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养培养

2018-10-13邓荣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养培养

邓荣英

【摘 要】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有待商榷吧)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而什么是小学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加点。

【关键词】如何;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93-01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采用了直接导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课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将鱼游到了纸上,写成了鱼画到了纸上,学生都很激动,连忙指正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咦,不对呀,鱼是活生生的动物,只能被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纸上了呢?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感兴趣,非常迫切的希望进入课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效果会好些。

二、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的去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当时你站在悬崖边看着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说说,你想怎么当好导游,把这个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伙伴亲人。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抢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般经过快速思维后,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这样,谈论交流而后把他们说的写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例如,在《触摸春天》这篇文章中,盲女孩安静在经历了这次奇妙的历程之后,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议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填补那片空白,让学生的想像自由驰骋,海阔天空,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更是一次锻炼写作的好机会。在阅读感悟、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情动辞发,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许多孩子都很喜欢阅读,但很多孩子都没有很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范围很窄,读过就忘,不注重读书笔记,这样往往花了时间,却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内花一定的时间知道孩子的课外阅读。为了纠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内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我采用了如下办法,首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文本对话,做好读书笔记,我的要求是,预习新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自己感触最深或是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段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整體感知课文,尝试与课文,与作者对话,并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一个学期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地方得到适当的理解,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也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而针对有些孩子阅读面太窄的毛病,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内适当地为学生推介,并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小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养培养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