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知识树的构建和运用

2018-10-13王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绘制记忆知识点

王红

【摘 要】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打造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革新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时不足、知识点多、学生基础薄弱。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既是机遇,同时又给这门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画“知识树”的能力。

【关键词】知识树;知识链;地理头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44-01

一、知识树

什么是“知识树”?“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知识树”破天荒般地揭示了知识的结构、形成规律和过程与树的结构、生长规律和过程如出一辙。“知识树”本质上就是一個层级知识图,它是为实现某一学习目标而建立的所有相关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从属关系的知识框架,用形象直观的“知识树”来梳理知识结构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将地理最为基本的知识画进去,更重要是将基本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来,体现了各种级别层次的知识,即“主干、支干、叶子”三个层次。

二、“知识树”的绘制与应用

1.什么情况下需要绘制“知识树”?

“知识树”具有形象直观、脉络清晰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点都适宜绘制。对于内容简单,脉络清晰的新知识没有必要绘制,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时,山脉、盆地、平原和高原的学习与识记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因此让学生们绘制一幅中国地形图,将主要的地理事物填充在相应的位置,绘制地形图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对于知识点繁琐,并且记忆困难的内容可以绘制“知识树”。例如在讲解《东南亚》时,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物产、邻国等方面指导学生绘制“知识树”,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向、河流径流量及物产分布,帮助他们从整体上认识知识,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涉及初中所有教材,知识不但多,而且学习周期长,学生容易遗忘。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达到复习的目的,绘制“知识树”成为最佳的选择。纵观我们中学地理课程其核心知识可以用一棵“知识树”表示出来,复习区域地理时可以再绘制一棵“知识树”。绘制两棵“知识树”,梳理出教材的主干知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做到脉络清晰,心中有知识,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记忆事半功倍。

2.怎样绘制地理“知识树”?

章题是主干,这一章里的内容是分枝,每一块内容里面再分出若干小块,或者直接出树冠,树叶都可以。我们以区域地理为例,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两步:第一步,知道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邻位置;第二步,知道该区域主要的地形、气候特征、工农业发展及城市与人口的特点等。我们可以将东北地区的知识点通过“知识树”加深记忆,如下图:

3.怎样运用“知识树”?

绘制“知识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恰当合理的运用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对于复杂的知识点最好是在讲授过程中在黑板上绘制,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知识树”,这样学生可以明确各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深入理解知识。

进行知识复习时,因为知识已经学过,所以最好是展示“知识树”,让学生参照它检查自己对知识的记忆情况,找出已经遗忘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复习后,在纸上简单的绘制,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应用“知识树”的实践效果

1.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在讲授《中国的民族》时,在黑板上画好树的三个分支,分别是五十六个民族、民族分布、民族风情,然后随着知识的讲解,小的枝叶逐渐地长出来,最后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学生很兴奋,在欣喜之余知道了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层次性。

学生在写和画的过程中觉得非常的有趣。怎样才能画好呢?这就促使学生不得不去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只有自己做到脉络清晰了,才有可能画好手中的这棵树。这样学生就不把读书当成了一件简单枯燥的事情,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的乐趣。这种乐趣激励着他们进一步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和完善知识框架。

2.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链”。

初中地理知识从世界地理到中国地理,从中国的省区到乡土地理总共十七章内容,内容多,知识点繁杂。在会考前记住这么多的知识,除了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外,还需要绘制一棵地理“知识树”,自然地理从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角度绘制,人文地理从区位、经济、人口、资源、交通、文化技术、聚落、环境等角度绘制,从而树立地理知识点的整体观念,形成地理知识链。

3.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与总结归纳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认为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教师授课时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知识树”,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将知识点分类汇总,绘制出主干、支干、叶子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起到把厚书读薄的作用。

在复习课中,“知识树”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棵大“知识树”是由若干小的“知识树”嫁接起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找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建立起了知识的整体概念,而不是孤立的学习一节教材,将厚书读薄,准确的把知识点装进脑子里。

结论

“知识树”的绘制与应用是有条件的,切记盲目的绘制与使用。恰当的运用“知识树”这张“知识地图”可以帮助学生辨别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建构性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马兆兴.《学习构建“知识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12.

[3]刘利.《画地理”知识树”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对八位初中生的指导个案为例》载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猜你喜欢

绘制记忆知识点
Art on coffee cups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放学后
记忆中的他们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记忆翻新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