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分析

2018-10-13瞿增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殊儿童实践分析

瞿增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送教上门做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求。但我国送教上门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要及时的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送教上门教学,进而提高特殊儿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帮助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就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79-02

引言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提出:残疾人士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为了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正常的接受教育,各地区都纷纷开展了零拒绝办学,招收一些轻、中度残疾的学生走进校园,并对重度残疾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并遵循家庭自愿、免费教育的原则,使特殊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为特殊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送教上门服务的概述

送教上门主要是针对一些中、重度残疾的学生,使其享受正常的教育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生活无法自理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入心中向往以及的学校大门,缺乏正规的教育,使本就不幸的儿童更加的痛上加痛,而他们的家长也深深的陷入的自责之中,对儿童未来的发展变得迷茫[1]。而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教师将特殊儿童所需的学习内容和心理辅导等带到特殊儿童的家中,有计划的对其进行教育教学,这种形式虽然与家教有一些类似,但在当前社会中,送教上门服务是特定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的,并且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完全是无偿、免费的教育。

二、送教上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送教上门的支持者素质能力不足。

在送教上门服务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缺少送教上门的教师,因此,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力相对不强的教师进行送教上门,但这些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背景,而学校方面又缺少此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从而影响了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学校在经费上缺乏充足的支持,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从而不能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2]。

2.送教上门的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

送教上门必须要结合特殊儿童的需求,有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从而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在实际的送教上门中,教师没有充分的对特殊儿童进行了解和评估,导致送教的内容与特殊儿童的需求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3.送教上门的支持环境缺乏。

部分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时,缺乏相关环境的支持,不会有效的利用当前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在进行送教上门时,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师和特殊儿童以及家长的休息,从而导致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送教上门服务的开展[3]。

三、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有效实践

1.特殊儿童教育首先是儿童教育。

特殊儿童与普通的儿童一样,也喜欢各种游戏、玩具,其教育也是建立在儿童教育的基础上,也需要教师耐心、生动的讲解。因此,教师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时,要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使儿童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进而提升特殊儿童的学习效果[4]。

2.平衡教师威严与儿童平等。

教师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时,要与特殊儿童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拉近与特殊儿童之间的距离,要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加强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并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每次见到儿童时都亲切的进行问候,帮助一些不能自理的儿童倒杯水,削个水果等等,能使儿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心。儿童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的多听几次,并积极的鼓励儿童。这样儿童会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热爱教师,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的具象化應用。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原因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送教上门服务中,要积极的鼓励儿童,引导儿童树立自信心,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教师在教特殊儿童加减法时,儿童对枯燥的教学缺乏兴趣,并且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从而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从而能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儿童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因此,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这一特点,耐心的对儿童进行解答,从而调的儿童的积极主动性。

4.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及德育渗透。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以及家长有不正当的言语和不良的行为,很容易被儿童模仿,进而影响儿童今后的成长。因此,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师及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特殊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时,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重要性,从而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特殊儿童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与家长和儿童之间的沟通,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技巧,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24):7-12.

[2]黄儒军,申仁洪,明兰,熊欢.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与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17(22):8-14.

[3]许巧仙,詹鹏,孙计领.残疾儿童教育服务需求特征与供给优化研究——以N省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7(12):69-75.

[4]徐飞.送教上门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济南大学,2017(06):108-110.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特殊儿童实践分析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