程群改革成效
自2012年来,公安大学本着“业务精通、贴近实战”的人才培养理想,坚持进行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不断促进理论与实战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实训课程群的内容,使实训课程群的教学更加规范与科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通过调查,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的课程总体满意度达到90%,部分课程达到95%,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积极性、学习性、探索性普遍高于其他课程。同时,经过反馈,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警务实战化能力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
(2)经过改革,促使广大老师积极主动要求深入公安一线进行“充电”。积极参与到真实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参与上百起案件。同时,实战部门专家来校授课、指导教学工作频率显著增加,每年较往年都有20%以上幅度增加。
5 结语
刑事科学技术实训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是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加强警务实战化建设背景下,是公安院校对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从校园向公安机关快速飞跃的一个重要保证。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通过有效的开展实训教学,创新“教学练战一体化”综合培养模式[7],从而培养出“忠诚可靠、业务精通、文武兼备、作风顽强”的公安人才,为公安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