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法思路浅析
2018-10-14刘艳明
刘艳明
【摘要】本文以丹徒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为对象,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思考在建设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浅析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对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近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概况
自“十二五”以来,丹徒区积极策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市、区“十三五”和水利现代化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全面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特别是自2011年党中央1号文件以来,全区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两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
2、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丹徒区随着农田水利工程投入逐年加大,在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工程规划与实施脱节。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一般按照《农田水利规划》组织实施,但由于规划常常较粗放,项目投入依靠区镇两级财政承担,镇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在工程具体实施和管护过程中,部分乡镇对自身应该承建的项目,经常因镇财政资金紧张无法落实,从而搁浅,因此,往往实际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往往已经列入规划实施的项目,因缺乏资金,需要先行照顾贫困地区,打乱了规划实施的顺序。
2.2 管理粗放,建设标准参差不齐。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部门有水利部门、农业开发部门、国土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实施部门的多样化,造成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監督体制不同。如水利部门实施的项目,多参照水利基本建设规范要求,实施人员专业技术素质相对高一些,工程质量要求上就偏高一些。镇、村实施的项目多为自筹建设,施工标准多凭经验要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把关,工程质量很难保证。
2.3 工程实施矛盾较大,进度缓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老百姓田间地头、村前屋后,多数缺乏进场道路,实施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造成矛盾较大,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不好的影响。加上,一些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健全,施工期间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使建设进度深受影响。
2.4 管理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后,多交给村委会自行管理,没有专门成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的部门,因此当水利设施出现老化、损毁等现象时,因缺乏人员和经费,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和改造处理,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工程使用寿命达不到原设计标准。农民群众只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对工程是否损坏并未与其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对工程运行状况不闻不问。
3、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3.1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统筹
首先应建立综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综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农业的分管领导牵头,水利、开发、财政、国土等涉农、涉水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整个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其次,将整个区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统一扎口,形成整合,集中投资,解决多头投资、规划无序、责任主体缺位等问题。再次是对统筹系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贯切执行到位,规划一经批准,明确将各部门的任务列入考评机制内容,保证规划的严肃性、规范性。
3.2 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制十分必要。
一是利用现有行业规范文件,制定一套符合地方工程特点的可操作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建设管理程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好现有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各参建单位的职责。三是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监管队伍,形成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四是注重事前沟通,减少过程矛盾。五是形成有效协调机制,整合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六是勇于创新,坚持民主决策、群众参与的原则。
3.3 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建设,对培育和提高农民群众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所有权,建立现代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公益性和准公益性设施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原则,分别明确市、镇、村的管护责任。通过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工作,进一步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探索工程管理模式,确保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真正“管得好、长受益”。通过农村灌溉(排涝)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工作,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指导整个区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管护机构,负责本辖区内跨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并检查指导各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管护工作。村成立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协会或农民用水协会,具体负责本村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
(2)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是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率先实现水利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