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

2018-10-13李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多边形思维能力思维

李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8-02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不仅需要教师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与数学素养,还需要通过知识的讲解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智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以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举,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度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用一些趣味性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尤其是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指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积极探索与主动创新思维,通过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来分析及解决问题。二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初中数学教育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以培养,造就“四有公民”。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对数学公式等加以记忆,还需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理性与严密的思维方式,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三是有利于各学科的学习。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其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更好地学习自然学科,便于学生深入学习各个学科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课前教师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这种方法在其他的学科中有显著的優越性,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并不适用。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让学生在做相关类型的题目时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向,有自己清稀的解题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仅仅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能根据相应的问题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事先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是由教师来讲解,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为了发现更多有价值问题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会集中更多的注意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并反復推敲几种证明的原理之间的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各种推论逐一论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以比较高效的形式进行预习,还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熟练的将其应用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

三、鼓励学生组内讨论学习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比较单一和简单,在遇到难度较大的初中数学问题时很多学生会觉得非常棘手,不知道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如果教师马上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答疑,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不利于学生自己思维的拓展,此时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组内合作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向别人询问并得到完美的解答,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讨论,大部分细小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以理出一部分思路,而且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会为班级内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班级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解题来不断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现思维能力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炼教材潜在的内容,使学生能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选择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法。例如:已知多边形每个内角为135°,求多边形的边数。学生解题过程中可以发现该题有不同的变式:①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出该多边形是几边形;②已知多边形外角为45°,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③已知多边形的边数为8,求该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或条件进行适当改变,可以产生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必备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不强等原因,学生很难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此而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方面,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必定能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减轻压力。在学期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学,大体了解课本知识,通过课前的自学,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减小,并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可以针对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自学计划。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课堂上新课学习的难度,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入高中后可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强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学生解答数学题时思考的方向,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只有这样,以后的学习才会更加简单,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多边形思维能力思维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多边形的艺术
培养思维能力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多边形的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