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建构
2018-10-13付祥
付祥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反思德育教育的过去,有太多的“形式化”、“大呼隆”、“表浅化”,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須从未成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贴近青少年学生生活现实、贴近青少年学生群体。使学生在活动学习,活动中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11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把“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主题。这些都很好地回答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然而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重任的中职学校,却由于受社会经济的转型,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生源质量的逐渐下降,学校的德育教育面临严重挑战。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德育效果,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
近几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根据第1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职在校生达2196.6万人,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整体生源质量的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无心上学,上课睡觉、玩手机,逃课,迟到,早退,夜不归宿,早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现象严重。一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受到溺爱,蛮横任性,唯我独尊,争强好胜,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而一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从小缺乏家庭温暖,性格孤僻,缺乏自信,自卑感强,交流沟通能力差,容易自暴自弃。
2.学校重技能,轻德育。
中职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的学校片面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导致重技能培养,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在教学上重视专业技能课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教育课和德育教育。德育课时不足,德育教育师资薄弱、投入甚少、内容缺乏、形式单一。只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不育人的教师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学生也认为自己到中职学校就是来学习技能的,只要学好专业课,熟练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毕业后就可以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立足于社会,所以对德育课不感兴趣、无心听讲,对学校德育教育消极对待,不关心国家时事政治,不重视自身修养,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大纲已经明确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并且将“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4门德育课列为必修课,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必修课进行试点。因此,在构建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要通过德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德育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德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加强德育课的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优秀的、高素质的德育课教师,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严格德育课的考核标准,确保德育课的教学质量。
2.全程育人是构建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的重要选择。
全程育人就是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入学到毕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每个阶段的育人目标。一年级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能素养、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就业观念、应聘技巧和社会责任感。
3.科学评价是构建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建立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离不开德育教育的科学评价。德育评价是衡量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目的是通过德育评价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通过德育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德育的效果。德育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学校党政领导、德育科室、学生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对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学校党政领导、德育科室、学生、家长对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德育工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德育科室、任课教师、德育导师、班主任、班团干部、社区、家长、学生自我对学生个体的德育的综合评价。评价应该重视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性。评价结果应该力求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总之,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校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科学评价四位一体的现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当然,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随着学生个体的不同,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需要不断修正完善,不能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汪永智.构建科学体系破解中职德育难题——广东省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4-30(第3版).
[3]谭建兵.浅析当前中职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