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航空事故下的尾流遭遇与风险分析

2018-10-15田志强王永虎叶佑军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庞巴迪尾流升力

田志强,王永虎,叶佑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飞行技术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0 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大型飞机的运行数量逐渐增多,小型民用飞机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飞机种类的多样化、多用化已成为明显的趋势。飞机数量的增加,其在航路飞行、着陆、进离场时相遇的概率也会提高,这要求飞机之间在航路、进近、着陆、离场上必须保持安全间隔,以防止发生冲突,甚至碰撞。当然,当前飞机的导航设备、电子设备等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飞机的间隔保留和安全飞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但是,飞机尾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流对后面的飞机造成巨大的影响,是制约飞机运行数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国内对于尾流的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围绕尾流本身的变化特性;二是尾流对后机的影响和预测,并建立飞机之间必要的安全间隔。在尾流研究中,主要围绕尾流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以及产生的尾流区进行建模和仿真。其中胡军运用飞机的滚转比例系数f来衡量尾涡对后机的影响程度,给出了理论间隔时间为t时的危险遭遇概率值[1]。朱代武建立了尾流强度和速度模型,提出翼尖处尾流最大速度约19m/s,涡旋最大生存时限约2min[2]。在理论方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利用湍流模型有限元求解,也是尾流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周彬等对尾流二维可视化仿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尾流保守被动参量的演化[3]。徐肖豪等采用大涡数值模拟验证了涡核崩裂和涡对的连接、下沉现象[4]。温瑞英等采用RSM湍流模型模拟了近场尾涡特性,得到涡核半径约为翼展的5%~10%[5]。

国外关于尾流的研究较早,无论是从模型建立和数值分析,还是实验和模拟数据收集,以及尾流间隔优化都比较深入,其中Proctor等分析了在分切变和湍流等外界条件影响下的尾涡传播消散情况,建立了初始背景湍流程序[6]。Matayoshi运用尾涡咨询系统(WVAS)验证缩小的尾流间隔,并对尾涡遭遇风险评估[7]。

目前,国内对于大型飞机的尾流实验较少,尾流数据多是通过风洞实验和机场雷达观测,为了为尾流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本文将近几年关于尾流的事故事件进行总结梳理,运用朱代武等人的尾流参数计算模型,结合各方面的仿真数据结果,以2017年1月7日阿拉伯海上空事件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尾流相关的数据结果,分析了遭遇尾流的严重程度。

1 尾流间隔标准对比

为了防止飞机间尾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国内外对此做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国际民航组织(ICAO)、中国民航、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当前使用的尾流间隔标准分别如表1~表3所示。

表1 ICAO雷达尾流间隔

表2 中国民航雷达尾流间隔

表3 FAA尾流间隔标准(NM)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ICAO按照飞行器的重量将其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我国除此三类外,将体积重量巨大的A380单独分做一类,FAA则将B757单独分做一类,使标准的划分更加具体。对于各类型航空器之间的雷达尾流间隔标准,ICAO和FAA的尾流间隔标准相对一致,而我国的尾流间隔要明显大一些,比较保守,这制约了空域内飞机运行的数量,影响了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

针对民航的未来发展,FAA提出了新一代尾流间隔标准,如表4所示。该标准是按照机型的重量和翼展进行划分,将各机型分为六类,使各机型间尾流间隔更加精准,有利于空域大容量的运行,同时,我国可以借鉴相关的资料数据,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下一代尾流间隔标准。

表4 RECAT尾流间隔分类标准(NM)

*注:表中加粗数字表示某些飞机对间隔增加;有下划线数字表示某些飞机对间隔减少;MRS表示2.5nm或3nm

2 “吃尾流”事件分析

飞机从离地到机场着陆,整个过程中时刻伴随着尾流的形成,而形成尾流的强弱与自身重量和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型飞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尤其是A380的运营,但同时飞机也会产生巨大的尾流。梳理近几年因尾流而造成的航空事件(见表5),都对飞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表5 尾流相关事件

其中,2001年11月12日美国航空587号班机空难中,A300飞机于起飞后1分钟在同一条跑道起飞,飞入了由前一班航机所造成的尾流乱波中,飞行员在控制飞机过程中误操作,最终致使飞机失速坠毁。

