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13王士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高中数学对策

王士芳

【摘 要】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有较高分值,同时高中数学充分考虑教学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基本数算能力、数形结合等能力,从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知识和思考力,引导学生快乐、高效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这许多问题,例如教与学的矛盾、学生学习习惯散漫、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教师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82-01

一、教与学的矛盾问题

“教”就是教授,以教师为主体,那数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对课本、对知识点要极其熟悉,在教学是要做到语言流畅,不能磕磕绊绊,让学生不知所云,同时教师要更加善于思考,通过多种方法来解题,做到知识点的贯通与实际应用的流畅性。同时教师要简单化、具体化的举实例来教授,是学生能够简单易懂的接受,更符合实际生活,不能教条化、死板化,是数学成为高不可及的学科。“学”就是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应以教师的要求为主,坚持教师的合理建议,也应客观理性对待我们已经成为经典的教导方式,即预习——提问题——认真听讲的模式化过程,但是很多同学都对这种方式不屑一顾,认为预习无用,只要课上好好听老师讲课就好,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所以我们应理性对待已经被我们反复倡导、烂熟于心的模式。另外,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的散漫性问题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约束,同时学生也应增加自己的自律能力,不过在理论上可以,但在显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下大力度,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改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方式如下,第一对于学生的粗心行为进行纠正。很多同学对于粗心问题很是不以为意,总是抱着一种“只是存心而已,不是我不会”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粗心也是自己的能力存在着问题,粗心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算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粗心说明学生在思考的严密性上是比较欠缺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一个容易被略过的细节。第二,督促学生勤于复习和总结。有些学生学习习惯懒散,不愿意做笔记,不愿意回顾复习,认为老师讲一遍就能会,这也是需要被纠正的,“温故而知新”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适用的,通过复习我们也许就会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和解题技巧甚至是新的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去探索研究数学的奥妙,也有利于我们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三、学生思维能力欠缺问题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考验一个老师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效果。学生思维能力是指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对于普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培养其数算能力、空间形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设置已经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关内容,不过其中一些内容人不能够与学生的理解相衔接,所以我们仍应该从最基础的数算能力做起,即通过大量的运算,来训练学生的快速运算能力,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从而为后面的大型知识点的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基础,那就是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初中只是培养了学生的平面几何的思维能力,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高中教学应从实物、模型和图画三个角度去培养,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三线互相垂直的椎体,即我们教室的“墙角问题”,通过实物来引导学生的想想,还可以通过教师制作想要那个的模型进行直观的展示,或者提高教师的作图能力,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训练,是学生能够在严谨的证明过程中,使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建立起来。通过有步骤地引导和培养,就能够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得到改正,使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鉴于以上问题,我觉得作为学科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知识是一样的,但是如何让知识被传达出来,则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技巧,对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检验。一般来说学生更喜欢那些乐观、有掌控能力和幽默风趣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一些幽默性的讲授内容,是学生在风趣中接受知识和注意事项,应让学生认为我们的知识点很少并且很简单,而不是以深奥的方法去讲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纵观整个高中数学知识,确实具有模板化的特点,并且知识点很有限,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这些特点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改变似乎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借鉴,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第二、学生阶段性学习心理状态的掌握。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仍没有摆脱初中时期的叛逆性格,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中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当调整自己的语速和教学时的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学习和掌握,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是我们根据学生状况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我们学习效果的体现,同时这也是拉近学生与教师距离的重要举措。通过学生心理上的求异心理的需求,要求教师适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教学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当一次老师去为讲解一些知识点和数学问题,效果比教室的灌输式更有帮助,因为学生是一个接受者,如果一个接受者能够把自己所接受的问题表达出来更能够增强我们教学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基础性知识的精通与讲解。

根據这几年的高考试题情况尤其是新课标改革后的出题情况看,我们的试题越来越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其他学科的高考试题也有类似的特点,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这也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要做到反复讲解和反复练习,及时帮助同学们进行回忆和总结。我们都知道一句话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基础知识能够牢固掌握就能够对更加复杂的题有一个更加充分的把握,也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我们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已经做了一些简单的解答和回顾,希望我们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真正为数学教学解决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新课程,2013(10).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高中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