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8-10-13李昌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李昌贵

【摘 要】数学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还能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更新,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到课堂的实践中,从而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61-02

引言

数学这一学科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也对生活有着高度的认知和总结。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成为生活和实践的关键,贯穿于教学、生活的始终。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发掘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的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接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并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发展教学生活化模式的数学教育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教学生活化使数学变简单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的,将生活知识应用到数学课堂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将生活知识与数学相互结合可以让数学变得简单化,并且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削弱了数学的复杂性[1]。在进行授课以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程所需要的生活素材,这些生活性素材必须是小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得到的,如对于时间分针、秒针,时针的计算与转换,小学生认为时间的分秒转换非常复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秒时换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教学生活化原则进行教学,利用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对分秒时针进行换算教学,把叶子当作秒针,把小树当作分针,把小花当作小时进行计算,能够让学生得出1棵小树等于60片叶子,60棵小树等于1朵小花的结果,通过树叶花对分秒时进行转换后,分秒时学习就变得简单了,这样复杂的数学学习通过生活化元素转换而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二、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小学数学课堂,包含小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它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生活化和情境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生活化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三角形教学中,按照三角形性质,推测长和宽性质,通过类比推理,找出三角形面积和四边形的相似地方。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大多数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预算方式。同时,在生活化教學中,可通过相似性对比[2]。例如:“0.003”和“0.03”的相似性质,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三、利用生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适应时代性、现代化教育,教师需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传统满堂灌与粉笔教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多媒体等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教师现代化教学法培训。在课件制作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为了学生而制作,是为更好传播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3]。例如,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圆,唐老鸭坐着正方形车,提问学生: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即可判断出车轮应做成圆形车轮。然后,再用电脑画面显示,唐老鸭坐在圆形车轮上,但车轴不在圆心上。同样提问学生,让学生知道汽车要想不颠簸,需使车轴和车轮距离全部相等。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欢笑声中,即可学习知识,又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功感。因此,问题情境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式。

四、知识内容实际运用的生活化引导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数学知识的服务对象。教师要明白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学生只是懂得如何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不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事例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4]。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内容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分别扮演店主与消费者,锻炼运算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买东西的场景,从而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仅要将生活引进课堂,还要促进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味数学的价值,促进其数学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不断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改革,摆脱传统教学方式上的束缚,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6(07):125-126.

[2]刘庆丰.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6(28):551-552.

[3]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7):136-137.

[4]张厚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456-45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