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福通与红巾军北伐

2018-10-13于小雨

青年时代 2018年24期

于小雨

摘 要:元末农民战争期间,刘福通为扩大战果,实现“复宋”,迁都汴梁,策划红巾军兵分三路,进行北伐。最终因为红巾军内部不团结,军队素质相对较差,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元朝尚存生机等原因而失败。红巾军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政权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元朝的崩溃。

关键词:元朝;刘福通;红巾军;北伐

元末社会动荡,吏治腐败,在变钞、开河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反抗不断。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北方红巾军的奠基人刘福通无疑在抗元历史上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刘福通轰轰烈烈的一生中,他所策划的红巾军北伐颇具影响,为推翻元朝的统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一、红巾军北伐前的形势

在元末人民普遍对统治者不满的情况之下,刘福通于至正十一年起义。“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辛亥,颍州妖人刘福通为乱,以红巾为号,陷颍州。”在颍州首义的影响下,反元之火燃至大江南北。至正十二年,在元朝政府的号召下,“察罕帖木儿乃奋义起兵,沈丘之子弟从者数百人。与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同设奇计袭破罗山”,打击了刘福通带领的红巾军。在元朝军队的镇压下,北方红巾军陷入低潮。但高邮战役扭转了这种局面。高邮战役期间元廷内乱,元军的力量大为削弱。至正十五年,刘福通利用高邮战役后的形势,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反元武装斗争。“二月己未,刘福通等自砀山夹河迎韩林儿至,立为皇帝,又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此后,迁都汴梁,实现“复宋”是刘福通所统领的红巾军面临的紧要问题。在宋政权建立后,红巾军发展很快。至正十五年,刘福通于许州长葛击败河南省平章答失八都鲁;“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河之北大为震动。”随着红巾军的发展,元军的镇压自然更加猛烈,并一直把亳州作为进攻的重点。至正十五年十二月,元廷命答失八都鲁进攻亳州,虽然刘福通统领红巾军击退了元军,但是打着宋都城名号的亳州已陷危险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迫使刘福通必须做出新的决策。此外,“(至正)十五年六月,荆州大水。十六年,河决郑州河阴县,官署民居尽废,遂成中流”;“十六年春,河南大疫”;“十七年,河南大饥”。天灾不断,也使得刘福通必须做出改变,扩大占领区,以解决危机。

二、兵分三路,挥师北伐

至正十七年,刘福通“分军为三支:关先生等入晋、冀,由朔方攻上都;白不信等趋关中;毛贵合田丰趋大都”,开始兵分三路,挥师北伐。

(一)西路军

早在至正十六年九月,刘福通就派李武、崔德带兵破潼关,攻占陕州、虢州,扼崤函。虽在元军的镇压下队伍一时崩溃,但很快就重整旗鼓并占领了更多的地区,使元廷大为震惊。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部署北伐,任命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组成西路军。十月,攻下兴元、凤翔,被元将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击败后退到四川。不久,西路军又攻入秦、陇,占据巩昌。但察罕贴木儿策划分兵入守凤翔,后诱红巾军围攻凤翔。红巾军中计,在察罕帖木儿的内外夹击之下,红巾军大败。在此之后,西路的红巾军一蹶不振,白不信战败退回四川,李喜喜带领军队投奔陈友谅。西路红巾军或死或降或走,就此失败。

(二)中路军

中路军的作战区域很广,一度打到高丽。至正十七年九月,由关先生、破头藩、冯长舅、沙刘二等组成中路军,“关先生、破头潘等分二道犯晋、冀,一出沁州,一侵绛州。”由于察罕帖木儿分兵驻扎在泽州、上党和冀宁,堵塞住了硫子城、吾儿谷和井陉口,这使得中路军无法在山西活动,被迫北上,转攻河北,进军上都。随后,中路军攻下全宁、辽阳,并以辽阳为基地,准备进攻高丽。至正十九年,红巾军渡鸭绿江,攻下义州、静州、麟州、西京等地。次年二月红巾军在西京战败逃走。至正二十一年,关先生等带领十余万红巾军再渡鸭绿江,攻占开京,高丽恭愍王南逃。至正二十二年,高丽军收复开京,关先生、沙刘二被杀,破头藩退回辽阳。同年四月,破头藩被俘,中路红巾军的残余军力归附孛罗帖木儿。中路红巾军的北伐也以失败收场。

(三)东路军

东路军北伐取得了较为显赫的战果。至正十七年“三月,毛贵陷莱州,守臣山东宣尉副使释嘉讷死之。甲午,毛贵陷益都路,益王买奴遁。自是山東郡邑皆陷。”七月,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起义,刘福通策划让毛贵与田丰联合争取山东,北伐大都。至正十八年正月,田丰攻下东平路,元廷的南北漕运被切断。同年二月,毛贵攻克济南。东路军占领了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随后,毛贵继续北伐,进入河北境内,攻克清州、沧州。三月,攻下蓟州,带兵打到大都附近的枣林、柳林。起义军直逼大都,“京师人心大骇,在廷之臣,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陕,众议纷纷。”但由于毛贵孤军深入,没有得到其他起义军的援助,最终败回济南。但在此期间,田丰攻下东平、济宁、东昌等地,而且山东大部尚被东路军控制,所以东路军北伐还是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在至正十九年,东路红巾军接连发生内讧,一蹶不振。至正二十一年,田丰等被镇压,东路军彻底失败。

三、红巾军北伐失败的原因

红巾军三路北伐显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其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红巾军内部不团结甚至有内部的斗争,各路军之间配合不协调。刘福通策划三路军北伐时,曾计划让从沁州出发的中路军与东路军会合,形成对大都的包围,但由于配合失当,最终错失攻下大都的良机。北伐期间,红巾军的内部斗争也很激烈。至正十九年四月甲子“毛贵为赵君用所杀”;“七月丙辰,毛贵党续继祖自辽阳入益都,杀赵君用,遂与其所部自相仇杀。”红巾军的内部斗争使得不少优秀的将领被杀害,削弱了自身力量,这是红巾军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红巾军在攻占城池后,未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未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像西路军攻打凤翔失利后,白不信、李喜喜败入川、蜀,由于未建立好稳固的根据地,军队崩溃,最后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红巾军的进攻战绩不错,但许多攻占的地区旋即又被元军夺取,始终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这是红巾军北伐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次,红巾军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将士缺乏军事素养,与元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初,栾城人韩山童,祖父以白莲会烧香惑众,谪徙广平永年县。至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及江淮愚民皆翕然信之。福通与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复鼓妖言,谓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福通等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红巾军起义一开始就是由白莲教信徒发动的,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参加者大多是农民,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在与元军的交战中难免常处下风。

最后,元朝尚存生机,元军在军队素质、武器以及粮食供应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势。元政权虽然吏治腐败,危机重重,但是它仍然拥有素质较高的军队,有大量优秀的军事将领,并且得到许多少数民族贵族的支持,在对付红巾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四、结语

刘福通策划的红巾军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成功牵制了元朝的军队,沉重打击了元军的主力,为南方红巾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刘福通攻打汴梁提供了有利战机。红巾军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加快了元朝的崩溃,为朱元璋推翻元政权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陆深.平胡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3]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李新峰.纪事录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