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8-10-13李海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问题分析阅读教学

李海英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采取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提高教学效率,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39-01

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從学生学习能力和阅读资源出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并在有效的阅读技巧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中。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大多陈旧,抱着一本语文教材重复教学,缺少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很多教师依然信奉题海战术,千篇一律的阅读方法与阅读内容让学生减少了很多拓宽阅读面的机会。不少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是老师要求背诵的作文选,使得阅读这一充满乐趣的活动成为学生学业的负担。家庭方面,学生缺少读书氛围,其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由状态,受限于阅读来源稀缺,读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阅读量远远小于城市孩子,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二、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1.盲目相信教材。

影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以及教材内容的滞后。但同时,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盲目相信教材,并且在农村小学阅读资源以及课外文化都比较少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师生关进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从而缩小了视野。实际上,课堂只是一个教学的场所,教材也只不过是借鉴的资料。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可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1]。

2.教材内容落后。

由于我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不完善,经济水平比较低,而且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也较为滞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从而使得学生不能够大范围的接触阅读材料;另一方面,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故步自封,没有了创新意识,更不能有效的培养语文的学习能力。

3.教学观念滞后。

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视野,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4.学生家长对阅读教学不重视。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农户出身,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片面地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和数学教学一样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即可。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对学生终身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三、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对最终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情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剖出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大家当一回广告设计师,为黄山写几则广告语,从而让各地人民加强对黄山的了解。这种问题的设置往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完《惊弓之鸟》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有了弓和箭,才能射击到鸟,可是在古代有个人只需要拉动一下弓就能射下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制造悬念的问法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办法。

2.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

小学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不是将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整齐划一的管理,将所有学生变成阅读优等生,这种想法显得不切实际。个性化阅读是指根据每名学生阅读学习的需要和特点,基于其能力水平的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个人的进步。在实践中,能够让不同水平、爱好的学生发挥出自己语文阅读的特长,而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破除一切条框,引导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下感受语文阅读学习的美,将学生的个性和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比如在《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中,关于父亲将母亲的角膜捐献出去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由此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正确认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将学生对捐献角膜事情的不同看法潜移默化的进行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认识差异的尊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在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人文感受,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农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知识面和阅读面都比较狭窄,并且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很多小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机会很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这一情况,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题材,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阅读教学压力,也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精神下,需要我们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创新。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更是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改进软硬件设施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模式上的缺陷,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波.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4):172.

[2]胥克武.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4):330.

[3]周克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学咨询,2014(07):57.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语文问题分析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浅析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 “话题式” 教学的建构与反思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