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8-10-13金赛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备课小学语文

金赛智

【摘 要】准备课程是每位老师每天必须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务之一。通过学生的准备和教学活动的准备,可以实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它将非常有条理,能够控制教学时间的分配,并具有乘数效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备课,理解和掌握备课的基本要素,有效提高备课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25-01

引言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传递者”,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充当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信奉者,教学的目的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的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能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老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教材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参考、一个例子。课标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指南针,其中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应注意的重点。面对这些新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深,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走入“误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前提就是备课,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备课。怎样在教材的基础上,为上课做准备呢?

一、如何炼文本中心内涵

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但是面面俱到的备课方式也不可取的,这样的备课后上课时学生就不能发现课堂的重难点;但是蜻蜓点水的备课结果就是浅尝辄止。

反应文章重难点或中心的所在有的是在题目中,有的则是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可以引领全文;有的则在文章的结尾,对文章进行总结;这个分析过程离不开文章整体,有的文章写的内容很多但是文章的“眼”就是几个字。例如:《高大的背影》,这篇文章记叙了妈妈背“我”走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这时候过来了一位三轮车工人要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这篇文章要抓住题目中“高大”一词来分析:为什么他的“背影”是“高大”的?它“高大”在哪些方面地方?经过这样的分析教学重点就一目了然。

二、运用导入技巧开始新课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

通过设计与文本直接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这个问题最好能够概括出全文,或者是文章的重难点。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导入时候,老师就可以从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的路线作为导入点,这样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也会去间接的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一直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故事叙述导入法。

小学生爱听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在课前讲一个与新课有关的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学习《曹冲称象》,老师就可以这样导入:古代一个小朋友,凭借了他的聪明才智,对大象的体重进行了称量,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那就请同学翻开今天的语文书,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曹冲称象”,这么一个简短的小叙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儿歌童谣导入法。

儿歌,尤其是童谣,在初级教育的过程中一直备受亲来。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借助儿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符合“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三、教学设计要针对于学生,做到备课过程中的“双备”

当我们听课的时候,不难看出一些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课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些老师的课堂几乎成了几个优秀学生的舞台,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迷茫,原因是前者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备課时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而后者只是把他想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机械的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根本找不到参与的机会。当全班齐读课文时,他们就会人云亦云,当老师问问题时,他们保持沉默。二者相比,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总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只考虑应该教学生什么,不管学生需要什么,只关注课本的内容,忽视了课堂,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虽然按照教学设计,上课的过程也是一丝不苟、严格的,但通常是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不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目标。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育和教育人的过程如同种花草,首先要了解花草的特性,区分不同的施肥、浇水和栽培条件。”我们都知道,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甚至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素质和接受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是在精心挑选的尖子生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可能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多才多艺,有些学生甚至能流利地阅读,有些学生甚至不能流利地阅读课文,更不用说对课文和写作的理解了。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如果教师不去考虑学生的水平,而是采取“平均”政策缺点是明显的:设计的内容太难,中低水平的学生不能接受;如果设计的内容太简单,中上等学生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且还会拖慢了教学进度。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的方法是在备课的时候做到“双备”即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学生接受度的不同,设计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让优等生吃够了,让中学可以达到最近发展区,让有潜能的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建立自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才华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提炼的过程要立足教材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准备性活动,是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准备上课之前,应该先学习课本,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要胸有成竹,注意教学内容的难度,但是面面俱到的备课方式也不可取的,这样的备课后上课时学生就不能发现课堂的重难点;但是蜻蜓点水的备课结果就是浅尝辄止。在小学语言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显示一些图片,播放动画视频或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习“帮助”的方式。然而,将教学情景的设计与简单的图片和游戏的展示等同起来并不容易。探究这些教学情境的使用是否真的能优化教学质量也是必要的。当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学科教学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教育技巧自然会提高,老师在备课时也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首先是主题分析方法,文章的标题经常反映文章的中心和重点。分析题目的意义(需要依据课文饿内容),对课文中的“眼”着重分析,这样教学重点就自然凸显了。

结束语: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如鱼得水就得做好备课的工作,备课不仅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种手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彦赫.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备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47-148.

[2]张云波.营造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123-124.

[3]范英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放飞孩子的天性[J].吉林师范大学,2017(18):012-013.

猜你喜欢

备课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