2017年1月7日,阿拉伯海上空A380客机在航道FL350飞行,庞巴迪挑战者604型小型商务飞机在A380下方约1000ft反向飞过,结果A380的强劲尾流导致挑战者604型飞机失控空中反转,反转了有3到5圈,且引擎同时熄火,发生了严重的事故。这是由飞机尾流导致的一起飞行安全事故。

实际中,还有许多因尾流而使飞机失去正常操纵的事件,对人对飞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尾流所形成的危险区及其变化发展严重影响着后机的飞行。

3 尾流计算研究

以2017年1月7日事件为例,做出以下分析:

关于尾流间隔标准,ICAO在航空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在进场和离场、起飞和着陆以及航路穿越、交叉情况下,各机型间应该保持尾流间隔。这一事件是在航路上发生的,而在航空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航路上的尾流间隔,因此航空器仅受管制间隔的约束,并要求航空器在规定的高度层上飞行,遵循东单西双的原则,且相邻两高度层间隔为300m,该高度间隔满足航空器管制间隔标准,而在该事件中,虽然两航空器的间隔约有300m,但由于尾流影响,造成了重大的事故。

图1 A380和庞巴迪挑战者604

A380庞巴迪-挑战者604最大起飞重量(kg)56000021882翼展(m)79.7514.6最高巡航速度(km/h)1089.36869

*注:表中部分为近似数据

根据ICAO分类标准,A380由于其庞大的体型重量属于重型机,庞巴迪挑战者604型飞机属于中型机。两架飞机的外观如图1所示,上面为四发发动机的A380,下面是双发的庞巴迪飞机。两架飞机的基本数据如表6所示。

3.1 尾流强度计算

在民用飞机中,尾流主要由螺旋桨飞机螺旋桨旋转产生的滑流、机翼表面横向流动气流产生的紊流、喷气发动机飞机产生的喷流和翼尖处产生的翼尖涡组成。其中,翼尖涡是尾流的主要部分。在气流流过机翼过程中,由于翼尖处上下翼面压差而产生气流翻转,此时便会产生翼尖涡,随着飞机的起飞飞行,便会拖出两条长长的尾流。对于四发的A380而言,喷气发动机飞机产生的强大喷流也会融合到向内反转的尾流中,影响着尾流的变化和发展,但本文分析时,不考虑发动机喷流的作用。

飞机受升力在空中飞行,机翼剖面所受升力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机翼剖面升力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求解,将机翼受力分布近似视为椭圆受力分布,则有初始涡流间距:

(1)

式中,bL为机翼翼展,b′为初始涡流间距。

在巡航阶段,飞机做等速、等高的直线飞行,处于平飞状态,受力情况可近似为图3所示。

图3 A380巡航阶段受力分布

图中:P为拉力;D为阻力;W为重力;LL为升力。P=D,W=LL,即升力等于重力。

根据库塔-茹科夫斯基定理[8],涡流环量Γ是关于升力L、空速V和空气密度ρ的函数:

L=ρVΓ

(2)

则A380的尾流强度有:

(3)

式中,Γ0为初始环量;LL为升力;VL为空速;b′为初始涡流间距。

从式(3)可以看出,尾流强度生成阶段与飞行升力、飞行速度、机翼翼展和空气密度有关,飞行升力也即飞机重量越大,尾流强度越大;空气越稀薄,尾流强度越大;机翼翼展越小,飞行速度越小,尾流强度越大。

表7 部分国际标准大气表

*注:p0=1.225kg/m3

对于A380尾流强度的计算,假定其重量为最大起飞重量,由表6可查到,飞机产生的升力等于重力,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此时产生的尾流强度最大,对后面的飞机而言也是最糟糕的。假定飞行速度为最高巡航速度,此时的高度为35000ft,而所对应的标准大气密度为0.3796kg/m3,查表7计算可得,若飞行高度在表中查不到时,可使用插值法进行求解。飞机翼展见表6。根据方程(3)可计算出飞机的初始尾流强度为762.78m2/s。

3.2 尾流运动

尾流的整个过程依次是产生阶段、稳定阶段和消散阶段。在变化发展中,除了受到自身特性和重力作用外,同时也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顺逆风、大气湍流和近地面效应等。本文假定大气环境是稳定的,尾流仅在重力和自身速度相互作用下飘降变化。

A380尾流的垂直速度分量与后机庞巴迪挑战者604型飞机的翻滚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9],由上面所求得的尾流环量,可求出空间一点的诱导速度:

(4)

式中,W为尾涡初始下降速度;a为空间一点与尾涡中心的距离。

当a为b′时,Γ为Γ0,则有

(5)

式中,W0为尾流垂直速度。

则可求出涡对相互诱导下的初始尾流速度,求解W0得到1.94m/s。

一般而言,两圆柱涡流之间的间隔会越来越小,并会下沉衰减直至消散[10]。飞机尾流会因本身向下的诱导流而下沉,假设高空气流是稳定的,尾流经历卷起阶段形成的涡流对会在时间t内达到间隔距离b′,则b′间隔所需时间为:

t0=2πb′2Γ0

(6)

求解得到t0为32.32s。

t0是尾流从产生到稳定阶段所用的时间,而尾流在航路阶段从形成到消亡最长可持续3min,尾流在变化中会产生一个尾流区,形成一个尾流包线,如图4所示。进入包线内的飞机会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4 飞机形成的尾流区

在本案例中,庞巴迪挑战者604型飞机反向闯入A380的尾流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A380产生的尾流强度是特别大的,而对于庞巴迪挑战者604型飞机来说,受到了强大的垂直不均匀力,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来缓解突然而来的强大尾流,因此致使飞机反转了数圈,两发动机直接失效,造成严重的事故征候。

3.3 遭遇尾流程度分析

尾流对后机的影响是不同的,它受飞机所处尾流包线内的位置、前机飞机产生的尾流强度、后机自身的控制能力和外界大气环境的制约。针对尾流的影响可进行尾流严重程度划分和遭遇尾流程度预测,如图5所示。

图5 尾流及其影响程度严重性划分

根据图5的尾流强度分类和预测,可以将前面提到的事件进行划分,1994年的匹兹堡空难中飞机只是遭遇了中等程度的尾流,但是却造成了灾难性事故,尾流是诱发事故发生的第一因素。2001年的美国航空587号班机空难中,后机遭受了极端程度的尾流而难以控制,造成了人员的死亡,发生了灾难性事故,尾流是主要的因素。2012年9月14日维珍澳洲客机事件,飞机遭到一定程度的尾流,但在机组人员的合理操纵下脱离了危险,属于事故征候。2017年1月7日阿拉伯海上空事件,庞巴迪挑战者604型飞机遭遇了严重的尾流,且飞机损坏严重,但最终安全降落,属于重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飞机所遭遇到的尾流程度大小并不一定会完全影响飞机的操纵性能,造成相对应的事件。在飞机遭遇尾流到飞机最终发生的情况之间,受到外界环境和飞行员的影响,如图6所示。其中飞行员在熟悉尾流特点的情况下,是可以避免或摆脱尾流影响的。

图6 遭遇尾流与最终情况示意图

4 结语

本文首先综合了典型的尾流相关事件,然后根据2017年1月7日尾流事件,结合飞机的基本数据参数,计算出了航路上A380产生的尾流强度、初始下降速度和时间,并根据尾流对后机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

在飞机遭遇尾流时,为使飞机返回到正常状态,除要求飞机搭载灵敏有效的尾流探测装置外,还要飞行员保持冷静的意识,掌握避免和改出尾流的技能,增加模拟机尾流遭遇训练科目。

基于当前国内外的尾流研究,其中尾流应对研究特别是尾流改出程序和尾流缓解装置的研究,还需建立一整套预防和应对的设施,包括检测、分析、预测、避开和改出等。

猜你喜欢

庞巴迪尾流升力
对抗下的尾流自导水雷瞄点位置优化
尾流自导鱼雷经典三波束弹道导引律设计优化∗
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RECAT-CN)国内运行现状分析
庞巴迪转让A220项目剩余股权
基于Park模型对海上风电场尾流的敏感性分析
“小飞象”真的能靠耳朵飞起来么?
关于机翼形状的发展历程及对飞机升力影响的探究分析
你会做竹蜻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